打字猴:1.707588609e+09
1707588609
1707588610 [15]Emily T.Yeh,“The Politics of Conservat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TheJournalofPeasantStudies 40,no.6(2013):1165-1188.亦可参阅China Dialogue上的文章节选: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6696-Do-China-s-nature-reserves-only-exist-on-paper-.Accessed August 14,2016。
1707588611
1707588612 [16]由政府主持的造林工程并不是新中国才有的,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并在复辟帝制中遭遇失败的袁世凯,就曾在1914年颁布过中国的第一部森林法——《中华民国森林法》,而政府植树造林计划与实际结果相脱节的情况同样也由来已久,参见E.Elena Songster,“Cultivating the Nation in Fujian’s Forests:Forest Policies and Afforestation Efforts in China,1911-1937,”EnvironmentalHistory 8(July 2003):454,468。
1707588613
1707588614 [17]Edmonds,PatternsofChina’sLostHarmony,51-57.
1707588615
1707588616 [18]Ibid.,55-56.
1707588617
1707588618 [19]Liu,“Reforestation after Deforestation,”95-96.
1707588619
1707588620 [20]关于十项主要的森林工程及其目标,亦可参见Wang et al.,“Mosaic of Reform,”76。
1707588621
1707588622 [21]“Restoring China’s Loess Plateau,”The World Bank,March 15,2007,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007/03/15/restoring-chinas-loess-plateau.Accessed July 27,2016.其中一个赞扬的视频是“黄土高原的神奇故事,也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bjLV_aVRUmQ# t=5.140508412,and“BBC Future Building the Great Green Wall of China,”https://www.youtube.com/watch? v=VS-v0b8GkFs。
1707588623
1707588624 [22]Coco Liu,“China’s Great Green Wall Helps Pull CO2 Out of Atmosphere,”Scientific American online,April 24,2015,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hina-s-great-green-wall-helps-pull-co2-out-of-atmosphere/.作者提到了那些对绿色长城的长期成功及其对全球二氧化碳生物质封存贡献表示怀疑的科学家的研究和评论。
1707588625
1707588626 [23]参见曹世雄等的两篇论文“Excessive Reliance on Afforestation in China’s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Lessons in Ecological Restoration,”Earth-ScienceReviews 104 no.4(February 2011):240-245;“Greening China Naturally,”Ambio 40,no.7(November 2011):828-831。
1707588627
1707588628 [24]有关概述参见Jon R.Luoma,“China’s Reforestation Programs:Big Success or Just an Illusion,”Environment360,Yale University,January 12,2012,http://e360.yale.edu/feature/chinas_reforestation_programs_big_success_or_just_an_illusion/2484/。
1707588629
1707588630 [25]在与缅甸接壤地区,中国对猎杀保护动物的禁令导致了至少有一位猎人经常进入缅甸境内猎杀豹子,还有一些人则越境猎杀鹿和其他小型动物,参见Sturgeon,BorderLandscapes,161。
1707588631
1707588632 [26]Andrew E.Kramer,“At the Russia-China Border,Bear Paws Sell Best,”The NewYorkTimes,June 29,2010,http://nytimes.com/2010/06/30/world/asia/30animals.
1707588633
1707588634 [27]“Civets,Other Wildlife Off the Chinese Menu,”AssociatedPress,April 18,2006,http://www.msnbc.com/id/12371160/.
1707588635
1707588636 [28]Qiu Quanlin,“Scientists Prove SARS-Civet Cat Link,”ChinaDaily,November 23,2006,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06-11/23/content.
1707588637
1707588638 [29]J.A.Mills,BloodoftheTiger:AStoryofConspiracy,Greed,andthe BattletoSaveaMagnificentSpecies(Boston,MA:Beacon Press Books,2015).曾参加2016年9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会的J.A.米尔斯告诉我,参会的180多个国家同意开始逐步停止对老虎的商业性养殖。中国目前有大约5 000只老虎被人工饲养,由于该行业既得利益者的极力反对,制止商业性养殖在未来能否以及如何实现,目前还很难判断。
1707588639
1707588640
1707588641
1707588642
1707588643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1707583835]
1707588644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第四节 水资源的治理
1707588645
1707588646 治理淮河
1707588647
1707588648 在第六章中我们曾看到,淮河及其洪泛平原在19世纪中叶黄河移回到北方故道之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几个世纪以前黄河的南移和占据淮河河道,造成泥沙不断淤积并最终导致了19世纪大运河、黄河和淮河的严重危机。淮河原来的出海口已经淤塞,因而只能缓慢地向南汇入长江,一旦遭遇严重的强降雨,就很容易导致整个流域地区发生洪水;而且,由于淮河流域总体地势平坦并有一些低洼地带,因而也很容易出现积水和盐碱化。如第四章和第六章所述,华北平原的这些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也包括最近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大洪水。
1707588649
1707588650 到20世纪中叶,淮河流域的人口已经相当稠密,约5 500万人耕种着中国七分之一左右的可耕地,淮河沿岸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区。此外,在国共内战的最后阶段,共产党人在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1949年1月10日)中获得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支持,因此,当1950年夏季淮河发生洪灾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毛泽东立即发出号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要求集中新中国的各种资源来完成这一目标。
1707588651
1707588652 由于缺乏土方机械和技术专家(一项需要1 400名技术人员的计划结果只能找到270人),共产党政府在此后的七年中动员数百万农民,用铁锹铲走了超过修建巴拿马运河(当时使用的是蒸汽挖土机)两倍的土方,清理了通向大海的170公里河道,长度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然而是用手工在十分之一的时间里挖掘的。虽然最初的任务只是为了能够让洪水排入大海,但水利部部长认为这样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应该将这些水蓄积起来并在干旱时期用于灌溉。于是,除了挖掘淮河新河道,该项目又在淮河的支流上增建了很多土坝以形成水库,同时也在淮河干流的关键河段筑堤以防止洪水。但罗伯特·卡恩(Robert Carin)认为,共产党人“并没能有效地控制住淮河的淤积”[1]。淮河发源于河南南部缺乏树木的山区,还有黄河之前遗留下来的大量泥沙,因此,尽管投入了大量劳动,挖走了堆积成山的土方,淮河还是在1954年、1956年和1957年再度发生了严重的洪水。土坝并没能阻挡住洪水,堤防也不够高,洪水再次淹没了这一地区。
1707588653
1707588654 经过七年的努力,治淮委员会的官员称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承认了他们任务中存在的难度:“淮河平原……以前曾经多次因黄河泛滥而发生淤塞,自然排水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一旦出现强降雨,就会因积水无法排出而形成内涝。由于淮河存在的这种复杂性,通过已经完成或在建的这几个水库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些情况。而且,过去对支流的治理也不够。”此外,他们还承认:“治淮委员会在开始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治理淮河的复杂性和长期性。”[2]
1707588655
1707588656 治淮委员会请求国家在已经花费的10多亿元之外,继续向这项工程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用卡恩的话说,“中国水利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必须主要通过群众自己来解决”,官方的《人民日报》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这种口号很快就融入了“大跃进”这一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最激进的运动之中。[3]
1707588657
1707588658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治理淮河已经成为中国其他地区官员效仿的榜样。在水利工程所面临的大量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工程主要目标究竟应该选择防洪和排水,还是应该选择蓄水和灌溉。之所以会面对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几百年前祖先们排干沼泽和湖泊而开垦出的农田现在正需要灌溉。所以,蓄水灌溉成为主要政策目标,防洪退居次要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在淮河各条支流的上游都建设了水坝和水库,1957—1959年间,仅河南省的一个县就修建了100多座水库,这些工程还延伸到了平原地区,在整个淮河流域一共建设了大约4000座。[4]实际上,全国各地都在修建各种水坝和水库,截至1990年,中国共有83 387座水库,各主要河流中除了两条以外都修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水坝。[5]
[ 上一页 ]  [ :1.7075886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