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98067e+09
1707598067
1707598068 叶芝的创作经历过一次大变化:从早期精美、含蓄、优美、富有启发性的抒情诗体,到晚年严谨、简洁、洗练、充满智慧和激情,同时又相当晦涩的诗体。在《1913年9月》这首诗中,这一转变已经体现得很明显,叶芝用朴实的语调说:“浪漫的爱尔兰死了,消失了。”
1707598069
1707598070 叶芝的成长与华兹华斯(64)相反,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艺术家,叶芝都是越老越伟大。不过,成长中还有来自政治和社会的痛苦,这种痛苦不是来自个人,而是出自诗人对社会的厌恶,“这一肮脏的现代之潮”。叶芝高贵的愤怒正是来自这种厌恶。
1707598071
1707598072 叶芝的思想偏见是贵族式的(甚至是封建的),神秘而具有象征性。他受到布莱克(63)的很大影响,但布莱克的象征带有更多即兴创作的性质,而叶芝的象征则与自己的作品和人生紧密相连。如果你想明白他的象征,就必须了解这些东西,否则在阅读中难免会感到困扰、愤怒,进而失望、放弃。
1707598073
1707598074 叶芝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深邃而难以理解的,他生活在满是奇妙臆想的世界里,这些意象来自遥远的古代,来自东方,来自叶芝自己的神秘主义思想,来自爱尔兰的传说。不过与诗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越长,你越能感受到他和现实之间的亲密关系,叶芝沉浸其中的是想象,而不是空想。他成熟的作品往往带有酸楚而清醒的悲剧性:
1707598075
1707598076
1707598077
1707598078 夜空中的烟火,
1707598079
1707598080 供养着人类流脂的心灵。
1707598081
1707598082 人的智慧不是为了孩子、乐观主义者和享乐派。
1707598083
1707598084 我必须躺在所有楼梯开始的地方,
1707598085
1707598086 就在心中邪恶的垃圾店里。
1707598087
1707598088 叶芝晚年的诗作《在本布尔山之下》将骄傲、贵族气和对自怜的恐惧都浓缩进最后几行。他是在告诉后人应该如何撰写自己的碑文。
1707598089
1707598090
1707598091
1707598092 没有大理石,没有老调重弹,
1707598093
1707598094 在附近开采出来的石灰岩上,
1707598095
1707598096 如他所愿刻上这些话:
1707598097
1707598098 抛出冷眼,
1707598099
1707598100 对生命,对死亡。
1707598101
1707598102 骑士,驶过!
1707598103
1707598104 克里夫顿·费迪曼
1707598105
1707598106
1707598107
1707598108
1707598109 一生的读书计划 [:1707595205]
1707598110 一生的读书计划 104.夏目漱石
1707598111
1707598112 1867—1916年
1707598113
1707598114 《心》
1707598115
1707598116 1854年,海军准将马修·佩里来到江户湾,作为不受欢迎的不速之客,他结束了日本闭关锁国二百余年的历史。西方强迫日本开放,使日本内部连续十五年动荡不安,对危机持不同态度的人们甚至发动了内战。之后,有人向年轻的明治天皇(1868—1912年在位)建议维新,推行更强硬的外交政策,增强日本的实力以抵御西方人。可能是因为日本人的纪律性和空前的团结,日本的努力很快得到了惊人的效果。明治维新使一代日本青年接受了西方教育,这些人领导国家从传统和封建中走向满怀希望的未来,夏目漱石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 上一页 ]  [ :1.7075980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