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609026e+09
1707609026 我第一次听说“恒温恐龙”是在我高三那一年,1972年的夏天,我在《史密森尼杂志》(Smithsonian Magazine)上读到关于罗伯特·巴克(RobertBakker)所写的一篇题为《自然》(Nature)的文章。读到它,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都把恐龙归为爬行类动物,但这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恐龙的构造很显然更为接近鸟类和哺乳动物,与鳄鱼和蜥蜴等爬行动物的构造截然不同。大概是在同一时期,一直致力于发现恐龙恒温状态的约翰·奥斯特罗姆(John Ostrom),公布了鸟类是空中版兽脚恐龙的证据,如此显而易见的概念,早在19世纪,就理应成为压倒性的论点。
1707609027
1707609028 在长达25年里,人们对这个假设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那些关注恐龙新陈代谢的人士更是如此,并且早期的一些论证也存在着瑕疵。但证据层出不穷:恐龙骨骼中的生长轮显示,恐龙的发育速度极快,而爬行动物是无法达到的;恐龙的足迹化石表明,恐龙以稳定的速率行进,但对慢速需氧动物而言则太快;许多小恐龙都生有羽毛,极地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都经受过寒冷刺骨的中生代冬季,这一点就排除了它是变温动物。
1707609029
1707609030 因为这场恐龙革命,我们对于这种曾称霸大陆的动物进化,有了比以往更为接近真相的理解。节能型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古生代后半期,统治大陆的时间仅为7 000万年,这个地质年代始于三叶虫,陆地上别无其他物种。在最后的2.77亿年,从古生代末期的原生哺乳动物兽孔目开始,高功耗却不节能的快速力能动物开始统治陆地。中生代早期,在兽孔目绝迹后的1.5亿年里,取代兽孔目的并不是低功耗的恐龙,而是能够快速将高需氧运动能力提升到更高层级的恐龙。
1707609031
1707609032 这非同一般的鸟类呼吸综合系统非常奏效,让一些鸟类可以飞得与飞机一样高,但这套系统当初并不是为了飞行才进化而成的,而是为了进化出让肺部进行气囊换气的骨骼结构,最初是为了让不会飞的兽脚类恐龙能在地面上生存,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地球含氧量低可作为其不能在地面上生存的一个因素。所以,鸟类动力学的基础,首先出现在食肉恐龙中,之后才被用于动力飞行上。就如内燃机也是在不经意间,使得人类动力飞行得以成真,而非一开始是为了飞行而开发。
1707609033
1707609034
1707609035
1707609036
1707609037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1707606691]
1707609038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80COMPLEXITY OUT OF SIMPLICITY因简单,而复杂
1707609039
1707609040 布鲁斯·胡德(Bruce Hood)
1707609041
1707609042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认知发展中心主任,著有《自我幻觉:社交活动如何影响大脑的发育》(The Self Illusion: How the Social Brain Creates Identity)。
1707609043
1707609044 作 为一名处理复杂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科学家,我最为心仪的深邃、优雅的理论,并非来自通常不与优雅沾边的心理学,而是来自于物理学方面的数学。我认为,傅立叶定律具备所有简单性,却比我们所熟知的任何科学解释都更具威力。简而言之,任何复杂的模式,无论是在时间或是空间上,都可以被描述为一系列有着多种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重叠。
1707609045
1707609046 第一次接触傅立叶定律时,我还是一名剑桥大学研究视觉发展的博士生。在那里,我见到了费格斯·坎贝尔(Fergus Campbell),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指出,傅立叶定律不仅是分析复杂视觉模式的一个优雅的方法,而且在研究生物学方面,也存在着合理性。这个发现后来成了各种视觉计算模型的基石。但是,为什么把它限制在视觉分析方面呢?
1707609047
1707609048 事实上,任何复杂的物理事件都能够被简化到数学正弦波的简单性上。这无关乎它是否是梵高的《星空》、莫扎特的《安魂曲》、香奈儿的“No. 5”香水、罗丹的《思想者》,或是华尔道夫酒店的沙拉。环境中的任何复杂模式,都可以被转化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并被分解为众多神经元输出的正弦波活动。
1707609049
1707609050 或许我是有些嫉妒物理学的心理,但我还是要引用开尔文勋爵所言:“傅立叶定律不仅是现代分析中最为美妙的定律,甚至可以说,它为现代物理学领域里几乎每一个深奥难解的问题,都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再没有比这更高的赞誉了。
1707609051
1707609052
1707609053
1707609054
1707609055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1707606692]
1707609056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81RUSSELL’S THEORY OF DESCRIPTIONS罗素的摹状词理论
1707609057
1707609058 A.C.格雷林(A.C.Grayling)
1707609059
1707609060 哲学家,伦敦人文科学新学院创办人,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
1707609061
1707609062 在 哲学领域中,我最为心仪的兼具优雅与鼓舞人心的理论,就是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摹状词理论。这个理论尽管没有得到确定的证明,但其为语言与思维的结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富有洞察力的探究方法。
1707609063
1707609064 究其本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指出,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之下存在着逻辑结构。当这种逻辑结构显现出来时,我们就能够真正明白,我们的所言、所信以及所言与所信要满足何种条件时,才能辨别真假。
1707609065
1707609066 罗素用来阐释这个观点的一个事例是,他断言“当今的法国国王是个秃子”,但在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法国并没有国王。那么这个断言究竟是真还是假呢?有人可能会说没有真也没有假,因为现在法国没有国王。但罗素希望能够为这个断言的不真实性找到一个解释,即逻辑上不能舍弃的二值原理——一个命题只能有一个真值:真或假问题只能基于真假。
1707609067
1707609068 罗素假定,这句断言的底层形式是由3个更为基本的逻辑陈述相联结而成:
1707609069
1707609070 1.有某个东西是成为法国国王的特性;
1707609071
1707609072 2.只有唯一一个这样的东西;
1707609073
1707609074 3.更进一步的特性是“秃顶”。
1707609075
[ 上一页 ]  [ :1.7076090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