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609624
1707609625
1707609626
1707609627
信为真,新解为真,真于暗中求。
1707609628
1707609629
1707609630
1707609631
1707609632
1707609633
1707609634
1707609635
深之理。勿需冗言,隐于所信。
1707609636
1707609637
1707609638
1707609639
1707609640
1707609641
1707609642
1707609643
不归路兮?逃之夭夭兮?否为其答!
1707609644
1707609645
1707609646
1707609647
1707609648
1707609649
1707609650
1707609651
万重压境:安然当下,无解是解!
1707609652
1707609653
1707609654
1707609655
1707609656
1707609657
1707609658
1707609659
1707609660
1707609661
1707609663
世界因何美妙而优雅地运行 97IT JUST IS?本来如此?
1707609664
1707609665
布鲁斯·帕克(Bruce Parker)
1707609666
1707609667
史蒂文斯理工学院海事系统中心客座教授,著有《海洋的力量》(The Power of the Sea)。
1707609668
1707609669
物 质不可分割的概念,已经出现了至少2 500年了。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早期的希腊和印度哲学家提出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称物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为原子(átomos),原文含义即为“不可分割”。同时,原子也是单一、恒久、不可改变的。但在希腊人的思想里包括在其后的2 000年中,原子的概念却被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的4个基本元素:火、空气、水和木所取代。这个概念也同样单一、恒久、不可改变,却不是由小粒子组成,亚里士多德坚信,这4个元素是无限持续的。
1707609670
1707609671
基于原子的概念,在18世纪之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一直驻足不前。18世纪,亚里士多德的4元素已经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基于化学分析的33个元素所替代。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Dalton)用原子的概念解释了为什么元素总是以整数比反应,并提出每个元素都是由单一类型的原子所组成,而且这些原子可进一步形成化合物。当然,到了20世纪早期,通过汤姆森、卢瑟福、玻尔和其他许多人的研究,人们意识到原子也并不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原子也不是物质的基本单位。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从此它们就戴上了物质不可分割成分,或者说基本构件的头衔。
1707609672
1707609673
或许是因为在当今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被视为是过渡到基于量子力学而建立起来的更为精细的模型,或许是因为该模型在很多人的研究下,随着时间的演变,我们忘却了这个世界有多少种事物是可以用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加以阐释的,这可能比任何其他理论所衍生的阐释要多得多。只要利用这3种基本粒子,人类就能够解释118种原子或元素的性质,以及成千上万由这些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性质。拥有如此一个令人震撼的丰功伟绩,称得上“最令人心仪的深邃、美妙而优雅阐释”的势必是卢瑟福–玻尔模型。
[
上一页 ]
[ :1.7076096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