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11237e+09
1700111237 ·革带根据日本白鹤美术馆藏西安何家村出土实物复原;
1700111238
1700111239 ·兵器根据内蒙古科尔沁出土实物,陕西西安杨思勖墓石刻形象复原。
1700111240
1700111241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都对历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史学界根据唐皇朝由盛至衰的转变过程,习惯上把它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在各个方面都有较鲜明的特征,军戎服饰也是如此。
1700111242
1700111243 初唐的铠甲和戎服基本保持着南北朝以来至隋代形成的式样和形制;武德中期、贞观以后,在进行了一系列服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渐渐形成了具有唐代风格的军戎服饰;高宗、则天两朝,国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层集团奢侈之风日甚一日,戎服和铠甲的绝大部分脱离了实用的功能,演变成美观豪华、以装饰为主的仪典服饰;“安史之乱”后,重又恢复到金戈铁马时代的那种利于作战的实用状态,特别是铠甲,晚唐时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
1700111244
1700111245 唐代的铠甲,据《唐六典》记载,有明光、光要、细鳞、山纹、乌锤、白布、皂绢、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13种。其中明光、光要、细鳞、山纹、乌锤、锁子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白布、皂绢、布背、皮甲、木甲,则各以制造材料命名。
1700111246
1700111247 在铁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1700111248
1700111249 唐代初期,明光甲的形制除护项外,结构和外形与隋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区别(图9-2、图9-3①)。护项在领口处出现两个外翻的圆钩,有的勒甲索就套在这两个圆钩上纵束,向下与腿裙的束带相连接,在胸部乳下用第二根勒甲索横过身体勒束胸背甲,横直两根束甲绊在胸前交叉处用一个圆环加以固定。(图9-5、图9-7)大部分除利用护项圆钩外,则仍沿用南北朝以来的束甲方法,这种方法使用时间较之上一种更为长久(图9-3②、图9-4、图9-6、图9-8、图9-9、图9-10)。
1700111250
1700111251
1700111252
1700111253
1700111254 图9-2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敬善寺石窟南侧天王像,此洞开凿于麟德元年(664)
1700111255
1700111256
1700111257
1700111258
1700111259 ①湖南长沙出土持盾武士俑,湖南省博物馆藏
1700111260
1700111261
1700111262
1700111263
1700111264 ②陕西成阳独孤开远墓[据考证为贞观十六年(642)]出土持盾武士俑,咸阳市博物馆藏
1700111265
1700111266 图9-3
1700111267
1700111268
1700111269
1700111270
1700111271 图9-4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杨氏洞外北壁左侧天王像
1700111272
1700111273
1700111274
1700111275
1700111276 图9-5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潜溪寺石刻天王像,此窟开凿于永徽元年(650)
1700111277
1700111278
1700111279
1700111280
1700111281 图9-6 河南巩县石窟寺石刻天王像
1700111282
1700111283
1700111284
1700111285
1700111286 图9-7 四川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石刻造像,像身似未穿铠甲,但束甲部分刻勒清晰,四川省博物馆藏
[ 上一页 ]  [ :1.7001112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