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11479e+09
1700111479
1700111480 图9-32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舍利宝函(法门寺博物馆藏)。宝函镂刻的天王像头上的兜鍪顿项向上翻起,这种式样为唐末、五代时期普遍采用,兜鍪顶上的圆球形胄顶与黑龙江的出土实物完全相同
1700111481
1700111482
1700111483
1700111484
1700111485 图9-33 黑龙江宁安县勃海国遗址出土唐代铁盔,盔用十二块铁片铆接而成(据实物写生),哈尔滨市博物馆收藏
1700111486
1700111487 在这一时期出土的天王俑上,还大量出现盔顶饰有鸟雀形象的头盔(图9-34、图9-35)。从这种头盔仅见于墓中出土的陶俑上,而不见于同期的壁画、彩塑和雕刻作品这一现象来判断,可能与很多鼻子和角高高卷起的龙首状的护肩一样,是一种夸张的艺术装饰,实际上并不存在。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可能,唐代与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化科学技术都是在这时传播到世界各国的,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所吸收运用,铠甲制造也如此。在日本古代铠甲的头盔中,就有很多是以动物作为盔顶装饰造型的(图9-36①—④)。因此,不能完全否定唐代鸟雀装饰的头盔的存在。
1700111488
1700111489
1700111490
1700111491
1700111492 图9-34 三彩镇墓天王俑(据实物写生),洛阳市博物馆藏
1700111493
1700111494
1700111495
1700111496
1700111497 图9-35 三彩天王俑,洛阳市博物馆藏
1700111498
1700111499
1700111500
1700111501
1700111502
1700111503 ①鱼形
1700111504
1700111505
1700111506
1700111507
1700111508 ②蝶形
1700111509
1700111510
1700111511
1700111512
1700111513 ③蜻蜓形
1700111514
1700111515
1700111516
1700111517
1700111518 ④熊头形
1700111519
1700111520 图9-36 日本室町时期的头盔,摘自[日]笹间良彦著《日本甲胄图解词典》,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8年10月出版
1700111521
1700111522 晚唐的盔顶开始用大朵红缨做装饰,盔的左右两侧、后脑部开始向下延伸至耳轮、髋骨下,两侧出现了凤翅形的装饰(参见图9-17、图9-18)。这种式样的盔和中期护颊、护项向上翻起的盔,后来流行于五代和宋朝,西夏、辽等朝也竞相模仿。
1700111523
1700111524 唐代还使用兽头盔。这种盔从图9-37的形象来看,好像是用野兽头骨、皮毛所制(前面可见兽脚,后面还拖了一条兽尾),内衬铁或皮帽衬,帽衬有时还与假面连成一体。
1700111525
1700111526
1700111527
1700111528
[ 上一页 ]  [ :1.7001114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