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12288e+09
1700112288
1700112289 敦煌55窟的彩塑天王身上的铠甲,看上去与上面的描述十分相似(图11-13)。绢甲的甲片用颜色涂画可能不只是宋代的事,唐代就已经这样做了。
1700112290
1700112291
1700112292
1700112293
1700112294 图11-13 敦煌55窟佛坛南侧天王彩塑
1700112295
1700112296 宋代出了不少女将军,如传说中的穆桂英和实有其人的梁红玉等。她们所穿铠甲与男用甲有何不同,四川广元宋墓石刻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形象参考。
1700112297
1700112298 此墓是夫妻分室合葬墓,确切年代为南宋庆元元年(1195)。西室为女主人墓室,东西两壁上有两幅石刻女武士像。女武士的铠甲、戎服都一样,头戴束发冠,用带系结颔下,身披铁甲(没有披膊),内衬宽袖戎服,肩系肩巾,腰间束袍肚,脚上穿靴(图11-14①②)。[40]
1700112299
1700112300
1700112301
1700112302
1700112303 ①四川广元宋墓墓室石刻,左:西室西壁女武士像;右:西室东壁女武士像录自《文物》1982年第6期
1700112304
1700112305
1700112306
1700112307
1700112308 ②四川泸县宋墓石刻,录自《泸县宋墓》(根据照片绘制)
1700112309
1700112310 图11-14
1700112311
1700112312 四川泸县颇多宋墓,2000年以来屡屡发生盗墓事件,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曾通过抢救性发掘,征集到一批宋墓石刻,其中也有好几件表现女将军的石刻,图11-14②的两件,一戴笠,一戴兽头盔,身上铠甲有披膊,甲外罩穿甲袍,腰束带,与广元的形象略有差异。[41]
1700112313
1700112314 这两处的女将军,铠甲除了腿裙中间的间隔、保护下腹的鹘尾比男用甲的宽大之外,其余好像没有什么不同。虽然头上大多未戴胄,但如戴的话,可能也不会有新的、变化很大的式样。
1700112315
1700112316 宋代也使用纸甲和马甲。据《宋史》记载,仁宗康定元年曾“诏江南、淮南州军造纸甲三万副”,《涌幢小品》卷十二记述了当时纸甲的造法:“用无性极柔之纸,加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
1700112317
1700112318 马甲在《武经总要》里有记录和附图(图11-15),文字注释说:“裹马装则并以皮,或如列铁,或如笏头,上者以银饰,次则朱漆二种而已。”
1700112319
1700112320
1700112321
1700112322
1700112323 图11-15 《武经总要》马甲插图,录自《中国古代版画丛刊》
1700112324
1700112325 从附图来看,形制依然保持传统式样,而一概以皮制的现象,反映出马甲可能基本上像唐代一样,是用于卤簿仪仗的。
1700112326
1700112327 宋代的戎服是在五代的基础上经过改变形成的。宋朝的军队有禁军和厢军两大部分,禁军是皇家正规军,厢军是地方州县军,这两种军队的戎服具有一定的差别。
1700112328
1700112329 禁军九品以上的将校军官,通常有三种服饰:朝服、公服和时服。
1700112330
1700112331 朝服、公服的用途与唐代相同,时服是皇帝每年按照季节不同,赏赐给近侍、文武官员的时令服饰。《宋史·舆服志》载:“宋初因五代旧制,每岁诸臣皆赐以时服,遇端午、十月一日,文武群臣将校皆给焉。”
1700112332
1700112333 赐服通常是朝服、公服中的某几件,如袍、衫、抱肚、勒帛、裤等,一般用有鸟兽纹样的织锦制作,比较考究。
1700112334
1700112335 朝服按其性质是法服,不属于戎服范围,但它是九品以上的武官必不可少的服饰,因此必须涉及一二。
1700112336
1700112337 宋代武官的朝服、公服与文官相同,这是因为宋代实行的是以文制武的政策,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几乎都由文官担任,各州县、地方的厢军指挥权也集中在地方行政长官的手中。所以宋代武官的政治地位较低,反映在服饰上就是武随文服,高级将帅更是如此。
[ 上一页 ]  [ :1.7001122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