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13176
1700113177
·戎服、革带根据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出土的《义勇武安王关羽图》中的人物服饰,银川西夏陵出土实物进行复原;
1700113178
1700113179
·服饰根据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西夏王供养像》、418窟《西夏男供养像》复原。
1700113180
1700113181
西夏是由党项羌贵族拓跋氏建立的多民族王国,本名“大夏”,宋人称“西夏”。
1700113182
1700113183
党项原居今四川省西部边界,八九世纪时逐渐向甘肃、宁夏和陕西一带迁移。唐末,移居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的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助唐围剿黄巢起义军有功,被封为夏国公,并赐姓李。北宋初,因与宋发生矛盾转而臣事辽,首领李继迁被册封为夏国王。
1700113184
1700113185
1032年,继迁子李元昊继立。他大肆扩张领土,于1038年称皇,定国号为大夏,并仿效北宋建立官制、兵制和官民服制,1227年为成吉思汗的西征军所灭。西夏的众多文物典籍均毁于这次战火,因此我们今天所掌握的西夏文物与文字资料极为有限。
1700113186
1700113187
元昊称帝后,在其都城兴州(今银川市)设置了“铁冶务”,专门制造甲胄兵器,其所造甲胄皆冷锻而成,坚滑光莹。
1700113188
1700113189
西夏的铠甲,可以从甘肃武威出土的彩绘木板画上看出基本形制。
1700113190
1700113191
画中的武士全身披挂,盔、披膊与宋代完全相同,身甲好像是两当甲,长及膝上,左右两侧是否相连无法断定,但两边胯间开有分衩却明白无疑。无腿裙,肩上有护肩,但不像是金属甲片,可能是皮制的(图14-2)。这种木板画一共有两块,两块的画像完全相同。
1700113192
1700113193
1700113194
1700113195
1700113196
图14-2 甘肃武威西郊林场西夏二号墓室出土彩绘木版画,甘肃武威地区博物馆藏
1700113197
1700113198
在另一幅关羽图中,右侧一兵一将也穿着与木板画上完全相同的铠甲,左侧一将的铠甲虽有长及膝下的腿裙,但因被遮掉一部分,仍然不能看出它的全部形制(图14-3)。同时期的辽宋铠甲,覆盖面积都已遍及全身,而西夏还是以短甲为主,说明铠甲制造毕竟比中原地区落后些,这一点从1974年在银川西夏陵区墓室中出土的铜质甲片的尺寸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图14-4①)。
1700113199
1700113200
1700113201
1700113202
1700113203
图14-3 义勇武安王关羽图(版画局部),1909年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斯彼得堡爱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幅版画据考证认为是经金国,从中原地区流入西夏的,但观察人物服饰,关羽身穿的显然是唐代的戎服,而靴和高出靴统的统袜,完全与辽代的相同。左侧一将铠甲外罩的短衫,则又与宋代一样。关羽背后右侧和右前侧三人的幞头上的装饰,是辽、金、宋朝都没有的。综合这些特征,要说明图中人物的服饰倾向于宋或金朝,好像都不合适。因此,是西夏服饰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且还有右侧二将身上的铠甲也可作一旁证
1700113204
1700113205
1700113206
1700113207
1700113208
①宁夏银川西夏陵区8号墓室出土铜甲片,短的长5.8厘米,长的有9.9厘米,比北燕冯素弗墓中出土的甲片还要长。图中白色部分为鎏金残片(宁夏自治区博物馆藏)
1700113209
1700113210
1700113211
1700113212
1700113213
②宁夏西吉县好水川战场遗址出土青铜胄(宁夏自治区博物馆藏)
1700113214
1700113215
图14-4
1700113216
1700113217
近年在宁夏西吉县硝河乡还出土了一件铜胄,据称是宋、西夏好水川之战的战场遗物,其外形与战国时期的十分接近(图14-4②)。
1700113218
1700113219
西夏的官民服饰,制定于元昊称帝以后。据《宋史·夏国传》记载:
1700113220
1700113221
1700113222
……武职则冠金贴起云镂冠、银贴间金镂冠、黑漆冠、衣紫旋斓(紫色左大襟长袍),金涂银束带,垂鞢……便服则紫阜(皂)地绣盘球子花旋斓,束带。
1700113223
1700113224
记载上说的旋斓,是党项羌的民族服饰,从敦煌壁画上可以看出,式样上掺糅了唐代服饰的因素,其形象可参考西夏王供养像右侧的侍卫人物、莫高窟418窟的供养人像和张大千临摹的回鹘人供养像身上的服饰(图14-5、图14-6、图14-7)。
1700113225
[
上一页 ]
[ :1.7001131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