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48663
1700148664
二是战争资源的“恢复”能力。所谓恢复,是修复受伤战争资源,或新增(生产、创新)战争资源的能力。
1700148665
1700148666
2.恢复力的内涵
1700148667
1700148668
恢复力有五项:修复、补充、敌方资源转化、生产和外援。
1700148669
1700148670
(1)修复及修复力:将受损的武器通过修复,使受伤的人员通过治疗和康复,修复其作战能力。相应能力为修复力,它可以“被修复的数量”或以“修复率”表达:获得修复作战能力的数量占受损数量的比率。
1700148671
1700148672
(2)补充及补充力:将已有的库存状态的资源,通过后勤补充到前线。常称为补给,或冷兵器时代军队的粮草;相应的能力为补充力,以“补充的数量”或“补充速度”表达:单位时间内的补充量。
1700148673
1700148674
(3)敌方资源转化及敌方资源转化力:将短期胜利成就转化为己方军事资源的能力。如将被俘虏的敌方士兵转化为己方士兵;将敌方军事或民用生产人员转化为己方人员之用;缴获的敌方武器装备转化为己方装备等。相应能力即为敌方资源转化力,以“被转化的敌方资源数量”或“敌方资源转化率”表达:被转化的敌方资源数量占敌方资源的总量比例。
1700148675
1700148676
或用“转化敌方资源比”表达:被转化的敌方资源数量占我方资源总量的比例。
1700148677
1700148678
将敌方武器等物资转化为己所用,相对是比较容易的。而能够将敌方人员转化为己方力量则相对较为困难。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在敌方资源转化能力上具有极为突出的表现。通过优待俘虏、统一战线、严格军纪、土地改革等一系政策和战术配合,共产党的军队获得了极为优异的敌方人力资源转化能力,使得其军队能够迅速地越打越多。而大多数情况下,交战双方的军队往往存在极深的仇恨,因此,俘虏常常很容易成为发泄仇恨的对象。即使存在保护战俘国际战争条约的今天,虐俘(甚至特别鼓吹人道的最发达国家的虐俘)事件也非常普遍。共产党军队远超越于“保护俘虏合法权益国际法律”概念的“优待俘虏政策”,在直到今天的战争史中都非常罕见。这种优待甚至达到在战争期间给予俘虏超越于自己军队人员生活待遇的程度。更加惊人的优待政策是:如果愿意返回敌对阵营,也采取来去自由的政策;而愿意返回家乡者,则发给路费。正是这种对待俘虏的高度尊重和优待,使得大量敌方阵营的俘虏被转化为己方力量。而来去自由返回敌方阵营的人员,则将这种优待政策广泛传播到敌方阵营里。在与国民党阵营的对垒中,大量转化国民党军队人员有大家都是中国人的种族基础。而在抗日战争和抗战结束后,也大量地转化了日方医疗及工程技术等共产党军队里稀缺的专业人才,这更充分显示其优待俘虏政策在敌方资源转化力上所产生的惊人效果。共产党军队的优待俘虏政策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岳家军之所以拥有极强的作战能力,也与岳飞采用的优待俘虏政策密切相关。
1700148679
1700148680
(4)战争资源生产力:战略上的战争物资生产能力,以及将普通人员转化成军队兵源的能力。
1700148681
1700148682
对于战争资源生产力,在平时和战时是不一样的。例如,在平时,可能每年战斗机产量只有100架;而到战时,因为如下多方面原因,可能会使飞机产量极大增加到每月飞机产量近万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年产军用飞机数量就达到10万架,这在平时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变化是基于以下原因:
1700148683
1700148684
第一,全面的军事动员,将更多生产资源转为武器生产能力。
1700148685
1700148686
第二,产量增加,使得仅从经济角度看原配件和最终武器装备成本也会下降,从而单位军费投入会得到更多零配件和整机产量。
1700148687
1700148688
第三,生产人员因军事管制和生存目的,相比仅为获利目的生产效率会有极大提升。
1700148689
1700148690
因此,我们需要两个不同时期的生产能力参数来表达战争资源生产力:
1700148691
1700148692
平时战争资源生产力:它是以单位时间(每月,或每年)内某战争资源的生产能力,或实际产量来表达。
1700148693
1700148694
战时战争资源生产力:它是以单位时间(每月,或每年,甚至每天)内某战争资源生产能力,或实际产量来表达。
1700148695
1700148696
战时生产提升率:战时生产提升率=战时战争资源生产力/平时战争资源生产力。
1700148697
1700148698
因为战时战争资源生产力与平时战争资源生产力很可能有巨大差异,因此,比较战时可提升多大比率是很有价值的。很多人在预评估某两个国家潜在的战争结果时,往往只以现有战争资源以及平时战争资源生产力为基础,例如某型导弹拥有量,以及相应的年产量为基础。而一旦真打起仗来,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该型导弹战前实际拥有量是1500枚,年产量为90枚;而若真打起仗来,月产量都可能飙升到2000枚。战时生产提升率达到267倍!因此,战时生产提升率指标可以清楚地提醒人们:如何才能准确地计算真打起仗来的时候,双方的战争资源实际对比情况。
1700148699
1700148700
战时产量提升时间:从平时战争资源生产力状态,提升到战时战争资源生产状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虽然战时产量可能比平时产量有极大提升,但这个提升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果提升时间过长,甚至到战争结束时还没有达到最大产量,那么它显然对战争进程影响力就会非常不同。战时产量提升时间越短,显然对增强战时的战争资源就越有利。
1700148701
1700148702
战争动员能力:战时产量提升时间,战时生产提升率等,都是反映“战争动员能力”的核心指标。战争动员能力是表达从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状态,从而在战时状态可获得尽可能更多、更强大战争资源的能力。战时产量提升时间越短,战时生产提升率越高,表明战争动员能力越强。
1700148703
1700148704
将更多军用物资,甚至大量武器装备的生产转交给民品公司,这不仅是很重要的极大提升战争动员能力的途径,而且对快速提升军事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军事物资只是提交给专门的军品企业生产,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
1700148705
1700148706
一是当战争中如果这些少量专业的军品生产企业被敌方摧毁,战争资源生产能力很快就会被消耗光。
1700148707
1700148708
二是在平时,军品的产量难以大规模提升,因此不仅其效益难以保障,而且其技术能力提升也会很慢。这样,会出现除了核心的战斗部以外,大量军事技术能力(如具有很大通用性的运输、通讯、动力、能源等)不如民品的问题。
1700148709
1700148710
三是因平时产量很难提升,因此其生产能力就有限。这样在战时就很难大规模提升产量。而民品公司如果在平时不介入军品的生产,其生产工艺、内部管理等,都很难在短期内适应转向军品生产的需要。因此,它会导致战时产量提升率不足,并且战时产量提升时间也会很长。
1700148711
1700148712
除了表达武器等战争物资的战争动员能力外,“军队人员的动员能力”也是重要指标。人员的生产不像物资的生产那样可以年,甚至月或天来计算。因此,如果一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至可以成为军人的年龄(如以18岁计算),人的自然生产对于战争的军队人员资源量来说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体现军队人员的战争动员能力就只能以与战争物化资源类似,但主要以固定数量体现的“平时军队人员数量”“战时军队人员数量”“战时军队人员提升率”“战时军队人员提升时间”等来表达。
[
上一页 ]
[ :1.7001486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