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83282e+09
1700183282 到了公元前5000年时,整个新月沃地出现了大量城镇,只除了西南角,约旦河谷中的村镇早就被废弃了。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周围的土地上诞生了新的文化统一体,融合了哈苏纳与萨迈拉文化。这个所谓的哈拉夫(Halaf)时期延续了整整1000年[22],与从耶利哥和马格扎利亚时代开始的史前农民一样,赖以为生的作物同样是小麦、大麦、豌豆和小扁豆。但一个关键发展是人工灌溉的使用,它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肥沃的冲积平原。
1700183283
1700183284 虽然萨万丘以绵羊和山羊为主,但牛也非常重要,母牛小塑像和绘有公牛头图案的陶器反映了它们的重要性。鉴于在人类食谱中加入丰富的牛奶脂肪可以提高出生率[23],养牛可能是人口爆炸现象背后的一个原因。哈拉夫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定居点,原有的城镇也得以扩大,许多超过了巅峰时期亚利姆丘规模的5倍。
1700183285
1700183286 哈拉夫各镇拥有独特的建筑和彩绘陶器风格,有的定居点还向周边地区提供自己制造的陶器。彩绘女性陶俑、石头吊坠和封印也是它们的共同点。封印经常钻有小孔并绘制线形图案,用于封闭篮子和罐子,暗示搬运和储存的是珍贵物品。上述物品和更多日常材料(如食物、陶器和石头)在各镇间被广泛交易——贸易是繁荣、技术创新和文化统一的根源。
1700183287
1700183288 哈拉夫文化标志着美索不达米亚史前历史的结束。在随后的乌鲁克(Uruk)时期出现了书写的最早痕迹。又过了不到10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开始诞生。但卢伯克看不到这些和哈拉夫各镇了——他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时间终止于公元前6400年的亚利姆丘。[24]
1700183289
1700183290 卢伯克坐在镇子的喧嚣声中,回想着自己在人类历史上的这个时间还去过哪些地方:除了若霍夫,还有夏岛的贝丘、鹿岛墓地、科斯特村和阿纳姆地的红树林。现在他想起了穿越南亚的惊人旅行——从末次冰盛期的穆奇查特拉钦塔马努洞到公元前6000年的哲通,然后又游历了史前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这是一段不断下降的旅程。公元前11000年,高原上的扎维切米沙尼达狩猎采集者是旅程的起点,然后又造访了位于延绵丘陵上的克梅兹德雷和内姆里克等永久村落;随后,他继续向下,造访了平原上马格扎利亚的小型农业定居点,以及专事打猎和向新城镇提供肉类的乌姆达巴基亚。最后,他来到拥有专业工匠和不断有商人来访的亚利姆丘。一边是在扎格罗斯山脚下狩猎羚羊并采集橡子的人,一边是现在他周围拥那些有多个房间的屋子、圆顶墓、陶器、金属器物、小麦田和羊群的人,两者间相距不超过5000年。
1700183291
1700183292 卢伯克困惑为何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和文化变革发生在美索不达米亚。气候和环境显然是关键因素,包括存在野生谷物、山羊和绵羊,相对温和的新仙女木时期(如果真有的话),公元前9600年的全球变暖,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周围肥沃的冲积土壤。不过,这些因素在“文明兴起”中的重要性完全取决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和选择。扎维切米沙尼达、克梅兹德雷、内姆里克、马格扎利亚、索托丘和亚利姆丘的居民同样为它奠定了基础。这些人都完全没有预见到将会发生什么。
1700183293
1700183294 卢伯克觉得,历史是原因和结果、人类才智和纯粹意外、环境变化和人类反应不同寻常的纠缠。[25]理解历史需要掌握当地事件和这些事件发生时所处的更大世界。公元前9600年,当最新一波全球变暖到来、新石器时代世界开始时,没人知道历史将走向何方。
1700183295
1700183296
1700183297
1700183298
1700183299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1700178726]
1700183300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非洲
1700183301
1700183302
1700183303
1700183304
1700183305
1700183306
1700183307
1700183308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1700178727]
1700183309 史前人类简史:从冰河融化到农耕诞生的一万五千年 第46章
1700183310
1700183311 尼罗河畔的烤鱼
1700183312
1700183313 北非和尼罗河谷的狩猎采集者,公元前20000—前11000年
1700183314
1700183315 一个赤身裸体的小女孩在沙地上蹒跚而行。她摔倒,爬行,然后在周围坐着的成年人的掌声中重新摇摇晃晃地站起。约翰·卢伯克坐在他们中间,同样被她的傻笑和踉跄的脚步逗乐。现在是末次冰盛期末某一年的11月,他正造访在库巴尼亚山谷(Wadi Kubbaniya,尼罗河一条支流的河谷)驻营的几个家庭。他们的枯树枝茅屋、磨石、芦席和火堆位于砂岩悬崖下的一个沙丘上。西面是撒哈拉沙漠,远比今天的辽阔和干燥。营地下方是零星的树木,分布在灌木、芦苇丛、池塘以及尼罗河纵横交错的河道间。空气中弥漫着柴烟、洋甘菊和烤鱼的气味。
1700183316
1700183317 女孩站到卢伯克面前,仿佛直视着他的眼睛。她头发漆黑,皮肤呈浅巧克力色,嘴唇和鼻子上覆盖着一些沙子,那是她摔倒时粘上的。卢伯克露出微笑,女孩的脸上也出现了带酒窝的笑容——这很奇怪,因为她当然看不见卢伯克。当小女孩转身向母亲跑去时,从她屁股上掉下了一块硬果大小的浅棕色粪便,正好落在卢伯克的双脚之间。一个男人俯身用手指弹开粪块,使其旋转着飞落到火中。粪块发出嘶嘶声,很快变黑——一件关键的考古证据正在形成。[1]
1700183318
1700183319 几百年前,卢伯克最后一个大洲的旅行始于北非海岸上的一个山洞。公元前20000年,他醒来时发现自己面前是广阔的沿海平原,上面覆盖着茂密的林地,然后变成草地和沼泽,直到与地中海相接。他周围的地面上有一堆狩猎武器、一些兽皮和仍有余温的火炉余烬,这些都位于一座石墙背后,那是必不可少的防风墙。卢伯克爬上山洞上方的山崖。他向南边的撒哈拉沙漠望去,看见一片嶙峋的矮山;北面,一群猎人刚刚走出山洞下方的树林。他们带着一头野羊的尸体,弯曲的羊角大得出奇,毛茸茸的羊皮呈深棕色。
1700183320
1700183321 卢伯克与3个在山洞中过冬的家庭一起度过了随后的几个月。他和男人们一起捕猎今天被称为蛮羊(Mouflon à manchettes)的野羊。他们有时也在草地上捕猎羚羊,或者在发现树林间野牛留下的脚印时展开追踪。不打猎时,卢伯克和女人们一起前往附近的河流,偶尔也去远处的海边采集贝类和海藻。
1700183322
1700183323 洞中留下了所有上述活动的废弃物,还有被丢弃的工具,以及制造和修理产生的垃圾。骨头、篮子、贝壳、垫子、灰烬和石片都被后来人类居住者的垃圾、风吹来的沙子,以及同样在洞中生活的鸟兽的腐烂尸体、筑巢材料和食物残渣所覆盖。坍塌的洞顶也成了沉积层的一部分。被掩埋后,对卢伯克没有觉察的主人们在公元前20000年留下的材料腐烂朽坏,并因动物打洞而与之前和之后的废弃物混在一起。公元1973年,在对今天阿尔及利亚塔玛尔帽洞(Tamar Hat Cave)进行的发掘中,留存部分最终重见天日。[2]
1700183324
1700183325 20年前,剑桥大学考古学家查尔斯·麦克伯尼(Charles McBurney)发掘了一个大得多的北非山洞。[3]这个洞被称为哈瓦弗提亚(Haua Fteah),距离塔玛尔帽洞以东2000千米,位于利比亚东北部的“绿山”(Gebel el-Akhdar)山坡上。1948年第一次造访那里时,麦克伯尼形容其巨大的入口“显然令人生畏”,巨大的拱形洞顶让洞内的牧羊人营地显得渺小。公元前20000年,当卢伯克从塔玛尔帽洞向东来到这里时,也有类似的反应。他从沿海平原上望着绿山的山坡,看见了岩壁上醒目的椭圆形漆黑洞口。山坡上的绿色灌木不像麦克伯尼看到的那样有生气,南边的沙漠甚至比今天利比亚的更加条件恶劣。但洞穴本身一样大,而且由于海平面正值末次冰盛期的低点,可以俯瞰广阔的沿海平原。难怪对史前时代北非狩猎采集者来说,哈瓦弗提亚洞是如此具有诱惑力,就像它作为考古遗址,是如此地吸引麦克伯尼。
1700183326
1700183327 和在塔玛尔帽洞一样,卢伯克和哈瓦弗提亚居民相处的时间足以让他发现他们如何生活。这并不需要很久,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整个北非沿海的情况大同小异,同样靠蛮羊提供肉、脂肪和皮革。离开哈瓦弗提亚后,卢伯克继续向东而行,直到抵达尼罗河三角洲——这片由潟湖、沼泽和低矮树林组成的广阔区域被密如蛛网的小溪所分割。在夜晚空气中盘旋的烟柱告诉他,狩猎采集者散居在三角洲的许多小岛上。他借用了一条在浅水中漂浮的独木舟,开始向上游划去。
1700183328
1700183329 公元前20000年,尼罗河与今天所看到的截然不同。卢伯克眼前的尼罗河不是宽阔曲折的单一河道,而是由几条小河交织而成,缓缓地在洪泛平原上蜿蜒而过。[4]河水常常看上去几乎断流。穿过峡谷的陡峭岩壁或巨大的沙丘时,各条小河道会聚在一起,然后重新分开。有的完全消失,另一些汇入被淤泥和沙丘包围的池塘。
1700183330
1700183331 野牛和麋羚在河边生长的芦苇、灌木和荆棘丛中吃草。卢伯克曾经从在沙滩上休息的鳄鱼群旁边经过;鸻和鹬在浅水中搜寻,成群的鹌鹑和孤独的鹭从头顶飞过。但总的来说,比起卢伯克在史前世界其他地方进行河上之旅时所看到的,这里的自然相当萧索。此外,随着洪泛平原的狭窄走廊两侧开始出现荒芜的沙漠,生机戛然而止。
[ 上一页 ]  [ :1.7001832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