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185432
3. 关于对阿伦塔人(现在被称为阿兰特人)的新近描绘,见Morton(1999)。
1700185433
1700185434
4. Spencer和Gillen(1912,6—7页)。
1700185435
1700185436
5. 下文对干旱区的概述参考了Edwards和O’Connell(1995)。
1700185437
1700185438
6. 对库尔皮马拉的描绘见Thorley(1998)。有3个土层埋藏了器物和碎骨(他的报告中并未确认)。3号层底部为29510±230BP,上部测得24250±620BP;2号层测得3组数据:底部为12060±240BP(修正后为公元前13075—前11621年),下部为12790±150BP(修正后为公元前13774—前12446年),中部为12800±260BP;1号层测得2500±60BP(修正后为公元前785—前521年)。
1700185439
1700185440
7. 对普利特贾拉石窟及其发掘的描绘见Smith(1987,1989)。Flood(1995,第102—103页)做了简要总结。
1700185441
1700185442
8. 史密斯用焦炭测得12组放射性碳定年数据,还获得了6组热释光定年数据。沉积物底部的热释光定年结果为距今3万年前,上方的一组放射性碳定年数据为21950±270BP(Smith,1987)。
1700185443
1700185444
9. 普利特贾拉和库尔皮马拉是澳洲中部仅有的测得在更新世有人生活的遗址。澳洲西北部(完全位于干旱区内)则要多得多,在58处遗址测得了197组放射性碳定年数据,可以提供一段不同的人类生活史(Veth,1995)。那些数据中没有一组落在公元前19000年(17900BP)到公元前9800年(9870BP)之间,当时的环境状况可能非常恶劣。维斯相信,这表明干旱区在LGM期间完全被抛弃了;可能是干旱状况对人类繁殖和死亡的冲击导致人口数量崩溃,也可能是人们将定居点转移到仍然可以忍受的沙漠边缘,很可能是现在被上升的海平面淹没的沿海平原。他建立了在干旱区殖民和生活的模型,将那里分为3种类型的栖息地:庇护所、走廊和障碍(Veth,1989,1995)。他相信前两者从3万年前就间歇性地有人生活,但降雨和食物资源有限的障碍沙漠带来了严重问题,主要是大沙(Great Sandy)、吉布森(Gibson)和辛普森(Simpson)沙漠。维斯认为,这些地方直到距今5000年后才开始有人生活,因为当时人们发明或接受了碾磨种子和加工硬木的技术,并发展出广泛的社会网络和长距离贸易。Edwards和O’Connell(1995)对他的观点做了批判性总结。
1700185445
1700185446
10. Gould(1980)提供了对干旱区适应性的广泛研究,谈到考古学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对活人的民族志研究的问题。
1700185447
1700185448
11. 这种包含如此广泛食材的食谱(许多需要经过大量加工)被人类学家称为广谱食谱(broad spectrum diet)。Edwards和O’Connell(1995)认为,各大洲狩猎采集者的广谱食谱出现在上次冰河期结束后不久。在一些地区,这可能是农业诞生的先决条件。由于目前的证据暗示,广谱食谱可能直到距今5000—6000年前才被接受,比世界上其他地区要晚得多,他们将澳洲描绘成例外案例。他们的论文对相关问题做了出色的讨论,盘点了近来关于干旱区殖民和生活的工作。O’Connell和Hawkes(1981)对中部沙漠的另一个土著人群体——阿利亚瓦拉人使用的植物做了量化研究。
1700185449
1700185450
12. 近代土著人的亲缘体系可能是很晚近才在他们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也许不超过几个世纪(O’Connell,私人通信)。Lourandas(1997)暗示,全新世中期是整个大洲的土著人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1700185451
1700185452
13. 见Edwards和O’Connell(1995),他们没能举出任何早于5000年的磨石的例子。
1700185453
1700185454
14. FulLagar和Field(1997)。
1700185455
1700185456
1700185457
15. Lubbock(1865,346—54页)。
1700185458
1700185459
第36章 决斗者与蛇的诞生
1700185460
1700185461
1. 我对上述岩画的描绘参考了Taçon和Chippindale(1994);关于对澳洲土著人艺术的一般性盘点和解读,见Layton(1992)。画中人穿戴着精致的衣服和头饰,但我描绘的兽皮短袍和裤子以及羽毛、毛皮、骨头和树皮头饰纯属想象。Chippindale等人(2000)对“动态人像”做了进一步的重要研究,认为这种艺术含有重要的幻觉元素,是在艺术家处于异样的意识状态下创作的,或者记录了他们之前处于那种状态时的幻觉。
1700185462
1700185463
2. 这点和下文关于岩画定年的内容参考了Chippindale和Taçon(1998)。
1700185464
1700185465
3. Chippindale等人(2000)对“动态人像”的活动做了盘点。无法认定一些画中的具体活动是什么。
1700185466
1700185467
4. 虽然这些沉积物有了准确的定年,但很少提供关于过去生活方式的信息;石器只是些凿下的石英碎片,用火山石制作的斧头,偶尔还有石杵和石臼。没有发现能告诉我们那些人吃什么的动物骨骼或植物残骸,也没有人类骸骨告诉我们这些人长什么样。此外,沉积速度常常很慢,在一些岩窟中,每1000年才能形成1厘米的沉积物。更多详情,见Taçon和Brockwell(1995)。
1700185468
1700185469
5. Taçon和Brockwell(1995)对岩窟的考古学证据和阿纳姆地的岩画做了综述。沉积物中的赭石含量在2000BP,3000—4000BP,6000BP以及6000—12000BP(3次)达到峰值。Chippindale等人(2000)将“动态人像”认定为距今约1万年前。
1700185470
1700185471
6. 关于其他观点,见对Taçon和Chippindale(1994)的评论,特别是Davidson的。
1700185472
1700185473
7. Lubbock(1867,347—348页)。
1700185474
1700185475
8. 很遗憾我没无法享受到坐在阿纳姆地的红树沼泽中的乐趣。但Searcy(1909,30—31页)对此做了大量描绘。
1700185476
1700185477
9. Taçon和Brockwell(1995)描绘了海平面上升对阿纳姆地的影响,包括阿拉弗拉平原被淹没。关于新几内亚与澳洲分离的具体日期仍然很不明确。
1700185478
1700185479
10. 阿纳姆地最古老贝丘的年代为6240±100BP(修正后为公元前5315—前5058年),被埋在3米深的红树林淤泥下(Allen,1989)。这暗示开阔平原下埋藏着许多贝丘,岩窟生活继续在考古学记录中占据主导让人对陆地的使用产生了错误印象。关于对近代土著人如何采集贝类,以及贝丘积累方式的出色研究,见Meehan(1982)。
1700185480
1700185481
11. 从更新世过渡到全新世后,澳洲石器技术的缺乏变化令人吃惊。到了公元前6500年,的确出现了一种新技术,并在全澳洲广泛使用。该技术被称为小工具传统,被认为与对资源利用的加强有关。
[
上一页 ]
[ :1.7001854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