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185841e+09
1700185841 9. 从罗伯特·福特主持到克里希纳·穆尔蒂主持发掘的变化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一种普遍转变,即印度考古学由英国人主导转向由印度人自己主导。哈斯穆赫·迪拉吉拉尔·桑卡利亚(Hasmukh Dhirajlal Sankalia)是最伟大的印度考古学家之一,Misra(1989b)写了关于他生平的详细文章。他带领德干学院成为南亚首屈一指的考古研究中心,并指引两代印度考古学家取得突出成就。1963年,桑卡利亚出版了他的里程碑之作《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史前史和原始史》(Prehistory and Protohistory of India and Pakistan)。该书是第一部器物堆汇编,但在书中(甚至在今天的考古学中),殖民主义的遗产仍然存在。无论是福特,还是与他同时代和20世纪初的考古学家[比如剑桥大学的史前史学家迈尔斯·布吉特(Miles Burkitt)],他们都喜欢将印度和欧洲遗址进行比较,从而留下了上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等现在看来完全不适合印度史前史的术语。许多年代不明的石器堆被如此命名,只是因为如果它们是在欧洲环境下被发现就会被这样处理。由于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开裂特点和制得的工具不同于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到处可见的质地细腻的燧石,这种假设可能导致对印度史前史的性质的理解产生严重错误。比如,作为欧洲中石器时代的标志性元素,细石器技术在南亚显然始于公元前20000年之前。除了斯里兰卡的遗址,在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的帕特内(Patne)遗址,被测得为23050±200BC(Chakrabarti,1999)的地层内发现了细石器。比起欧洲,这与非洲和西亚的情况更为相似,并在近代狩猎采集者中持续到了历史时代。我要感谢毗什奴普利亚·巴萨克(Bishnupriya Basak)对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石器类型划分,以及殖民遗产的延续所做的讨论。Kennedy(2000)和Morrison(1999)也讨论了上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等术语的使用,前者似乎对此持肯定态度。
1700185842
1700185843 10. 关于对全新世开始和早期的气候变化综述,见Allchin(1982),Misra(1989a)和Kennedy(2000)。Chakrabarti(1999, 98页)总结了当前的了解状况,表示“除了一些零星的科学研究,对印度次大陆在全新世早期和整个全新世的气候变化状况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公认的观点是,全新世前期要比后期湿润得多——但冰芯证据暗示,除了目前陆上证据所能证明的,气候还出现过其他许多次波动。
1700185844
1700185845 11. Webber(1902)生动地描绘了印度森林在近代被毁灭前的样子。
1700185846
1700185847 12. 关于对印度中石器时代记录的盘点,见Misra(1989a),Chakrabarti(1999)和Kennedy(2000)。关于典型的中石器时代洞穴的生活状况,见Prakash(1998)对东高止山的万迦萨利洞(Vangasari Cave)的描绘——洞中发现了密集的凿制石器堆,包括许多细石器和磨石,但没有能提供关于经济状况的信息或用于定年的有机材料。普拉卡什评价了沿海平原上的大量中石器时代遗址,并谈到山区缺少新石器时代和更晚的生活痕迹。
1700185848
1700185849 13. 一些关于更新世末和全新世初的石器技术的出色研究中常常会分析原材料变化的意义。比如,Datta(1991)比较了西孟加拉的上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的技术,显示与技术变化相伴的是更多使用黑硅石和石英石。Khanna(1993)对拉贾斯坦邦的伯戈尔(Bagor)使用玉髓做了有趣的研究,比较了当能获得这种非本地产的材料时,人们如何更偏爱使用它们。Basak(1997)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原材料和技术的不同,他比较了从西孟加拉的塔拉芬尼山谷(Tarafeni Valley)中发现的大批器物。不幸的是,其中许多研究缺乏基于绝对日期的详细年表。
1700185850
1700185851 14. Kennedy(2000)盘点了中石器时代的墓葬记录和骸骨证据。除了下文讨论的恒河平原,北方邦的莱哈希亚基帕哈里(Lekhahia Ki Pahari)是一个关键遗址,被测定为8370±75BP(修正后为公元前7538—前7334年)。这是一座地面被铺过,洞壁上绘有岩画的石窟。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里发掘出21具骸骨。最早的遗迹是基岩上挖的一个坑,里面放着两枚人类头骨和一块动物的下颌骨。
1700185852
1700185853 15. 关于对将这个欧洲术语用于印度考古学的评价,见注释9。
1700185854
1700185855 16. 我对比姆贝特卡以及对其考古学和岩画的描绘参考了Mathpal(1984)。
1700185856
1700185857 17. 关于米斯拉对IIIF-23的发掘,见Mathpal(1984)和Kennedy(2000)的描述。Wakanker(1973)也记录了对那里的重要发掘。
1700185858
1700185859 18. Mathpal(1984)。
1700185860
1700185861 19. Mathpal(1984,202页)。
1700185862
1700185863 20. Varma等人(1985)描绘了对达姆达玛的发掘,Sharma(1973)和Pal(1994)对恒河平原上的中石器时代定居点做了总体盘点。Kennedy(2000)引述了根据达姆达玛的骸骨测得的放射性碳定年数据,位于8640±65BP(修正后为公元前7733—前7585年)到8865±65BP(修正后为公元前8202—前7850年)。
1700185864
1700185865 21. 托马斯等人(1995)和Chattopadhyaya(1999)归纳了来自达姆达玛的动物残骸。托马斯等人表示,对资源的管理存在周期性趋势,哺乳动物的数量会增加或减少,而禽类和水生动物的反向变化则弥补了这一趋势。我怀疑这更可能反映了环境变化,而非资源耗尽/恢复或管理。
1700185866
1700185867 22. Chattopadhyaya(1999)盘点了对平原定居点性质的看法如何变化,并提供了支持定居据点的证据。
1700185868
1700185869 23. Kennedy(2000)归纳了来自达姆达纳、马哈达哈和萨赖纳哈尔拉伊的骸骨证据。Lukacs和Pal(1992)提供了关于后两处遗址的牙齿报告。
1700185870
1700185871 24. Sharma(1973)描绘了这些墓葬。其他几处墓葬中也埋藏着细石器,可能是箭头。但尚不清楚它们是作为陪葬品被有意放入的,还是偶然混入填埋墓坑的泥土中,或者曾被钉在尸体上。
1700185872
1700185873 25. Varma等人(1985,这句话引自第56页)和Pal(1992)描绘了这处墓葬。
1700185874
1700185875
1700185876 26. 恒河平原上的定居点的年代顺序仍然很不清楚;Kennedy(2000)总结了现有的全部证据。我们知道人类在冰河期结束前就在使用恒河平原了,因为找到了他们的器物堆。到了公元前9000年时,达姆达玛已经出现了定居社群,最初很可能是季节性营地,后来逐渐成为永久性村落。从技术、食谱和经济上的相似性来看,马哈达哈和萨赖纳哈尔拉伊的村子很可能诞生于随后不久。直到至少6000乃至7000年后,他们仍以大体相同的方式欣欣向荣,那时农业经济早已在整个次大陆兴起,恒河平原上最早的城市中心也即将出现。马哈达哈的年代为公元前2676—前2515年和公元前2250—前2125年,而对萨赖纳哈尔拉伊一块烧焦骨头的热释光定年结果为公元前995年(Kennedy引述),放射性碳定年结果为8400±115BP(未修正,Chakrabarti 1999引述)。两个遗址拥有几乎一致的遗存,与达姆达玛同样极其相似。因此,恒河平原上似乎有过长期稳定的文化和经济。
1700185877
1700185878 第43章 跨越兴都库什山的长途跋涉
1700185879
1700185880 1. 博兰山口以南的俾路支斯坦被包括在印度河平原内,尽管那里的河流并不直接注入印度河。
1700185881
1700185882 2. 下文对梅赫尔格尔的描述主要参考了Jarrige和Meadow(1980),Chakrabarti(1999),Possehl(1999)和Kennedy(2000)。我要感谢格雷格·波塞尔(Greg Possehl)和多里安·弗勒(Dorian Fuller)回答我关于该遗址的问题。
1700185883
1700185884 3. 关于雅里热和同事们的发掘报告,见Jarrige等人(1995)。
1700185885
1700185886 4. Possehl(1999)描绘了俾路支斯坦南部发现大量细石器的各处遗址。不幸的是,对这些遗址的勘察非常有限,发掘就更少了。
1700185887
1700185888 5. 博兰山口是进入南亚的要道之一,整个古代和中世纪都有商人与其他旅行者从那里经过。虽然亚历山大从另一处要道基博尔山口(Kyber Pass)进入印度,但回程时走了博兰山口。
1700185889
1700185890 6. Meadow研究了来自梅赫尔格尔的兽骨,相关描述见Jarrige和Meadow(1980)以及Meadow(1996)。最早层面中的山羊骨被认定为来自驯化动物,随着该镇历史的发展,它们的体型同样有所减小。
[ 上一页 ]  [ :1.700185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