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60782
1700260783
如图4—29,在红色箭头标记的变化中,RNR预备了一个电离了的羧基,去撕扯3号碳原子上的羟基的氢。如果要在3号碳原子和与它相连的那个氧原子之间构思什么对话,那大概就是这样的:
1700260784
1700260785
1700260786
1700260787
1700260788
图4—27 RNR的α亚基的活性中心用一对铁原子制造酪氨酸自由基,由此开始连续不断的自由基攻击,如箭头指示,一直抵达β亚基的活性中心,虚线框里会发生第二个阶段。(作者绘)
1700260789
1700260790
1700260791
1700260792
1700260793
图4—28 在RNR的β亚基的活性中心,半胱氨酸自由基攻击核糖的3号碳原子,夺走一个氢原子。图中的虚线框与图4—27的虚线框对应,蓝色键线连接的分子是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周围的氨基酸都是RNR的β亚基的氨基酸残基,为了表现方便,这里将它们都画在一个平面上,但它们实际上存在于三维空间里。此外,红色圆点表示自由基的不成对电子,黑色圆点表示负电荷,虚线化学键表示氢键,鱼钩箭头(半箭头)表示不成对电子转移。(作者绘)
1700260794
1700260795
1700260796
1700260797
1700260798
图4—29 红色箭头表示谷氨酸残基从3号碳原子的羟基上夺走一个氢离子,蓝色箭头表示2号碳原子的羟基从附近的巯基上夺走一个氢离子,黑色箭头表示不成对电子转移,最终使得2号碳原子上的羟基变成水分子脱去离开。其中,鱼钩箭头照例表示不成对电子转移,完整箭头表示成对电子转移。(作者绘)
1700260799
1700260800
“3号碳原子先生,现在的局面是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我看不如这样吧:我那个氢就不要了,直接当成离子送给羧基,叫它电荷平衡稳定去;我腾出成对的电子,也能与你做个稳定的羰基;你那个不成对的电子……你和2号碳原子之间地方很大,就随便扔过去吧。”
1700260801
1700260802
“你说得很有道理,好的。”
1700260803
1700260804
话毕,这个氧原子扔掉了氢离子,带着一对电子回过头来做了羰基,那个不成对的电子就转移到了3号碳原子和2号碳原子之间。自由基不稳定是因为有“一个不成对的电子”,这个不成对电子如果暂时不能与其他电子结成对,缔结成完整的化学键,那也可以设法扩大自己的运动范围,这样也能姑且稳定一些,所以它的分布范围就扩张到了2号碳原子上,就如那个黑色箭头标记的。
1700260805
1700260806
这样,我们就看到蓝色箭头标记的事件: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非常能打的羟基,所以RNR早就拿了一个巯基凑在那个羟基跟前。巯基上的氢原子摇摇欲坠,唾手可得,这个羟基早就眼馋心热,与它缔结了一个很强的氢键。这就让羟基上的氧原子同时与两个氢原子建立了联系,非常接近一个水分子。
1700260807
1700260808
现在,一个不成对的电子扩张过来,挤压了2号碳原子上的电子,于是,我们又可以为这个不成对电子与2号碳原子上的氧原子构思这样的对话了:
1700260809
1700260810
“氧原子先生,你带着两个氢去做水分子好了,那样岂不最稳定最惬意?2号碳原子的地盘,以后让给我吧!”
1700260811
1700260812
“你说得很有道理,好的。”
1700260813
1700260814
在RNR的威逼利诱之下,核糖已经脱掉了2号碳原子上的那个氧原子。但这事儿还没完,不成对的电子仍然不成对,所以此时的核糖到底还是个自由基,仍然不稳定。不过这一切全都是RNR计划的一部分。
1700260815
1700260816
如图4—30,RNR早就预备了另一个巯基,同样摆在2号碳原子附近,这个巯基上松松垮垮的氢原子摆明了就是送的。2号碳原子立刻把它抢了过来,恢复了稳定。同时,这两个先后被夺走氢原子的巯基还会顺势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二硫键。
1700260817
1700260818
但是按倒葫芦起个瓢,这个二硫键仍然是个自由基,它该怎么办呢?它会把这个多余的不成对的电子塞回给3号碳原子,而这个动作彻底推翻了图4—29建立起来的一切“稳定”。如图4—31,3号碳原子得到这个电子之后会重新打开羰基的双键,与它连接的氧原子就转身抢回了电离给羧基的氢离子,恢复成了羟基。
1700260819
1700260820
就这样,3号碳原子恢复到了图4—28的右边状态,重新变成了一个自由基,但是2号碳原子上的氧已经脱去了,它不能把之前的变化重演一遍,但它又迫切地想要恢复稳定,这可怎么办呢?
1700260821
1700260822
1700260823
1700260824
1700260825
图4—30 2号碳原子从附近的另一个巯基上夺取氢原子,把不成对的电子转移过去,同时,两个巯基会组成一个二硫键。注意,这个二硫键中的一个硫原子仍是自由基,而且那个不成对的电子同时显现1个单位的负电荷。(作者绘)
1700260826
1700260827
1700260828
1700260829
1700260830
图4—31 二硫键上多余的不成对电子转移到3号碳原子上,迫使羰基恢复成羟基。(作者绘)
1700260831
[
上一页 ]
[ :1.70026078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