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261193
1700261194
本以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已经结束,没想到又冒出来了!
1700261195
1700261196
这两个问题,都关系到转运RNA的古老起源,万分重要,我们需要稍微耐些性子,一个一个地解决。
1700261197
1700261199
·迷你螺旋·
1700261200
1700261201
从第一个问题开始,我们的回答就是戏剧性的:转运RNA最初只有现在的一半,CCA尾的那个位置上本来也真是个反密码子,或者至少在那里紧邻着一个反密码子,所以氨基酸最初的确能与反密码子对应起来。
1700261202
1700261203
但是在后来的进化中,转运RNA发生了加倍事件,两个复本头尾相接,成了一个连体的怪胎。其中,前一个复本保留了末尾的反密码子,用来匹配信使RNA,后一个复本不但丢了脑袋,连反密码子也变成了CCA尾,专门负责连接氨基酸。
1700261204
1700261205
也就是说,转运RNA可以从中间竖着劈开,分成各自独立的两半。提前看一下图4—49的左边,转运RNA从5’端开始,直到反密码子结束,是一半;从反密码子结束再到CCA尾结束,是另一半。而且,这两半直到今天都没有愈合,还在衔接的地方留着一道刺眼的“缝合线”——内含子。
1700261206
1700261207
在第十三章,我们说过,细胞的基因组中未必全都是有用的信息,所以刚刚转录出来的RNA常常夹带着一些没有实际功能的序列,那就是它们的内含子,必须将这些内含子先行剪除,RNA才能发挥功能。转运RNA也不例外,它们刚刚转录出来的时候可能在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形式和不同数量的内含子,但大多数都是紧跟在反密码子之后。甚至还有一些转运RNA,刚刚转录出来的时候本就是独立的两条,经过组装与裁剪,才在反密码子结束的位置上缝合起来。而且,这又是一个细菌、古菌与真核细胞都适用的普遍规律,跑不了又是从末祖那里继承下来的。III
1700261208
1700261209
所以,我们也大可以推测,转运RNA最初的时候就是前后两条,后来才因为某种原因头尾相接,连接成了一条。前面那一条为今天的转运RNA提供了反密码子,后面那一条负责为今天的转运RNA连接氨基酸,而内含子就是这两条RNA在连接时的冗余部分。
1700261210
1700261211
至于这是怎样的两条RNA,如图4—48,有两种直观的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两条RNA是同一条RNA重复加倍的产物,原本拥有相同的反密码子,但后面那条的反密码子后来丢失了。另一种可能是,它们本来是两条无关的RNA,只是偶然粘在了一起,只有前面那一条有反密码子。
1700261212
1700261213
这两种可能都有各自的支持者,但对于我们的整个故事,前一种更加可信一些。这是因为,在上一章里,我们刚刚强调过密码子的第一位与氨基酸的原料有着显著的对应关系。我们姑且不论那种对应关系究竟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但那一定是某种化学关系,是分子之间的直接接触。那么,如果转运RNA的前后两半原本长得一模一样,氨基酸与后一半的反密码子直接接触,就等于同转运RNA的反密码子直接接触,这就在信使RNA与密码子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对应关系;如果转运RNA的前后两半有着完全不同的来源,那就不会有这种“等效接触”,也就很难解释氨基酸与密码子第一位的对应关系了。而且就目前来看,我们也的确在转运RNA的前后两半序列中发现了诸多可疑的相似之处IV,那或许就是40亿年的突变都无法掩盖的起源信息。
1700261214
1700261215
然而,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接受了转运RNA是同一条序列重复加倍的产物,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转运RNA原本只有现在的半个。然后我们会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半个转运RNA,还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吗?
1700261216
1700261217
不仅能,而且特别能。
1700261218
1700261219
首先,如果只看图4—49的左半边,你或许会以为把转运RNA剪成前后两段就像把一条鸡大腿竖着劈成了两半,好像要去片鸡柳似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根“琵琶腿”,也就是图4—49右半边绿色和紫色的那一部分,这在分子生物学上被称为“迷你螺旋”(minihelix)。
1700261220
1700261221
1700261222
1700261223
1700261224
图4—47 转运RNA内含子分布的几种情况。浅色的部分就是内含子,红色标记了反密码子。当然,第一种是最常见的。(作者绘)
1700261225
1700261226
1700261227
1700261228
1700261229
图4—48 两种解释的比较。二级结构的变化只是示意,不代表理论必然性。(作者绘)
1700261230
1700261231
乍看起来,这和前面的讨论自相矛盾,因为对于转运RNA来说,这个迷你螺旋既不是前半个也不是后半个,而是“上半段”,但是对于千变万化的RNA来说,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1700261232
1700261233
如果不是要严格表达转运RNA上的碱基序列,在分子生物学的其他场合里,转运RNA的二级结构还可以画成图4—49的左边那样。这种画法能让它的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一目了然地对应起来,然后你会发现,连接迷你螺旋和反密码子的,就只是一个狭窄的“关节”——橙色、红色和紫色构成的那一点点。
1700261234
1700261235
1700261236
1700261237
1700261238
图4—49 转运RNA二三级结构的另一种画法,绿色的环与红色的环也有一些碱基互补配对,但这里省略了。(来自Yikrazuul | Wikicommons及本书作者)
1700261239
1700261240
继续观察这个迷你螺旋,你会发现它是由后半个的后半段(CCA尾、受体臂的3’端、整个T臂)和前半个的前半段(受体臂的5’端)共同折叠出来的。那么仔细想想看:如果转运RNA的前半个与后半个是同一个序列的重复加倍,那么前半个的前半段就一定与后半个的前半段非常相近,所以前半个的前半段和后半个的后半段能形成的结构,单独的前半个或者单独的后半个也能形成,所以最初的半个转运RNA,也理应是这个迷你螺旋的样子。[1]
1700261241
1700261242
当然,这个推测的依据不可能只有这么一段绕口令。2007年,比较了不同生命体内多达500种转运RNA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个迷你螺旋在进化中更加保守,更加古老,显然涉及了更加根本的生化反应,而迷你螺旋之外的部分,却在进化中积累了许多突变,更有可能是后来形成的。V
[
上一页 ]
[ :1.70026119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