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292473e+09
1700292473
1700292474 很可惜,这样“高明华丽,虽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瀛,尤不足以喻其境”的元代西苑,明建国后,即派大臣予以毁坏。萧洵的文章乃追随大臣之后从事破坏之工作所经历之记录。国人自古以来破坏上代宫苑的传统,实在是中国文化的大弊。
1700292475
1700292476 当然,破坏中有建设,所谓“大破大立”。元代宫苑被明开国时的乡下人破坏,过不了多少年,汉族的统治者也觉得应建造宫苑了。明成祖建都北京,建造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北京城,以及西苑的基本架构。而明代建都,融合了北方民族数百年统治所带来的文化,形成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文化。明代的北京城已经充满了江南的影响,因为建都时,依例要移一些江南的富豪来,以“实”京师。因此“长廊曲池,假山复阁”式的园林风格来到北方。但中国传统士大夫本位的,代表元代山水画家之朴、真性格的园林风格却也只能在北京的水边看到。《帝京景物略》介绍“定国公园”,其简朴之程度超过宋司马光之独乐园:
1700292477
1700292478 环北湖之园,定园始,故朴莫先定园者,实则有思致文理者为之。土垣不垩,土池不甃,堂不阁不亭,树不花不实,不配不行,是不亦文乎。入门,古屋三楹……额无扁,柱无联,壁无诗片。西转而北,垂柳高槐,树不数枚,以岁久繁柯,阴遂满院。藕花一塘,隔岸数石,乱而卧,土墙生苔……野塘北,又一堂临湖,芦苇侵庭除……左右各一室,室各二楹,荒荒如山斋……
1700292479
1700292480 像这样的园林,确为“有思致文理者为之”,其主人必然在骨子里醉心于陶渊明式的士人生活。在官僚园林的传统中,这是先代所少见的。所以北京明代的园林已具备了集大成的态势。
1700292481
1700292482 北京明代的西苑,究竟保留了多少元代的建设,笔者手边无资料可查,但自永乐后期,建设完成,常赐大臣游览,自韩雍与李贤等翰林学士所写的游西苑记看来,元代的架构犹存,其内容则自奢华的装饰,奇巧的装备,改变为以园林景物取胜之场所。游园者自西华门出,入西苑门,即面临太液池之水面。北行经椒园,再北行到圆殿。园之主景则为琼华岛,原名万岁山。其上之广寒殿仍然是最华丽之建筑。明代帝王在兴建西苑的同时所怀抱的戒惧的心情,可见于《宣德御制广寒殿记》一文。文中以成祖的训示口吻说:
1700292483
1700292484 ……顾此山“万岁山”而谕朕曰:此宋之艮岳也。宋之不振以是,金不戒而徙于兹,元又不戒而加侈焉。……逮吾始来都国,汰其侈,存其概,而时游焉,则未尝不用儆于中。昔唐九成宫,太宗亦因隋之旧,去其泰侈而不改作,时资燕游以存鉴省。
1700292485
1700292486 这种说法,虽然不无帝王为奢侈生活辩解的嫌疑,然而大体上可以承认开国的君主对园林建设所持有的态度——“汰其侈,存其概”。因此游园的大臣,满目所见,是“烟霏苍莽,蒲荻丛茂”,是“芰荷翠洁,清目可爱”,是“榆柳桃杏,草色如茵”。感动他们的不再是屋宇的豪华,而是“山川之壮丽,草木之芳华;飞走潜跃,各随其性”。
1700292487
1700292488 明代的西苑,可以说是自古以来帝王园林的神仙世界的总结。琼岛、瀛洲、方壶、玉虹、金露等名称,以广寒为主殿等,都是汉代以来园林神仙化的表现。经过南宋以来江南园林的冲激,以及元代以来隐逸山水画家的影响,明代西苑的神仙意味已经降低了不少。然而明代的帝王仍然是长生不老的信徒。所以西苑中的神仙观,多少仍代表着一些真实。到清代,一个不相信神仙与灵药的新兴民族入主中原了。清代皇家园林因而有一番新的气象。
1700292489
1700292490 二 清廷大兴园林及其特色
1700292491
1700292492 清代帝王为什么会冒大不韪,大举兴建离宫别馆呢?
1700292493
1700292494 据大陆学者周维权先生的说法,清王朝来自关外,对于北京的炎夏气候不能适应,所以必须在正式的宫城之外,寻觅地点,建造可以取代宫殿功能,兼有宫苑之胜的“离宫园林”,以便长时间地居住。换句话说,清代的皇家园林实在并不只是帝王燕游之地,而是一种行宫。清朝的皇帝大多是在诸园中办公,使用“大内”的时间甚少。
1700292495
1700292496 周先生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清王朝来自关外,其统治力量有赖于关外的游牧民族,因此重视与蒙古的关系。清初帝王都要经常率军到关外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以训练军队,镇压边疆,笼络蒙族的部落。康熙皇帝建造避暑山庄,有在塞外进行政治活动的用心。这虽然是一种推测,也是有根据的。北京为北方民族统治中国的首都,但却不是他们唯一的首都。在辽为南京,在金为中都,元始为大都。他们在塞外都别有都城,北京不是他们常驻的地方。清帝王不同于往日,对中国有长治的用心,所以自我进行汉化的努力甚为殷切,而常驻关内。对于保持关外的关系,以结合少数民族的力量,控制广大的中原,确有必要。因此关外建设一个宫廷应该是有政治上的象征与实质的意义的。
1700292497
1700292498 根据这两个理由,只能解释避暑山庄及离宫园林的部分理由。我们还是要用一般帝王的心理来看清帝的园林建设,那就是自古以来,皇帝都需要于日理万机之余,找一个调剂身心的地方。宫城太具有象征性、仪典性了,固然可以表达帝王的威仪,却有甚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历代有丰功伟业的帝王,都是园林的建造者。清代自康熙中叶开始,其国力的积蓄胜过前代甚多。乾隆时期,国力至于顶峰,无可流向,乃自然地表现在园林上,不会遭遇到任何反对。而清代帝王学养俱佳,园林的建设已脱尽古代奢华荒淫的模式,走向心性修养的方向,相对地说,其靡费的程度亦较低。他们利用西山充足的水源及山林的背景,陆续地开辟园苑,毋宁是可以了解的。
1700292499
1700292500 根据大陆学者的报道加以整理,可以把清皇家园林大分为二类,一为离宫园林,一为宫城园林。
1700292501
1700292502 离宫园林计有如下六处八园:
1700292503
1700292504 承德之避暑山庄;西北郊之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后为颐和园)、圆明园(含长春园、万春园)。
1700292505
1700292506 宫城园林计有如下六处:
1700292507
1700292508 皇城外之西苑(即三海)、景山;宫内之御花园、福建宫花园、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即乾隆花园)。
1700292509
1700292510
1700292511
1700292512
1700292513 ·避暑山庄平面图(出自《中国古代苑囿》)1.丽正门 2.“避暑山庄”门 3.楠木殿 4.十九间殿 5.烟波致爽 6.云山胜地 7.万壑松风 8.水沁榭 9.文园狮子林 10.清舒山馆 11.月色江声 12.戒得堂 13.花神庙 14.静寄山房 15.采菱渡 16.烟雨楼 17.如意洲 18.金山寺 19.热河泉 20.东船坞 21.德惠门 22.东宫 23.文津阁 24.甫田丛樾 25.濠濮间想 26.莺啭乔木 27.水流云在 28.芳渚临流
1700292514
1700292515
1700292516
1700292517
1700292518 ·避暑山庄空照图
1700292519
1700292520 这些园林开辟的年代大约是这样的——
1700292521
1700292522 康熙中叶以后:建避暑山庄;建畅春园;改澄心园为静明园;建香山行宫静宜园。
[ 上一页 ]  [ :1.7002924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