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353977e+09
1700353977
1700353978
1700353979
1700353980 老北京所谓“教门馆”,特指清真饭馆(与此相对,把汉民馆叫作“大教馆子”),字号多带“轩”“顺”等字,著名者有两益轩、同和轩、东来顺、又一顺等;汉民馆则常以“楼”“居”“堂”命名,本地人绝不会弄错。20世纪90年代白塔寺有“涮肉一条街”(那会儿主要就是涮羊肉),有些店家以“居”命名,一看字号就知道是外行开设的,不是传统教门手艺——把羊肉卷成圆柱形,冻硬,用西餐切香肠、火腿的机器切成刨花状的圆片,就是打那会儿兴起来的。
1700353981
1700353982 清代北京内城由八旗居住,上层贵族几乎全是旗人(包括编入八旗的满洲人、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旗人,特别是其中的满洲人从关外带来的饮食习惯成为社会主流风尚——对烧烤的重视就是突出特点之一。烧鸭子(即焖炉烤鸭)、烧小猪(即烤乳猪)、烤方(烤大块的带皮猪肋条肉)都是名菜,可以作为正式宴会的“头菜”上桌(一般要上两种烧烤,称为“双烤席”),其档次丝毫不亚于燕窝、鱼翅。
1700353983
1700353984 烧烤作为宴会“头菜”当然是“热吃”——趁热片成片(讲究的还要将皮肉分开,分两次上桌),佐以葱、酱、薄饼;但如此肥厚的东西,达官贵人哪有许多胃口大嚼,往往是走形式,象征性地动动筷子,就撤下去了,于是聪明的厨师就发明了许多将烧烤放冷之后再加工的吃法——有意思的是,一旦冷却,烧鸭子就改叫“炉鸭”,烤方就改叫“炉肉”——老北京到便宜坊(咸丰年间有七八家,还有叫便意坊的,并非同一老板,是专门制售焖炉烤鸭、桶子鸡、清酱肉的作坊)买炉鸭,到天福号等“盒子铺”(专卖各种熟肉制品)买炉肉、炉肉丸子,都很方便,既可以回家自己做可口而实惠的炉肉熬白菜、炉肉丸子火锅,也可以到饭庄点清蒸炉鸭、八宝炉鸭、炉鸭丝烹掐菜、炉肉海参、清蒸炉肉等名馔。
1700353985
1700353986 因为炉鸭、炉肉已经烤熟,其中的脂肪走掉不少,吃起来肥而不腻,还带有肉类烧烤后独特的香味和口感,无论蒸、煮、烹、炒,都风格独具,很是诱人;特别是数九寒天,用炉肉熬大白菜,是燕京特有的本地风光、家厨美味。
1700353987
1700353988 海蜇皮本是拌蜇头的下脚料,用来炒菜有点异想天开,而且其质地特别,对火候要求很高,稍一过火,爽脆就变为坚韧,难以下咽了。蜇皮味淡、无油,配炉鸭丝、香菜段可以增加香味和肥厚的口感,如果火候恰好,蜇皮、鸭皮、香菜各有各的脆劲,在口中各展其妙,嚼之有声,是一道清隽爽口的下酒菜——把这三样看起来完全“不搭界”的食材炒在一起,岂止艺高胆大,简直是神来之笔!只懂得欣赏蒸得稀烂的走油肉、走油蹄髈的“阿拉上海人”当然要诧为异品,赞不绝口了。
1700353989
1700353990
1700353991
1700353992
1700353993 注释  ☆ 
1700353994
1700353995 ·两益轩·
1700353996
1700353997 民国年间,前门外“李铁拐斜街”开设了两家阔院广厅的回民饭馆——“同和轩”“两益轩”,再加上“同益轩”,以后便成为老北京著名的“清真三轩”。
1700353998
1700353999 两益轩的名菜“炮(音‘包’)羊肉”旧时尤为著名。该店制作此菜时特别讲究用料:肉必“西口”大羊,切成薄片不能连刀,“炮肉”不用锅,而是用中间略凹的大铛,用旺火热油不断翻搅着炮,直到汁干肉熟。菜中葱要切成斜丝,火候要不爆不温,炮出的羊肉要嫩而熟,葱丝要熟而不烂。(《北京老字号》)
1700354000
1700354001 ·东来顺·
1700354002
1700354003 创业于1914年的东来顺,原址位于东安市场北门,由河北人丁德山(号子青)创办,以经营涮羊肉而驰名。
1700354004
1700354005 1903年,丁德山靠一个小饭摊起家,开始只卖些熟杂面和荞麦面扒糕,因价格公道,颇受顾客欢迎。1906年,经过许可,丁德山在摆摊的地方盖起了棚子,挂出“东来顺粥摊”的招牌,增加了玉米面贴饼子和米粥,这就是东来顺饭庄的前身。1912年“北京兵变”,曹锟的部队在东华门、东安市场一带放火抢劫,东来顺粥摊也被毁。丁德山于1914年在废墟上建了几间灰瓦房,重新开张,并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增添了爆、烤、涮羊肉等经营品种。
1700354006
1700354007 当时北京市面上经营涮羊肉的,以正阳楼饭庄最为著名。丁德山用高薪聘请正阳楼的切肉师傅,在东来顺带出一批徒弟,切出既薄又整齐的羊肉片。同时,还在原料上下功夫,于是东来顺的涮羊肉渐渐以“选肉精”“刀工细”“调料适口”而叫响,至1942年更是在北京独占了涮羊肉的“鳌头”。
1700354008
1700354009 在经历了公私合营、翻建扩建、改变名号等沧桑之后,东来顺于1979年10月正式恢复传统字号。(《北京老字号》)
1700354010
1700354011
1700354012
1700354013
1700354014 东来顺牌匾旧影
1700354015
1700354016 ·西来顺·
1700354017
1700354018 西来顺饭庄,当年在北京的“教门”(清真)馆中,亦以“阔”而著称。该店由当时的北平市商会会长冷家骥与西单最大的“恒丽绸缎庄店”经理潘佩华共同出资,由著名厨师褚祥担任经理,于1930年在西长安街路南正式开张。西来顺不仅能置办酒席,还兼卖烤鸭,烹调牛羊肉菜肴更是其“看家”手艺。
1700354019
1700354020 清真名厨褚祥对传统回族风味的烧、蒸、烤、涮等烹饪技法均十分拿手,同时还大胆改革菜式,将西菜中的烹饪手法引入清真餐饮,从而创立了以菜式华贵、品种丰富为特色的“清真西派菜”。如砂锅鱼翅、云片燕窝、两吃大虾,都是西来顺首创的名贵清真菜式。
1700354021
1700354022 1949年以后,西来顺也经历了改制迁址,如今依然供应各种清真菜肴,而褚祥当厨的风光已无从寻觅。(《北京老字号》《北京传统文化便览》)
1700354023
1700354024
1700354025
1700354026
[ 上一页 ]  [ :1.7003539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