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69759
食用油………适量
1700369760
1700369761
高汤………600毫升
1700369762
1700369763
调料:
1700369764
1700369765
酱油………4大匙
1700369766
1700369767
白糖………3大匙
1700369768
1700369769
料酒………5大匙
1700369770
1700369771
制法:
1700369772
1700369773
1.将黄鱼洗净,两面各划3刀;葱洗净,切成长约5厘米的段。
1700369774
1700369775
2.取锅,倒入适量食用油烧热,放入黄鱼,将两面均煎至酥脆后盛出。
1700369776
1700369777
3.在锅中放入葱段,以小火炸至葱段表面呈金黄色后加入白糖,以微火略炒约3分钟至香味散出。
1700369778
1700369779
4.在锅中倒入高汤,加入其余调料,放入黄鱼,以小火烧至汤汁浓稠即可。
1700369780
1700369781
1700369782
1700369783
1700369784
1700369785
1700369786
1700369788
至味家宴 贵妃牛腩
1700369789
1700369790
“腩”这个字,来自粤语。
1700369791
1700369792
我小的时候,正是TVB(香港无线电视台)火遍全国,港剧一统天下的年代。每天打开电视机,除了听到满耳的“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啦”和“你饿不饿?我煮面给你吃”之外,便时常看到那些时髦青年或市井男女动辄去吃一碗牛腩面。
1700369793
1700369794
我那会儿不知道何谓牛腩,但光是听着“腩”字带着鼻音的婉转发音,便脑补出了温存软烂、香而不腻的一锅浓汤。后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乡的大街小巷也纷纷出现了“牛腩”一词,满街的米粉店都在“牛肉粉”这一选项旁边挂出了“牛腩粉”的牌子,以示区别。但广东以北地区对于牛腩一物,到底失于陌生,划分方式也只是简单粗暴,以致概念还是相当含糊。后来去了广东、香港,才知单是牛腩也能分门别类、各有不同,于是听当地朋友给我一一介绍各色腩肉:坑腩用作焖、炖、红烧;崩沙腩最好煮作清汤;腩底最是坚韧,非得久煲不可……听得我云里雾里,到底也没有分辨明白,单是觉得这也好吃,那也好吃,如此而已。
1700369795
1700369796
1700369797
1700369798
1700369799
↑牛腩的种类确实较多:坑腩,是指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或旁边牛肋条部位的肉;崩沙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于牛的横膈膜附近;腩底,指连着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块肉,肉质又粗又韧。
1700369800
1700369801
1700369802
1700369803
1700369804
小图所示即为坑腩。
1700369805
1700369806
所谓牛腩,其实就是牛的腹部靠近肋骨处的肌肉,有别于牛其他部位的肉,它质地松软,更易入味。同时,牛腩又具有比其他部位的牛肉浓重得多的腥膻之气,若是烹调不善,使异味凸显出来,难免影响口感。然而,就如鲥鱼多刺而分外鲜美,螃蟹壳硬却格外动人,牛腩也是饮食界的一大悖论。烹饪不当,固然味道差强人意;而一旦烹饪得法,牛腩的异气就会转化成更为浓郁鲜美的醇香,不仅异香扑鼻,且松软味美,勾得人食指大动,非饱食一顿不可。
1700369807
1700369808
要烹饪牛腩,几乎没有旁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炖。须得先焯烫去除血污异味,再或是先炒后炖,或是直接炖至酥烂,都决计离不开那一束小火慢煨烂炖的款款情致。小时候读诗,每到天寒地冻的冬季,都忍不住想起白居易的那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自幼念书不求甚解,只囫囵看个大概,一直一厢情愿地将“红泥小火炉”想象成正“咕嘟咕嘟”着一锅软烂牛肉的模样……总觉得只有这样一大锅红彤彤、油汪汪的牛肉,才值得邀约朋友雪夜前来,吃肉喝酒。
[
上一页 ]
[ :1.7003697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