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394007
1700394008
1700394009
1700394010
1700394011
1700394012
1700394013
“裆双心共一袜”,意思是说,裆衣虽然前后有两片,但穿在身上时,中间却共拥一个肚兜,意谓二人相连、同心同意。这句诗同时也告诉我们,心衣和裆的穿着方式是,心衣贴身,而裆则着于心衣之外,都属内衣。“袙腹两边作八撮”,撮即襊,也就是衣褶、衣缝,是说袙腹两边共有八道衣褶,每边各四道。这八道衣褶应该是由缝制在衣上的襻带造成的。下文接着说“襻带虽安不忍缝,开孔裁穿犹未达”,即是为袙腹添制襻带、挖扣眼(或曰纽鼻)。黑龙江巨源金墓出土的一方袙腹(参见图3-17),和王筠诗中所描绘的样式十分吻合,不仅每边各有四条襻带,还有四个纽鼻;穿着时横裹于胸腹,折向背后,右边四条襻带绕过身后、穿过纽鼻,与左侧四条襻带相结系于右腋之下。王筠的诗,让我们在一千多年以后,依然可以大概了解裆、袙腹和心衣的基本样貌。
1700394014
1700394015
1700394016
1700394017
裆虽然是内衣,但在爱美女性的眼里,即便内衣也是要着意修饰的,尤其是给心上人缝制的小衣。这一点,恰恰体现了闺房之私的情趣与奥妙,和女性对二人世界的精心诠释。南北朝时期的裆衣有绣花的,还有用织锦做成的。
1700394018
1700394019
1700394020
裆与郎着,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上声歌八首》之一)[28]
1700394021
1700394022
1700394023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念郎锦裆,恒长不忘心。(《紫骝马歌》)[29]
1700394024
1700394025
1700394026
1700394027
1700394028
《紫骝马歌》提到了锦裆,寓意二人同心,永不相忘。《上声歌八首》之一的女主人则更加细心,她给爱人做的绣花裆衣,将花绣在了里边,让它紧贴着爱人的心,寓意自己和爱人心贴心;她还意味深长地告诉爱人,即便裆衣被汗水沾污了,也不要轻易浣洗,就让汗污留在上面好了,这样两人就可以永远不分开了。
1700394029
1700394030
1700394031
1700394032
1700394033
1700394034
1700394035
1700394036
1700394037
1700394038
1700394039
1700394040
1700394041
对于成年女性来说,裆衣本应内穿,自然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就此而言,女性们将裆衣加在衫子之上,创立了女子裆衫的着装样式,确实是一个大胆而新奇的创意。但如果换一个视角,就戎装中的裆铠本就外穿以及军容裆衫的出现而言,女子裆衫无非是对戎装的一种借用与效仿。河南邓县出土的南北朝画像砖,其中左侧两名贵族女子就穿着这种裆衫(图3-21)。《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历代服饰卷上》绘有裆衫示意图,将它和画像砖上的图例相比较,二者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参见图3-1)。综合历史文献所述,我们认为,画像砖上的裆衫,一是指大袖衫子,二是指束腰上下、从肩至臀的那部分无袖的外穿罩衣;两者合一,即为裆衫(参见图3-21左二女装)。裆衫在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男女都有穿着。
1700394042
1700394043
1700394044
1700394045
1700394046
1700394047
图3-21 身着裆衫的贵族女子(左一和左二,河南邓县出土南北朝画像砖)
1700394048
1700394049
新衫绣两裆,迮着罗裙里。行步动微尘,罗裙随风起。(《上声歌八首》之一)[30]
1700394050
1700394051
1700394052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裆。(《琅琊王歌辞》)[31]
1700394053
1700394054
1700394055
虏初纵突骑,众军患之,安都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铠,唯着绛衲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奔以入贼阵,猛气咆,所向无前,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32]
1700394056
[
上一页 ]
[ :1.7003940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