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3908
1700403909
咖啡对17、18世纪的法国有多大影响,历史学家密榭雷下了最佳注脚:“咖啡适时出现,激发时代良性变革,新的生活习惯因此产生,人的气质也提升了。”当然,咖啡也减少欧洲人对酒精的依赖。咖啡馆提供绝佳的开智饮料,法国大革命应运而生,法国因此得以脱胎换骨。
1700403910
1700403911
英国两性大论战缘起于咖啡
1700403912
1700403913
咖啡传进伦敦也激起涟漪与火花,不但掀起两性大论战,也成为选举制度、证券商、保险公司初试啼声的练功场,更成为道貌岸然的英国士绅或清教徒标榜清醒、理智的饮品。
1700403914
1700403915
其实,英国比法国更早接触咖啡。早在17世纪初就有不少英国人喝咖啡了。最早文献记录是1637年,英国作家艾佛林(John Evelyn,1620~1706)在日记中提及,他在牛津认识一位来自克里特岛的学生康纳皮欧,后者为了逃离土耳其宗教迫害而到英国读书。每天早上,康纳皮欧都要喝土耳其咖啡,并与友人分享。
1700403916
1700403917
牛津大学师生对土耳其咖啡反应热烈,1650年,黎巴嫩移民贾克柏在牛津开立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客人几乎是清一色大学生,人满为患。1655年,大学生说服当地一家药房的药剂师提亚德(Arthur Tillyard)在牛津大学附近开咖啡馆,纾解学生的咖啡瘾。提亚德咖啡馆居然成为牛津大学师生的学术讨论场所,连知名的化学家博伊尔[5]也是常客。牛津大学师生就在提亚德咖啡馆成立牛津咖啡俱乐部(Oxford Coffee Club),1660年发展成知名的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全名为伦敦皇家自然智识促进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Natural Knowledge),一直运作至今,这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科学学会,比世界最长寿的巴黎普蔻咖啡馆还早创立二十六载。
1700403918
1700403919
咖啡馆接着在伦敦遍地开花,注定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交场所,影响英国人举止、习惯和商业活动长达两个世纪。1652年,亚美尼亚移民罗塞(Pasqua Rosee)率先在伦敦开咖啡馆。1660年,伦敦咖啡馆大行其道,成为女士最流行的休闲处和男士最佳的公共论坛,酒馆客人因此锐减,影响政府对酒精饮品的税收,当局因此开征咖啡税,每卖一加仑咖啡抽4便士税金,但咖啡热丝毫不受影响。主要原因是伦敦人视咖啡为健康饮料,可愈合胃部伤口、帮助消化、提神醒脑、治疗头疼咳嗽等。医生对此很不高兴,因为过去只有医生才能开药方,而今,咖啡到处买得到,影响医师利益甚大。有些医生开始故弄玄虚,宣称咖啡单独饮用无疗效,需与其他配方混合才行,推出许多稀奇古怪的咖啡炼药术,但民众仍视咖啡为娱乐饮料,不为花招所动。
1700403920
1700403921
●酒馆与妇女携手打压咖啡馆
1700403922
1700403923
伦敦酒馆不甘生意被咖啡馆抢走,也展开反击,大登广告抨击咖啡成分不明,黑如馊水,焦如木炭,气味和破鞋一样,极尽丑化之能事。酒馆业者利用男人终日沉迷咖啡馆,不准妇女进入,妇人久遭冷落的情绪,制造两性裂痕,从中牟利。1662年,伦敦出现了一册名为《妇女抱怨咖啡馆》的剧本,该剧本被大量印制发行,剧中三位女子的对话,讽刺咖啡是恶魔的伟大发明,旨在破坏英国男女房事和谐,男人整天泡咖啡馆聊是非,回家摊在床上呼呼大睡,不再与妻子温存,“与其溺爱喝咖啡的男人,不如勾引地狱的猩猩!”至极毒舌。
1700403924
1700403925
17世纪中叶以后,伦敦咖啡馆暴增,60万人口就有近3000家咖啡馆,平均每两三百人就有一家咖啡馆,重创麦酒和啤酒业。在酿酒业者怂恿下,伦敦妇女团体1674年变本加厉地发表了《妇女反对咖啡请愿书》:
1700403926
1700403927
这是一纸谦卑的请愿书,表达成千上万体态丰盈、渴望被爱的妇女心声……昔日夫君堪称基督教世界最孔武有力的骑士,而今,悲情难以启齿,郎君竟然失去英国武士威仪,沦为法国式的软弱,就像小云雀频频振翅,沙沙作响,却无力持久,才冲撞几回,就疲软趴在我们面前。男人不再穿雄赳赳的马裤,斗志今不如昔。我们曾听说一位西班牙王子被迫制定一条法律,规定夫君每夜赐福妻子不得超过9次,免得累坏娇妻,唉!猛男光荣时代一去不复返。
1700403928
1700403929
这是谁造的孽?继续啜饮邪恶的咖啡,足以毒害少男,穿紧身裤时胯部隆起的幅度不够威武,失去魅力……夫君每晚从咖啡馆回来,除了鼻涕,全身无一处湿润;除了关节,没有一处坚硬;除了耳朵,没有一处挺立。为妻者使出浑身解数,也提不起夫君兴致,失去行房能力,就像训练精良的士兵上战场,却无子弹可用,即使亮出武器,也击不出火花,容或有之,昙花一现而已,如何闯关达阵。
1700403930
1700403931
昔日经验堪为今日伤害的见证,生理需求足为请愿提供正当理由,敢问有血有肉的妇女,谁能忍受合法婚姻赐予的权利遭忽视?当她走近床边期待夫君拥抱、响应她的欲火,得到的是一床冷感躯体,枯槁如石头。这全是烟草和咖啡惹的祸!据说不快乐的果子——咖啡,来自荒芜的沙漠,难怪夫君喝了也不想行房生子。
1700403932
1700403933
盼望夫君向我们证明,除了唬人胡子和马裤的表象之外,你们是货真价实的男子汉,否则我们只好自求多福,求助假阳具自慰,让夫君戴绿帽。吾等恳求夫君提升嗜好品位与格调,希望当局严惩喝咖啡恶习,60年内任何人不得沾一口。
1700403934
1700403935
有趣的是,伦敦男士当年也立即书面响应,不但反唇相讥,还大力为咖啡辩护,在《男士答复妇女反咖啡请愿书》中回复:
1700403936
1700403937
难以想象,忘恩负义的妇女居然公然抱怨,人在福中不知福。历代各国不曾有男士如我们这般纵容你们的性欲;我们难道不曾屈从你们的纵情吗?你们发明的性爱花招早已超出艾瑞廷[6]所能想象!为了演好男妓或情夫的角色,吾等几乎丧尽家产……无法一夜7次或养小老婆的人,就不值得做绅士吗?鸣禽总比猛鸢可爱,云雀虽寿命不长,却比乌鸦优雅……这个岛国是女人天堂,因为英国男子举止儒雅,不屑意大利贞操带,更蔑视法国假阳具等性爱道具。要知道,兵在精不在多,少量精液足以满足受孕之需,何需借助道具来逼取男人大量精华。
1700403938
1700403939
老练的所罗门王曾说,坟墓和子宫都贪得无厌。果然一针见血!
1700403940
1700403941
几乎没有一家咖啡馆肯招待俗丽、聒噪的姐妹淘或妖艳的波霸……我们在咖啡馆所谈天下事,并非惊世骇俗之论,就如同你们和朋友聊天一样平常。吾等坐在咖啡馆天真无邪,喝着所谓的恶魔圣水,我们不敢说它驱走了淫荡邪念,但实情是咖啡驱走了体内不适,增加元气,协助完成你们晚间的恩赐。没有咖啡,我们恐怕是昙花一现,无法冲锋陷阵,成功闯关。咖啡功能不胜枚举,是我们的灵药。最要命的是掺杂的劣酒,让男人像山羊一样冲动,却像老翁一般无能,但咖啡具有安神作用,勃起更有力,更能满足你们的需求和传宗接代的使命……
1700403942
1700403943
为了两性和谐的未来,喧嚣的愚行也该停止了!
1700403944
1700403945
这就是咖啡史上诙谐有趣的两性大论战,从中可窥知300多年前英国男女对性的开放态度。持平而论,英国咖啡馆如果和威尼斯、巴黎一样,不拒绝女性入座,就不会搞得两性紧张,妇女只要求和男人一样公平进出咖啡馆。但17世纪的英国视咖啡为“开智”饮料,很多生意都在咖啡馆完成,不问世事的女子不宜进入如此严肃的场合,咖啡馆亦不欢迎女性进来聒噪闲聊。反观英国啤酒屋却很欢迎女子入内喧嚣助兴,两者“沆瀣一气”,联手打压咖啡馆是可预期的。当时的英国酒馆挤满女性客人,咖啡馆则是男人天下,似乎和今日相反,女性“喧宾夺主”成为时下咖啡馆主要客群,男人反而成了酒馆的恩公!
1700403946
1700403947
1675年,英国酿酒业从幕后走向幕前,抗议咖啡抢生意,发表了《麦芽酒业的妻子控诉咖啡馆》声明。早在167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就曾警告咖啡馆内发表过多敏感政治议题,1675年,查理二世认为群众言论应加以控制,下令关闭伦敦所有咖啡馆。查理二世就是想援引《妇女反对咖啡请愿书》为自己“增援”,未料引起激烈反弹,非得动用军队镇压,否则无法达成闭馆任务,才11天就取消禁令,伦敦咖啡馆恢复昔日荣景。英国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争取咖啡馆言论自由终获胜利的重要案例。
1700403948
1700403949
●咖啡馆是企业发祥地
1700403950
1700403951
早期的英国咖啡馆具有教学相长的社会功能,只需1便士即可入座聆听名人讲座或阅读书报,付2便士更附赠一杯咖啡或茶,增加人际互动与学习效果,因此咖啡馆也被誉为“便士大学”。政治议题一直是辩论的焦点,双方相持不下而动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麦尔斯咖啡馆(Miles Cafe)最先使用投票瓮,以民主方式解决争端;土耳其头咖啡馆(Truk’s Head)再加以改良,发明投票箱,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方式取代拳头。
1700403952
1700403953
咖啡馆因此发展出讨论领域,吸引专业人士聚集研讨,培养出特定人群的客人,相当有趣。比方说,巴斯顿与盖瑞咖啡馆(Bastons and Garraway’s),成了内外科医生和药剂师的聚会地点,病人也会进来咨询;恰特咖啡馆(Chapter)成了书商、作家和剧作家买卖版权的地点;波罗的海咖啡屋(Baltic)则变成俄国商品交易中心。
1700403954
1700403955
久而久之,具有相同商业利益的人士自动聚集在特定咖啡馆分享商讯与交易资源,咖啡馆遂成为伦敦早期重要的商业交易场所。全球老牌的保险巨擘伦敦劳依兹保险集团(Lloyd’s of London)就是从17世纪的咖啡馆演变成现代企业的典范。
1700403956
1700403957
1688年,劳依兹咖啡馆(Edward Lloyd’s)在泰晤士河畔的塔街(Tower Street)开张营业,很快成为水手、商人和船老板交换商情的场所,劳依兹顺水推舟提供货船进出港时间表,吸引更多买卖海事保险的商人来聚会交易。1691年,该咖啡馆场地不敷使用,迁往兰巴德街(Lombard Street),此处成为该保险集团发迹地,英国官方颁赠的蓝色圆匾(Blue Plaque)[7],见证它的古老历史。直至今日,劳依兹保险集团总部穿制服的接待人员,仍和早期咖啡馆一样被称作“侍者”,彰显悠久的咖啡渊源。
[
上一页 ]
[ :1.70040390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