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4263
新世界(Mundo Novo):同属阿拉比卡的“波旁”与“苏门答腊铁比卡”自然杂交的品种,最早在巴西发现。这个品种产量高,耐病虫害,杯测质量亦佳,被誉为巴西咖啡业新希望,故取名“新世界”。虽不曾挤进巴西前三名国宝豆,但多次出现在前20名榜单内。巴西于1950年以后大事栽种,最大缺点是树高常超过3米,不易采收。
1700404264
1700404265
卡杜阿伊(Catuai):亦为阿拉比卡杂交品种,乃“新世界”与卡杜拉的杂交品种,故继承了卡杜拉树身低的优点,一改“新世界”的缺点;这个品种的另一优点是结果扎实,遇强风吹拂不易脱落,弥补阿拉比卡果子弱不经风的缺陷,但整体风味表现比卡杜拉单调,是最大憾事。卡杜阿伊亦有红果与黄果之别。统计上,红果卡杜阿伊较常得奖。卡杜阿伊、黄波旁、新世界和红波旁并列为巴西四大主力品种。
1700404266
1700404267
帕卡玛拉(Pacamara):血统非常复杂,是铁比卡变种象豆与波旁变种帕卡斯的杂交品种。豆粒硕大仅次于象豆,是萨尔瓦多的后起之秀,也是近两年红透全球精品咖啡的杂交品种。曾拿下2007年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超凡杯”双料冠军,更包办萨尔瓦多前三名大奖。“帕卡玛拉”之名取得很好,是帕卡斯“Pacas”与象豆“Maragogepe”前缀之复合字。帕卡玛拉是萨尔瓦多咖啡研究学会于1957到1958年配出的优良品种,直到近年才大放异彩,成为精品咖啡的宠儿(关于奇豆帕卡玛拉,详见本书第六章)。
1700404268
1700404269
肯特(Kent):印度发现的铁比卡杂交品种,产量高,抗病力强,但未曾赢过国际杯测大奖。
1700404270
1700404271
●阿拉比卡与粗壮豆种间杂交(interspecific hybrid)
1700404272
1700404273
提摩(Timor):东帝汶发现的阿拉比卡与粗壮豆杂交品种,但较接近阿拉比卡,因其染色体是阿拉比卡的44条而非粗壮豆的22条。提摩的酸味低,缺少特色,中国台湾常用来做压低成本的配方豆,但东帝汶也有水洗处理的高海拔纯种铁比卡,目前已打进美国精品市场。购买提摩咖啡,务必先弄清楚货色是杂交种或纯种铁比卡水洗豆,两者质量差很多,前者平淡无奇,后者有精品豆水平。
1700404274
1700404275
卡提摩(Catimor):目前商用豆的重要品种。东帝汶曾受葡萄牙殖民400年,葡萄牙人对东帝汶的咖啡树早有接触。1959年,葡萄牙人将巴西的波旁突变种卡杜拉移往东帝汶与带有粗壮豆血统的提摩杂交,居然成功培育出抗病力与产能超强的卡提摩。1970到1990年间,叶锈病祸及全球咖啡产国,在国际组织协助下,各产国大力推广卡提摩来抵抗叶锈病并提高产能。唯卡提摩虽继承粗壮豆抗病力强的优点,但也继承了它风味差的基因,另外,早期的卡提摩产能虽大却需遮阴树侍候,否则易枯萎,可谓外强中干。数十年来研究卡提摩品种改良的植物学家很多,也培育出数十种新品种。哥伦比亚是最大收获国,1982年培育出可曝晒栽植的卡提摩,并以国名“Colombia”称之。哥伦比亚宣称经过多代交互配种的“Colombia”与一般卡提摩不同,目前与卡杜拉成为该国两大主力品种,早已取代体弱多病、产量少的铁比卡。不过,哥伦比亚“超凡杯”胜出者多半是卡杜拉,具有粗壮豆血统的“Colombia”很少得奖。哥伦比亚大量出口的“Supremo”商用豆应是较低海拔的“Colombia”或卡杜拉,而非传统的铁比卡,这就是“Supremo”风味越来越贫乏的主因,但哥伦比亚不可能再复育产量少的铁比卡。
1700404276
1700404277
为了改善卡提摩杯测不佳的恶评,近年来各国植物学家再回过头以阿拉比卡与卡提摩多代交互配种,试图降低粗壮豆血统,同时提高阿拉比卡的优雅风味,因此培育出新世代卡提摩,包括“Catimor H528”、“Catimor H306”,以及哥斯达黎加的“Catimor T5175”、“Catimor T8667”。但哥斯达黎加已放弃种植卡提摩,主攻卡杜拉品种,并将改良的卡提摩外销到亚洲产国。卡提摩品系多得数不清,各品系杯测结果与习性亦不同,只是虽改良了好些年,至今仍未见卡提摩打进国际杯测大赛前三名榜单。卡提摩的最大致命伤在于,与低海拔种植的卡杜拉、卡杜阿伊或波旁豆一起杯测时并不逊色,但与高海拔区品种一同进行的杯测结果就明显不如波旁、卡杜阿伊或卡杜拉。卡提摩能否登上大雅之堂,尚待观察。期盼有朝一日能培养出适合高海拔栽种的超级卡提摩,震惊精品咖啡界。
1700404278
1700404279
伊卡图(Icatu):巴西多代杂交改良品种的杰作。过去,阿拉比卡与罗巴斯塔杂交的阿拉巴斯塔(Arabusta)虽提高了产量与抵抗叶锈病的能力,但咖啡风味一直不佳。科学家再以阿拉巴斯塔与卡杜拉、新世界和波旁等阿拉比卡品种多代杂交,逐年降低粗壮豆的粗劣风味,并提高阿拉比卡的优香,从而诞生了阿拉比卡血统多于罗巴斯塔的伊卡图。此优秀的“杂种”在巴西渐受欢迎,亦多次打进巴西“超凡杯”前十名内,后势看好。卡提摩目前也朝此方向改良风味。
1700404280
1700404281
鲁依鲁11(Ruiru 11):另一个重产量不重质量的杂交产物。是1985年,由肯尼亚的鲁依鲁咖啡研究中心以提摩为“种马”所打造的阿拉比卡与粗壮豆交配新品种,旨在提高抗病力并增加产能,但风味不佳。肯尼亚豆爱好者忧心此杂交种普及后恐影响农民栽植“SL28”、“SL34”的意愿,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损肯尼亚豆的形象。
1700404282
1700404283
强卓吉里(Chandragiri):2007年12月,印度最新栽培并进行量产的杂交品种。强卓吉里是哥斯达黎加知名的波旁变种薇拉莎奇与卡提摩的杂交种,能抵抗叶锈病,产能也很高,每公顷可生产1100到1800千克咖啡豆。但风味如何,仍需经过市场考验。
1700404284
1700404285
●低咖啡因品种:波旁变种低因VS.埃塞俄比亚超低因品种
1700404286
1700404287
波旁变种低咖啡因树复育传奇
1700404288
1700404289
波旁变种低因豆(每100克45.9欧元):本书第3章曾提及,1715年,法国人移植也门圆身摩卡到非洲东岸印度洋上的波旁岛。由于该岛孤立于非洲大陆之外,水土气候迥异于也门,到了1810年衍生成变种波旁,豆体由先前的圆身变为尖身,树高也较矮小。当时法国人改以“Bourbon Pointu”——即波旁尖身——称之,成了传说中“多喝亦能好眠”的美味咖啡,也是法国名作家巴尔扎克等文人雅士的最爱。20世纪后,科学家才发现波旁尖身的咖啡因比一般阿拉比卡少了一半。
1700404290
1700404291
然而,变种波旁的产能很低,1950年后遭岛民遗弃,咖啡田改为甘蔗园,尖身波旁成了老一辈咖啡饕客魂牵梦系的美味。在它消失数十年后,日本上岛咖啡(UCC)的专家川岛良彰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萨尔瓦多学习咖啡栽植,多次听到咖啡老农提及“古老又美味的低咖啡因树可能还存活在法属波旁岛”,一直铭记心中。1999年,他有机会赴非洲考察,顺便造访波旁岛,寻找传说中的低咖啡因树,却遭岛民大泼冷水。事隔半世纪,没人听说波旁岛曾经有咖啡作物,不堪其扰的农民,干脆带川岛到超市去看五花八门的罐装咖啡。他仍坚持寻找传说中的变种咖啡树,并留下联络地址给访问过的农民和官员。两年后,即2001年,川岛良彰接到波旁岛农民电话,表示在野外发现30多株不知名咖啡树,请他过来鉴定。这些咖啡树的树高果然矮小,疑似变种波旁。他与法国当局几经交涉,专家鉴定后确认是1810年存活下来的波旁尖身,并未因1950年遭到弃种而绝种,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CIRAD)决定派出科学家与日本上岛咖啡合作,展开复育计划,振兴稀世又美味的天然低咖啡因树。
1700404292
1700404293
变种波旁在学术上属于天然低因品种“Cofea Laurina”,亦称“Ismirna Coffee”或俗称的波旁尖身“Bourbon Pointu”。因为退化的基因造成基因的多效性,致使树高、结间、叶片和咖啡因含量[7]均比一般波旁咖啡树来得低或小。豆相则属尖瘦型,形似埃塞俄比亚知名的哈拉长身豆(long berry),但豆体密实属极硬豆,风味绝佳,值得商业开发。变种波旁的最大商业价值是咖啡因含量只有一般阿拉比卡的一半;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含量约占豆重的1.2%至1.6%,变种波旁只占0.4%至0.75%,唯产能低是商业栽培前必先克服的问题。
1700404294
1700404295
法国科学家先从波旁岛残存下来的30多株变种波旁筛选出结果量较大者,进行5年的复育计划。终于在2006年底有了第一批700千克咖啡豆产量,严格筛选出240千克生豆,几乎全部销往日本市场,上岛咖啡烘焙后,每单位100克,售价高达7350日元(45.9欧元),即每克人民币4.24元,比顶级蓝山咖啡还贵4倍。2007年4月,在日本销售的2000个单位于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据喝过的人表示,风味与一般咖啡不同,无苦味,果酸优雅且带有浓郁柑橘香,甚至有中国荔枝的清香味。
1700404296
1700404297
变种低因波旁树复育后,首次商业销售出奇成功。日本上岛咖啡进一步与法国研究单位和波旁岛当局紧密合作,在该岛寻觅更好的栽植地点。2008年扩大推出的稀世的波旁尖身低因咖啡,令全球咖啡饕客屏息以待。扮演“红娘”的川岛良彰,也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咖啡奇人。
1700404298
1700404299
咖啡因减半的波旁尖身到底多好喝,让日本人如此疯狂?我曾于2013年多次试喝哥伦比亚栽植成功的波旁尖身,由于豆体尖瘦,不易烘焙,因此烘焙优劣,对风味有很大影响,优质烘焙的波旁尖身,酸质干净剔透、甜感佳、余韵厚实。但烘焙不佳的,喝来会有木质味,有如天使与魔鬼的区别,相当有趣。在此引用法国研究单位对变种波旁低因豆、危地马拉高海拔波旁与牙买加顶级蓝山的杯测评分,供读者参考。冠军:危地马拉波旁(Bourbon Guatemala)9/9;亚军:尖身波旁(Pointed de Bourbon)7/9;季军:蓝山铁比卡(Blue Mountain)6/9。波旁尖身的栽种海拔在1000米以下,能有此佳绩算很不错了。此评分报告系2006年,法国研究波旁尖身的专家马克里维尔(Marc River)委托法国老牌咖啡公司马隆哥(Malongo)所做的杯测,9分为满分。
1700404300
1700404301
超低咖啡因树引发埃塞俄比亚与巴西外交战
1700404302
1700404303
变种尖身波旁的咖啡因含量只占豆重的0.4%~0.75%,但比起最新发现埃塞俄比亚超低因品种的咖啡因只占豆重的0.07%,就显得微不足道。低因咖啡的生产者忧心不已,唯恐埃塞俄比亚天然超低因咖啡上市后,会挡了他们的财路。
1700404304
1700404305
目前的低因咖啡是以化学、物理方法除去咖啡因,芳香物在制程中难免连同咖啡因一起流失,导致低因咖啡风味不佳。更糟的是,低因咖啡还可能残留化学剂,有碍健康。10年前,夏威夷科学家曾以基因工程改造咖啡树,试图以高科技干扰咖啡因的制造基因,并声称能培育出低咖啡因树。此消息曾喧腾一时,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整个计划最终胎死腹中,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遇到反基因改造团体的强大压力,另一方面是培育出来的低因咖啡豆,风味不佳,成本又高,无法与市面上的化学低因咖啡竞争。
1700404306
1700404307
以基因工程打造低咖啡因树的计划暂告流产,但科学家仍不死心,转向咖啡树的老家非洲,寻找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的天然低咖啡因树。植物学家于2002年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岛找到天然低咖啡因树,但天公不作美,它不属于阿拉比卡麾下品种,而是马达加斯加咖啡亚属(Mascarocoffea),风味不佳,苦味特重,无人敢领教。科学家接着尝试将这种野生低因与阿拉比卡杂交,试图改良马达加斯加咖啡亚属的风味,但因两品种的血源相差太多,无法繁洐后代而告失败。
1700404308
1700404309
虽然人工打造低咖啡因树的计划相继失败,但低因咖啡高占全球10%的咖啡市场,专家估计全球咖啡市场已突破800亿美元,算算低因市场每年至少有80亿美元的商机,因此搜寻天然低咖啡因树的努力不曾间断,并终于在2004年6月传来好消息。巴西国立的坎毕纳斯大学(University of Campinas)植物学家保罗·马扎费拉(Paulo Mazzafera)宣布,已找到埃塞俄比亚野生低因阿拉比卡树。同年6月,马扎费拉在权威的《自然杂志》(Nature)郑重宣布:“这是人类首度发现阿拉比卡麾下的低咖啡因树,咖啡因含量只占豆重0.07%,比一般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含量(约1.6%)低了96%。”据悉,他领导的研究团队检测埃塞俄比亚300个阿拉比卡亚种的3000株样品后,筛出3个天然低因亚种,震惊全球咖啡界[8]。
1700404310
1700404311
巴西的马扎费拉教授在记者会上强调,此次发掘的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咖啡是风味较佳的阿拉比卡,即使基因有缺陷、产能较低,不利于商业栽培效益,但可通过与血源相近的其他阿拉比卡种杂交,提高产能进行量产,市场潜力无穷。此消息也震醒了沉睡的埃塞俄比亚当局,准备控告马扎费拉未经埃塞俄比亚同意便入境盗取野生咖啡树,引发了埃塞俄比亚与巴西外交关系的紧张,展开阿拉比卡低咖啡因树的主权保卫战(过程详情请参见第5章)。
1700404312
[
上一页 ]
[ :1.7004042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