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4313
结果是皆大欢喜,两国合作分享上帝恩赐的天然低咖啡因树,创造双赢。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低咖啡因树的产量。相关研究工作在3年后终于开花结果。2007年8月,埃塞俄比亚农业暨乡村发展部(State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部长艾贝拉·德瑞沙(Abera Deressa)宣布:“埃塞俄比亚咖啡研究中心已开始商业栽种天然低咖啡因树,吾国将在最短时间内供应全球天然低因咖啡新产品。”虽然未言明上市时间,一般预料从栽植到收成至少要两年时间,上市时间可能落在2009年以后。由于它出自阿拉比卡种,风味上具有强大竞争力,颇受市场关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头一次量产天然低咖啡因树,具有划时代意义。不过,截至2014年1月,笔者仍未取得有关低因阿拉比卡上市的进一步消息,埃塞俄比亚当局至今也未发布相关信息,令人不解。
1700404314
1700404315
科学家指出,埃塞俄比亚野生低咖啡因树品种制造咖啡因的基因有缺陷,咖啡因合成酶无法正常制造咖啡因。一般阿拉比卡咖啡豆每克约含12~16毫克咖啡因,而这种天然低咖啡因树,每克咖啡只含0.7毫克咖啡因。也就是说一般,以10克泡一杯120毫升的咖啡,咖啡因含量约120毫克~160毫克;如以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豆10克等量来泡,其咖啡因含量只有7毫克。不但喝得到阿拉比卡的醇香,咖啡因也仅为一般咖啡的1/20左右,确有庞大商业潜能。
1700404316
1700404317
再拿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咖啡与市面上以化学萃取法或二氧化碳临界萃取法的低因咖啡来比一比,哪个咖啡因含量少?人工低因的咖啡因含量约占干物重量0.02%~0.03%,而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约占0.07%,显然人工低因稍占优势,但该微小优势在风味上很容易被天然低因豆打败。加上近年来健康意识普及化,天然食品向来比人造食品吃香。天然低因豆推出后,泡出来的咖啡香气如果明显比人工低因咖啡佳,且价格上亦有优势,就有可能全面取代人工低因咖啡。
1700404318
1700404319
埃塞俄比亚开始商业栽种天然低咖啡因树,是咖啡产国的一大创新,亦使产豆国多了一项生财利器,他日上市后可望成为低因咖啡界的精品豆。本案例则更突显了埃塞俄比亚确实是咖啡树基因宝库之事实,尚有许多天赋异禀的变种咖啡树亟待发掘。
1700404320
1700404321
另外,印度多年来不遗余力开发低咖啡因树,也有了成效。中央食品科技研究所(Central Foo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经过6年的苦心钻研,成功以基因工程打造出无咖啡因的罗巴斯塔新品种。2007年已将成果提报印度迈索(Mysore)的咖啡局,做进一步检测评估,风味好坏将是最大问题,目前仍无量产或上市消息。
1700404322
1700404323
低因咖啡超级比一比
1700404324
1700404325
卫生署2008年1月1日起,对所谓“低因咖啡含量”做出新规范,明订每100毫升咖啡,其咖啡因含量等于或低于2毫克的饮料,才够资格标示为“低咖啡因”,免得业者“挂羊头卖狗肉”。笔者以此新标准来检视人工(化学)低因、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和波旁变种低因是否符合此高标准。
1700404326
1700404327
有信誉的人工低因品牌,咖啡因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02%~0.03%,即每克的咖啡因含量为0.2~0.3毫克。若以浓淡适口的7克咖啡粉泡一杯100毫升咖啡,其咖啡因含量约为1.4~2.1毫克,应可符合卫生署2毫克的超严格标准,保险起见不妨泡淡点。如果以10克来泡,每100毫升咖啡的咖啡因就达2~3毫克,而超出卫生署标准。
1700404328
1700404329
再来看看埃塞俄比亚天然低因,根据目前的数据,其咖啡因含量约占干物重的0.07%,即每克的咖啡因含量为0.7毫克。同样以7克咖啡粉泡出100毫升咖啡,其咖啡因含量为4.9毫克,显已超出卫生署标准。值得留意的是,野生的天然低咖啡因树结果量太少,这几年在科学家培育下,已和其他阿拉比卡杂交种以提高产能,这令笔者怀疑咖啡因很可能因此更高了,有待埃塞俄比亚当局提供更进一步数据。天然低因豆可能过不了卫生署的“低咖啡因含量”认证吧。
1700404330
1700404331
至于日本人“爱不释口”的变种低因波旁豆的“预后”更为不妙,咖啡因含量达干物的0.6%,即每克的咖啡因含量为6毫克,同样以7克泡出100毫升咖啡,其咖啡因已达42毫克,远超出“低咖啡因含量”的定义。
1700404332
1700404333
波旁尖身虽然已比一般咖啡少了一半咖啡因,却无法获得卫生署“点头”挂上“低因咖啡”标志,实为一大憾事!
1700404334
1700404335
●杯测赛常胜军:波旁最拉风
1700404336
1700404337
前面以原生种、基因突变种、种内杂交、种间杂交和低因品种,分门别类介绍诸多阿拉比卡品种,到底哪个品种最美味?数字会说话,证诸各大国际杯测赛,波旁得奖频率最高,但后起之秀艺伎和帕卡玛拉,亦不容小觑。
1700404338
1700404339
原生种、变种或杂交品种的风味好坏已争论好一段时间,这涉及主客观认定不同,难有定论。一般的共识是,原生品种铁比卡与波旁风味优于改良品种,而且遮阴栽培应比曝晒栽培的风味更丰富,因为有遮阴的咖啡成长较慢,可增加糖分的累积。1997年,国外一篇研究报告触碰到此禁忌话题,并将各品种的美味排名定了出来,依序为“铁比卡>波旁>卡杜拉>卡杜阿伊”,恰好与各品种结果量成反比,结论是:要美味就必须容忍低产量,要高产量就得牺牲美味。铁比卡排第一,因此惹恼了波旁派,并质疑该研究的科学数据不详实。
1700404340
1700404341
不过,以近年杯测赛胜出的品种来看,铁比卡并不起眼,波旁却享有压倒性优势。1999到2005年,“超凡杯”巴西杯测赛胜出的189批精品豆里,29.6%是波旁品种(包括红皮波旁和黄皮波旁),比率最高;更有意义的是,波旁只占巴西咖啡总产量的1%,产量少却频频得奖。这期间共有34批巴西豆获得国际评审给予90分以上高分,当中有17批是波旁豆,高占50%,更证明了波旁的美味。取样再扩大到1999到2005年,巴西、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玻利维亚和洪都拉斯八大“超凡杯”成员国竞赛豆,获得90分以上的高分品种,也以波旁的29.5%占比最高,卡杜拉与卡杜阿伊平分秋色,占比各为17.9%,接着是新世界的6.4%,帕卡斯的3.8%,铁比卡只占1.3%,确实有点漏气。
1700404342
1700404343
但此统计仍有个盲点,因为萨尔瓦多的“怪胎豆”帕卡玛拉直到2004年才开始大放异彩,参加“超凡杯”较晚,在取样上吃闷亏。另外,这几年红得发紫的巴拿马艺伎豆,并不属“超凡杯”成员国豆种,故无法去踢馆。但艺伎在巴拿马国宝豆杯测赛连续三年“痛宰”波旁、卡杜拉和卡杜阿伊品种,并缔造每磅生豆130美元的竞赛豆新高纪录。有趣的是,艺伎是铁比卡的嫡系,算是为铁比卡出口气。
1700404344
1700404345
另外,美国咖啡专家戴维斯(Kenneth Davids)曾在2004年针对巴西、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超凡杯”得奖豆再进行一次杯测大评比,结果只有9只豆获90分以上,波旁占了4只,帕卡玛拉和卡杜拉各有两只,另外一只是波旁、帕卡玛拉和卡杜拉三品种的综合配方豆。总结来看,波旁、铁比卡、卡杜拉、艺伎、帕卡玛拉和卡杜阿伊,得奖频率最高,算是美味的品种。
1700404346
1700404347
择地而植:不同水土孕育不同芳香物
1700404348
1700404349
咖啡品种与栽植环境,何者影响咖啡风味较大?这有一点见仁见智。但世界知名的咖啡化学家意利博士[9]对此提出精辟见解:“咖啡豆的特质与香醇潜能,70%已由基因决定,另外30%则取决于栽种地的生态系统。基因不同才会孕育出特质有异的咖啡,这是阿拉比卡与罗巴斯塔风味明显不同的主因。如果基因特质相同,那么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纬度、海拔、土壤、日照、雨量、温度,将主导咖啡风味走向与优劣。”换句话说,有了优秀品种还要配合有利的“养味”环境,也就是咖啡农所称各庄园不同的生态、土质与微型气候,是独特“地域之味”的主因。
1700404350
1700404351
●海拔、品种与风味关系
1700404352
1700404353
何种环境该栽植什么咖啡品种,这涉及复杂的基因特质与生态系统,近年已成为咖啡科学最热门的领域。法国国际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古尤特博士(Dr.Bernard Guyot)对海拔与品种如何影响咖啡风味,提出以下研究结果:
1700404354
1700404355
(1)种于较高海拔的咖啡,酸香物较丰富,但油质浓度却比低海拔咖啡低。这两因素使得高海拔咖啡酸味较强,这可从危地马拉八大产区中,海拔最高约在2000米的韦韦特南戈(Huehuetenago,位于危地马拉西北部,与墨西哥接壤)和怀哈内斯(Fraijanes,位于东南部,与萨尔瓦多接壤)得到印证,这两区咖啡酸味明显高于包括安提瓜在内的其他六区。另外,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研究更发现每升高300米,咖啡豆的蔗糖含量就增加10%[10]。原则上,酸香物与蔗糖含量越高,咖啡越香醇。这是因为海拔较高,温度较低且日夜温差大,可减慢咖啡的生长速度,累积更多养分。
1700404356
1700404357
(2)遮阴树亦有助孕育咖啡的酸香味,因为树荫可阻挡午间艳阳,让咖啡树不致曝露在高温环境下生长,新陈代谢不致太快,有助养分与芳香物发展。因此海拔较低产区的波旁和铁比卡,务必栽植遮阴树,可提高咖啡的果酸味。有些产区海拔低于1000米,咖啡却有优雅的酸味,夏威夷柯娜(Kona)就是一例,因为柯娜岛离赤道较远,纬度约20度左右,属亚热带,阳光不似热带区那么强。更重要的是,夏威夷大岛午后风吹云起,发挥遮阴树效果,厚云及时为咖啡树降温,降低新陈代谢,居功不小。简而言之,高海拔(但冬天不致结霜)与遮阴树减缓咖啡成长,使之有充裕时间发展芳香物,这类生态的咖啡,甜感和酸香味明显。
1700404358
1700404359
(3)豆子大小与海拔成正相关,海拔高较易结出饱满体形的豆子,因此有些产地喜欢以豆子大小而非硬度来评定豆子的等级。但豆体大小与品种有关,体形并非最佳的评级标准。
1700404360
1700404361
(4)有些研究报告指出,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含量与栽植海拔成正相关(并非绝对),每升高300米,咖啡因含量增加10%。危地马拉海拔1400米产区的咖啡因,明显比海拔1100米的咖啡高出10%左右[11]。相反,绿原酸却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每升高300米,咖啡的绿原酸减少5%(并非绝对),这可能与咖啡抗病虫害系统有关;越低海拔越易染病,所以绿原酸越高。绿原酸也是咖啡苦涩死酸的原凶之一,这说明了为何越低海拔的咖啡,酸香味越不优雅。咖啡树堪称植物界中绿原酸含量最高者,光是储存在咖啡豆里的绿原酸就高占阿拉比卡豆重的6%~8%,平地粗壮豆更高占10%以上。
1700404362
[
上一页 ]
[ :1.7004043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