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405042
1700405043
大草原的风味——喜拉朵
1700405044
1700405045
提到米纳斯省,就不得不谈知名的喜拉朵大草原(Cerrado Savanna)。它的面积广达120万平方千米,占巴西总面积22%,大约是得州面积三倍大。深处巴西内陆,“Cerrado”的葡萄牙文意指“闭塞之地”,始于西南部的马托格罗索省(Mato Grosso),经过米纳斯中西部,北抵巴希亚省西部。这一大片广阔草原,有1万种植物,1600种哺乳动物、鸟禽和爬虫类,是世界物种最庞杂的大草原。咖啡迷要留意的是,并非这片大草原生产的所有咖啡都可冠上巴西知名的精品咖啡产区喜拉朵威名,而仅限于米纳斯省中西部海拔高达1100~1300米。这里是喜拉朵大草原的精华地段,海拔高,土壤肥,才种得出清甜、醇厚度高又无土腥味的精品咖啡。至于米纳斯省北部与巴希亚省西部的地势较低,虽也属于喜拉朵大草原一部分,但咖啡有土骚味,远逊于米纳斯中西部台地,不够格冠上正宗喜拉朵,此一认知很重要。要买到百分百的喜拉朵咖啡很困难,此间农民习惯混入米纳斯北部、东部或东南部等级较差的咖啡,合并、灌水销售。欲避开充斥赝品的陷阱,除了寻找喜拉朵老牌有信誉的知名庄园,别无他途。
1700405046
1700405047
巴西精品豆主干——南米纳斯
1700405048
1700405049
巴西地势平坦,咖啡农场的海拔多半在600~1000米,适合栽种不需遮阴的卡杜拉、新世界和卡杜阿伊,也就是所谓的曝晒咖啡(sun coffee)。这是巴西咖啡乏香可陈的主因(但当海拔超出1100米,曝晒咖啡的滋味便会提升,可媲美波旁。参见本书第4章)。可喜的是,米纳斯省有90%的地势超过300米以上,25%在600~1500米之间,是巴西平均海拔最高的省份。尤其米纳斯中西部的喜拉朵台地与南米纳斯,海拔多半在1100米以上,山麓小坡起伏,地貌丰富,干湿季明显,日夜温差大,饶富微型气候,适合栽培风味优雅的波旁与黄色波旁,很自然成为巴西精品咖啡的主力产区。另外,米纳斯东南山林区(Mata de Minas)海拔超出1000米的农庄也可生产高质量咖啡。
1700405050
1700405051
1999年以来,在巴西“超凡杯”国宝豆竞标活动胜出的庄园,以南米纳斯为数最多,是巴西精品咖啡主干。至于米纳斯的中北部陵地(Chapada de Minas)则不属精品产区,多半为一般商业用豆。总结而言,南米纳斯、米纳斯中西部台地(即喜拉朵)与东南部较高的林区,都称得上米纳斯省的精品产区。
1700405052
1700405053
另外,圣保罗省东北的摩吉安纳(Mogiana,北接南米纳斯)也以遮阴式波旁为主,与喜拉朵、南米纳斯并列为巴西三大精品产区。南米纳斯境内知名的庄园包括“希望庄园”(Fazenda Esperança)和“蒙特艾格”(Monte Alegre)。赫赫有名的“达泰拉庄园”(Daterra Farm)和“高地庄园”(Alto Cafezal)集团也在喜拉朵和摩吉安纳设有几座大型庄园。这四座杯测赛的常胜庄园,成了南米纳斯、喜拉朵和摩吉安纳的镇店之宝。
1700405054
1700405055
●钻石高原掀起新浪潮——巴希亚省
1700405056
1700405057
巴希亚省位于米纳斯省北部,地处南纬10°左右,属热带气候,近10年来才开始栽培咖啡,不少农场建有科技化洒水系统,每公顷产能高达60袋(约3600千克),比巴西每公顷平均产能19袋(1140千克)高出一大截。巴西官员指出,巴希亚有一座103公顷的农场,每公顷可生产160袋(9600千克),创下世界最高纪录。巴希亚咖啡的平均产能冠全球,但土地贫瘠,需仰赖昂贵的灌溉系统与肥料,生产成本高居巴西之冠,唯地价便宜、产能大,仍具发展潜力。本区也出产精品水洗豆,酸味低,不像危地马拉水洗豆那么劲酸,颇适合浓缩配方或单品。巴希亚75%为阿拉比卡,其余为粗壮豆。
1700405058
1700405059
巴希亚的海拔不高,咖啡大多栽于700~900米的低海拔区,是发展精品咖啡之最大阻力。但贯穿巴希亚中部的钻石高原(Chapada Diamantina,英译为Diamond Plateau)是唯一例外,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麓纵谷交错,地貌丰富,微型气候明显,是该省的精品咖啡主力产区。
1700405060
1700405061
钻石高原1400米处的知名“康波艾格庄园”(Fazenda Campo Alegre)曾赢得2004年巴西“超凡杯”国宝豆竞标赛第四名,当年不少南米纳斯与喜拉朵知名庄园皆为其手下败将,钻石高原精品咖啡一战成名。巴希亚一般采用水洗法,但钻石高原的庄园是采用半日晒法,生产的有机咖啡在美国很抢手。钻石高原的咖啡风味以花香闻名,在巴西颇为稀罕。它的果酸味低,适合浓缩咖啡,被誉为巴西精品咖啡新浪潮。
1700405062
1700405063
●粗壮豆自给不足
1700405064
1700405065
巴西每年约生产60吨罗巴斯塔,占巴西总产量的20%~25%。圣埃斯皮里图(位于米纳斯东侧)是巴西最大的粗壮豆产区,但该省近年开始重视精品咖啡热潮,有些庄园也能生产高质量阿拉比卡,打进精品市场,这是好的发展。另外,巴西与玻利维亚接壤的罗丹尼亚省(Rondônia),是巴西第二大罗巴斯塔产区。巴西粗壮豆专供巴国内的速溶咖啡厂使用,时而从国外进口,弥补不足。号称世界最大的咖啡产国尚需进口咖啡,颇耐人寻味。
1700405066
1700405067
●日晒、半日晒和水洗呈现多元风味
1700405068
1700405069
巴西咖啡农场根据气候干湿度条件,各自选择日晒、半日晒或水洗处理,以呈现最佳的地域之味。如此多元的处理法,举世罕见。
1700405070
1700405071
1990年以前,巴西几乎全采粗糙的日晒法。这是致使巴西豆容易染上土骚与朽木味的元凶,因为咖啡果子在长达2~3周的曝晒过程中,遇雨回潮或果子有裂损,就会发霉,产生异味,此问题久遭诟病,重创巴西咖啡形象。1990年后,巴西研究单位根据巴西气候较干燥的特性,开发出半日晒法(Pulped Natural,参见本书第4章)以缩短处理时间。咖啡果去除果肉后,将沾满果胶层的带壳豆曝晒1~3天,再以机器烘干到12%的含水量,即可置入储存容器,进行熟成。巴西半日晒方式大幅缩短作业时间(传统日晒法费时2~3周),也降低咖啡豆染上异味的机会,质量大幅提升。而且,半日晒法亦可保有日晒法提高甜味的优点,却少了不讨好的土味,赢得国际咖啡专家好评。巴西“超凡杯”国宝豆的优胜者几乎清一色采用半日晒法,因为此处理法能减低巴西豆惯有的土腥与木味,并增强果香与甜感,最适合单品,半日晒因此成了巴西精品豆的必备“行头”。
1700405072
1700405073
但这不表示日晒法已在巴西式微了,湿度超低的米纳斯中西部喜拉朵,至今仍以日晒法为主。此间的庄园认为日晒法只要有严格管控,最能彰显喜拉朵独有的坚果味和甜感,半日晒法在喜拉朵反而成了配角。南米纳斯的庄园则最有包容性,分别采用半日晒、日晒和水洗,呈现最多元的风味。另外,巴希亚省虽以水洗豆闻名,但在各大杯测赛胜出者几乎全是半日晒豆,逐渐走红的钻石高原所属咖啡庄园就以半日晒见称。
1700405074
1700405075
究竟该用日晒、半日晒或水洗,取决于当地的湿度条件,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带壳豆干燥期间是否发酵过度而发霉。各地庄园会酙酌采用最能降低霉菌滋生的方式来处理咖啡豆。原则上,湿度高产区宜采用水洗法,湿度低产区宜采日晒或半日晒。
1700405076
1700405077
●殒落的昨日巨星——桑托斯
1700405078
1700405079
巴西还有大宗商用咖啡桑托斯[3]。20多年前,波旁桑托斯(Bourbon Santos)是巴西最高等级咖啡,喝来不酸不苦也不香,清淡如水是最大特色,却少了个性美。在过去,只要不苦嘴,就是好咖啡。然而,1990年以后,全球吹起精品咖啡的号角,乏香可陈的桑托斯很快沦为降低成本的配方豆,难登大雅之堂,直到今天仍难翻身。20世纪90年代巴西咖啡质量大革命后,具有个性美的精品咖啡争相登场,抢走老人咖啡桑托斯的风采,此乃潮流使然,不进则退,怨不了别人。
1700405080
1700405081
桑托斯贵为波旁血统,风味为何跟不上时代?原因不外乎种植海拔太低,约600~900米,而低海拔波旁无法展现迷人风味。另外,桑托斯全采用粗糙的日晒法,常带有不够干净的杂味,单独饮用有点碍口。桑托斯是巴西出口量最大的咖啡,笔者颇怀疑今日的桑托斯究竟是纯种波旁,抑或是高产能的卡杜拉或卡杜阿伊,毕竟,波旁的低产量特性很难应付庞大的出口量[4]。桑托斯并无固定栽植区,乃集结低海拔各产区17/18目的商用级咖啡豆,一并出口。它由昔日的顶级豆,沦为今日的平庸豆,令人扼腕,由此可见精品咖啡存有物竞天择的淘汰机制。
1700405082
1700405083
●明日咖啡现雏形
1700405084
1700405085
巴西是国力最强的咖啡产国,咖啡科技称冠全球。几年前,科学家以基因比对方式,寻找300年前引进的波旁和铁比卡后代是否还存在巴西境内,结果发现巴西现存的波旁和铁比卡已经与也门、埃塞俄比亚、波旁岛和肯尼亚的同类毫无瓜葛,早被同化或本土化了。若说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大的阿拉比卡基因仓库,那么巴西就是世界最大的阿拉比卡品种改良与创新中心。
1700405086
1700405087
当今90%的阿拉比卡改良品种是在巴西的农学研究所(Campinas Institute of Agronomy,简称IAC)诞生。巴西的咖啡品种多得数不清,除了众所周知的四大天王波旁、卡杜拉、卡杜阿伊和新世界,还包括来势汹汹的变种或杂交咖啡,荦荦大者如黄色波旁、伊卡图、欧巴塔、阿凯亚、露比[5]。其中,以伊卡图、欧巴塔最值得关注,因为此二品种是阿拉比卡与罗巴斯塔的杂交种,十几年前推出,未受重视,因为染有粗壮豆的恶味,但经过巴西科学家多年来与阿拉比卡回交,风味已显著提升,“魔鬼的尾巴逐渐净化为天使的尾韵”,喝来与优质阿拉比卡无异,但产能与抗病力却胜过阿拉比卡,已逐渐在杯测大赛崭露头角。
1700405088
1700405089
巴西咖啡研究发展协会(Brazilian Coffe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nsortium)结合了40个研究单位,于2004年着手进行“咖啡染色体计划”,已从咖啡基因银行的样品中辨认出3万个对干旱与病虫害有抗力的基因。科学家相信10年内可开始商业栽培风味佳、产能高且抵抗力超强的“明日咖啡”(Tomorrow’s Coffee),届时巴西每公顷咖啡平均产能将从目前的19袋(1140千克)增加到32袋(1920千克)。另外,巴西对天然低咖啡因树的研究亦不曾稍歇,进度如何仍是最高机密。笔者认为明日咖啡除了要高产能、抗病力强、滋味美之外,还必须是天然低咖啡因。如果办得到,肯定刺激咖啡消费量,平常喝两大杯就担心超出300毫克咖啡因上限的人,大可放心多喝几大杯,也不致影响睡眠。
1700405090
1700405091
●火红咖啡庄园
[
上一页 ]
[ :1.7004050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