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05784e+09
1700405784 ●脱水阶段:由绿变黄
1700405785
1700405786 一般生豆的水分含量在10%~12%左右,这是最适合烘焙的含水量,但会随着大环境的湿度而增减,如果生豆储存室太潮湿,生豆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致使含水量超过12%,如果在高湿环境中存放过久,生豆色泽变暗容易发霉,咖啡易有发酵味和肥皂味。反之,空气太干燥,生豆水分快速挥发,如果含水量低于10%,豆色变淡成白黄色,虽然易烘却不香。生豆含水量多寡很重要,事关脱水阶段的长短。含水量超过12%,脱水的火候就要大一点;含水量低于10%,火候就要温和点。
1700405787
1700405788 咖啡生豆入锅后,炉温开始大幅下滑,这就是第一阶段的吸热(endothermic)现象,也就是脱水阶段,生豆水分大部分在此阶段去除,为焦糖化和梅纳反应预做准备。要知道,生豆的水分有一部分是来去自如的“自由”水(系红果子水洗或日晒处理后残留的多余水分),另一部分水分则封闭在细胞的碳水化合物分子里,而脱水就是以热力蒸发豆里多余的“自由”水。生豆加热后,自由水扮演导热大使,把热能均匀传导到豆体,水分逐渐干燥才会引动豆子芳香物一连串化学反应。豆温上升到100℃,自由水开始蒸发成水汽,有些直接从豆表蒸发,有些则闭锁在细胞壁内,累积化学反应的能量。
1700405789
1700405790 此阶段火力太大或太小会造成脱水太快或太慢,均不利于化学反应。脱水是否完成可从豆子颜色和味道来判断。生豆水分逐渐蒸发,叶绿素和花青素开始崩解变色,抽出取样勺,豆子从最初的绿灰或绿蓝先转为淡绿或绿白,再转为绿黄、淡黄,接着变为黄色,再变为黄褐色。此时抽出取样勺闻味道,豆子青草味和谷物味不见了,转为烤面包味即可断定脱水完成。脱水期的文火旨在让炉内大小不均、软硬不同、含水量有异的豆子,彼此磨蹭互动与平衡,为下一阶段蓄势待发。
1700405791
1700405792 ●催火阶段:制造热冲力
1700405793
1700405794 豆色由绿变黄,青草味不见了,脱水大功告成。经过脱水期的暖身后,豆体不再坚硬,豆体稍微变软后开始加大火力,此阶段的瓦斯流量及火力应是烘豆五阶段的最大值。如果不在此时先取得热冲力,等到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再来补火,就很容易毁了一炉好豆,因为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豆子已受烈火煎熬10多分钟,豆子相当脆弱,再补以大火,很容易碳化变苦。所以暖身后的第二阶段最宜催火,制造热冲力,为下一阶段的焦糖化和梅纳反应,酝酿最佳热力环境。这点很重要,如果无法在此时制造足够的热冲力,就会增加无谓的烘焙时间,不但浪费瓦斯,亦无益咖啡风味的提升。切记大火只宜在烘焙前半段为之,后半段再催火只会增加焦苦味或造成豆色不均。
1700405795
1700405796 ●一爆降火阶段:芳香物降解与聚合
1700405797
1700405798 成功制造热冲力后,就能借力使力,迅速攀上焦糖化与梅纳反应所需的温度环境,约在170℃~205℃之间(注:焦糖的熔点在186℃)。巧合的是,一般传统滚筒式烘焙机的一爆温度落在180℃~190℃左右,正好是诸多化学反应的最佳“温室”。
1700405799
1700405800 炉温升至160℃以上时,一爆出现前豆表会呈现奇丑无比的皱褶或黑色斑纹,咖啡细胞里的水分不断蒸发成水汽,引动复杂的化学反应,180℃左右细胞里的糖分开始进行焦糖化褐变反应,而且氨基酸也与碳水化合物进行梅纳褐变反应,制造大量二氧化碳和水汽,细胞壁承受高于大气压20~25倍的庞大压力,二氧化碳终于破壁而出,发出爆裂声,也就是所谓的一爆。约持续1~2分钟,豆子体积增大,密度剧降,失重持续增加,此时炉内咖啡豆立即从之前的吸热状态,大逆转为“放热”阶段(exothermic),炉温会迅速蹿升,务必全神贯注于豆子与炉温变化,及时降火,让豆子安然度过放热阶段。此时如果不做降火动作,炉温和豆温会迅速飙升失控,不正常地加快烘豆进程,致使涩苦成分降解太少,芳香物来不及聚合,而且还会造成豆色不均,毁了一炉咖啡。烘焙师听到一爆声响,即使天塌下来,也得坚守岗位,陪咖啡豆共度最难熬的“香变”期。
1700405801
1700405802 有趣的是,一爆前豆表丑陋的皱褶与黑纹路,在一爆结束后至二爆前,似乎被“拉皮”整形成功,豆相变得平滑整齐。一爆期的化学反应不但大幅提升咖啡的香味,也让咖啡更为膨胀,表面更为平整。但此时的酸性成分尚未完全降解,喜好酸香味的人会赶在二爆前出炉,但不爱酸咖啡的人则继续烘下去,静候二爆来临。
1700405803
1700405804 ●二爆微调阶段:宜小不宜大
1700405805
1700405806 一爆结束后会沉静1~2分钟左右,此阶段咖啡豆又从放热转为吸热,炉温升至210℃[8]。咖啡豆细胞壁承受不了内部压力与火候煎熬而断裂,发出第二次爆裂声,此时咖啡豆又从吸热转为放热。二爆声比一爆声细小急促,此时开始进入中深焙世界,细胞内的木质纤维素所含的诸多芳香成分开始挥发,散发出深焙豆独有的浓香;而油脂、氨基酸、糖类、矿物质、蛋白质、葫芦巴碱、奎宁酸、烟草酸,进一步发生复杂的降解与聚合作用,浓缩成精华的咖啡油,换句话说咖啡醇、咖啡白醇、黑精素、糖甘胺、呋喃、吡嗪、吡咯等咖啡重要芳香化合物,皆在一爆与二爆期蜕变完成。
1700405807
1700405808 二爆后的世界,操炉要非常小心,因为豆体经过焦糖化已经很脆弱,且有一部分纤维也已碳化,又处于放热阶段,火力有必要再转小改以微火或关火滑行来操炉,可减少碳化程度。二爆后的微火操炉有助于豆色均匀度与滋味的发展。此时咖啡豆的含水量已从原先的10%~12%,降到3%~5%。总之,烘焙度越深,焦糖化也越深,终至全数碳化。如何在提高焦糖化的同时也减少碳化程度,是重焙豆成败关键。如果催火阶段成功制造热冲力,一爆以后的降火动作就不致发生失温状况,二爆后也还可再降火,轻松操炉。也就是说催火阶段切实执行,烘焙末段即可享受更小火候的“收炉”快感,大幅降低烘焙失败的风险。如果到了末段还要补火,99%是失败的烘焙。
1700405809
1700405810 ●下豆冷却:快快快
1700405811
1700405812 咖啡豆能承受多高炉温而不自燃?烘焙末段,炉温最好不要超过230℃,以免发生火灾。不论你是要浅焙、中深焙或深焙,时时牢记,出炉瞬间咖啡豆仍在烘焙状态。如果烘焙机冷却盘的负压吸热效果不佳,出豆后,浅焙有可能变成中深焙,中深焙可能升格为深焙,深焙更可能变成木炭豆而报废,冷却效果好坏,影响深焙豆质量至巨,切勿轻视最后的冷却,免得功亏一篑。想想看,一炉5千克的豆子在200℃以上高温出炉,要在短短的2~3分钟至少降温170℃,回到室温,并非易事。如果烘焙机冷却盘的散热马达不够力度,无法瞬间降温,使得冷却时间拖到5分钟以上,对质量是一大伤害。
1700405813
1700405814 如果烘焙机冷却效果不甚理想,不妨在冷却盘上方加装大风扇,出豆的同时开启,以收上吹下吸之奇效,亦可大幅缩减冷却时间,保住深焙豆质量。冷却效果的好坏,对中大型烘焙机更具决定性影响,数十甚至数百千克的咖啡豆出炉,其焖烧增黑效果更是惊人。目前有很多中大型烘焙机是以喷水雾的冷却方式来瞬间降温,效果奇佳,但水雾会残留豆表,影响咖啡质量,不若负压式受欢迎。
1700405815
1700405816 时间、温度、风门与烘焙曲线
1700405817
1700405818 了解咖啡烘焙五大基本节奏后,再进一步探讨时间、温度、排气阀(风门)与烘焙各阶段的关系。我们先以欧美最传统的15分钟快炒节奏来说明,接着再以日式25分钟慢炒节奏做比较。
1700405819
1700405820 ●欧美式:快炒12~15分钟
1700405821
1700405822 1.脱水期(0~5分钟):入豆温度180℃~200℃,排气阀全闭或开1/3
1700405823
1700405824 烘焙机先以小火暖机10~15分钟,至180℃~200℃即可入豆,火力升至中小火或中火(视烘机性能而定),排气阀全闭或微开1/3。豆子在炉内开始吸热,炉温下滑至100℃左右(视烘焙厂牌而定,有些烘机要滑落到70℃~80℃才止稳),入豆后1~2分钟左右,炉温即止跌回稳,这就是回温点,开始往上升温。此时,抽出取样勺闻豆味,仍有股浓浓青草香,继续以中小或中火脱水。
1700405825
1700405826 5分钟左右,豆色变黄,炉温至120℃~130℃,抽出取样勺闻闻,青草味消失转为烤面包味或烤谷物香味,脱水完成,风门全开,将剥落的银皮快速抽离炉内。此动作很重要,以免银皮在炉内燃烧,徒增碳粒子污染豆表,累积苦味。
1700405827
1700405828 2.催火期(5~10分钟):120℃~180℃,风门全开,加大火力制造热冲力
1700405829
1700405830 豆子经过5分钟的脱水期暖身,豆体稍软,炉内滚动声由入锅时较坚硬的高调声响转为较松软的低沉声,此时不要手软,第5至第6分钟火力全开,或至少开八成火力(视烘机火力而定,以不出现黑焦点为原则)。再检查一次风门是否全开,好让烘焙顺利排气,以免堆积过多碳粒子(此后风门维持全开,如果烘机锁温功能稍差,可开一半风门减少失温)。进入这一时期,每分钟的炉温会稳定上升,约维持每分钟升温10℃左右,催火至第4或第5分钟(即烘焙的第9或第10分钟),炉温可升至180℃上下10℃区域,进入一爆化学变化的殿堂。切记,此阶段如果手软火力不足,就要到烘焙后半段补火,反而容易造成豆色不均、焦苦味过重的恶果。
1700405831
1700405832 3.一爆期(10~13分钟):175℃~200℃,适度降火,切忌失温
1700405833
[ 上一页 ]  [ :1.7004057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