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0616e+09
1700406160 1~5分钟:炉温400°F(约204℃),入豆3分钟左右仍可嗅到青草味,豆色变浅绿,5分钟左右豆色由浅绿转为淡黄,味道转变为谷物烧烤味或烤面包味。值得留意的是,前5分钟脱水期的火力,“毕兹”公开的数据是采小火,笔者强烈怀疑有误导之嫌,因为小火无法在5分钟内让翠绿的豆色转为淡黄,因此脱水期的火力至少要小火以上才能成事。这与一般熟知的小火脱水大异其趣。
1700406161
1700406162 6~9分钟:约9分钟左右,脱水即将完成,豆色由黄转为浅褐色,豆表出现皱褶与黑色斑纹,软豆较不明显,高海拔硬豆尤其明显。这是一爆快来的豆相,奇丑无比,看似烘毁的豆子,但要有耐性坚持下去。
1700406163
1700406164 10~13分钟:10分钟左右,出现零星爆裂声,这是一爆的初爆,烤面包味转为咖啡香,豆体明显膨胀,丑陋的皱褶逐渐被拉平,接着进入一爆的密集爆,豆表也比初爆更平整,但还有些许皱褶。极浅焙就在此时出炉,称为“肉桂色烘焙”,酸味还很强。“毕兹”此时不屑出炉,以免喝来太尖酸又没稠度。11分钟后,炉温到400°F(约204℃),一爆结束,豆表的皱褶与纹路几乎全被拉平了,色差也较平均,漂亮多了,豆色由浅褐转为褐色。接近二爆前,咖啡味越来越浓,此时出炉就是所谓的全城市烘焙(full city,即笔者所称的中深焙),但“毕兹”还气定神闲不出炉。进入12分钟后,出现二爆的初爆阶段,也就是“北意烘焙”的领域。“毕兹”烘焙师开始绷紧神经,此后的豆子色泽和味道变化很快,要不停抽出取样查看豆相并闻味道,但以“毕兹”标准还不能出豆,稍安勿躁。二爆与一爆都属于烘豆的放热阶段而非吸热,火候控制稍有不慎很容易烘坏一炉豆。13分钟开始剧烈爆,焦香味出现,但还不要出豆。
1700406165
1700406166 14~15分钟:15分钟左右,二爆的剧烈爆结束,进入尾爆,也就是“毕兹”深度烘焙的领域。视豆性而定,有些在剧烈爆后出炉,有些在二爆结束才出炉。此阶段犹如在剃刀边缘玩耍,“毕兹”牺牲了部分果酸味来换取咖啡的醇厚度和甘甜味。浅焙派经常炮轰“毕兹咖啡”烘得太焦黑,但首席烘焙师伟佛却辩称:“毕兹咖啡的深黑油亮,只是诠释毕兹美学附带的豆相而非必然性。我们的烘焙度以杯测为凭,而不是看颜色决定。一般深焙豆不能和毕兹咖啡画上等号!”
1700406167
1700406168 ●豆芯焦糖化高于豆表
1700406169
1700406170 “毕兹咖啡”很忌讳被归类为“dark roast”,因为美国九成以上的“dark roast”喝来只有焦苦味而没有圆润的甘甜感[10],因此“毕兹”自创“深度烘焙”(deep roast)一词,来凸显“毕兹”烘焙技法与一般泛称的深焙不同。首席烘焙师伟佛甚至宣称,剖开“毕兹”的重焙豆,内芯甚至比豆表还要深,这就是烘进豆芯的证明。这确实是“毕兹”独门功夫,有别于一般深焙豆外表往往比内芯焦黑、外焦里不熟的状况。事实是如此吗?笔者做了以下测试,供业界参考。
1700406171
1700406172 “毕兹”至少有两款重焙豆的内芯焦糖化程度明显高于豆表,外界风评极高,那就是“太平洋综合鲜豆”(New Crop Pacific Blend,视节令推出),以及“金·雷诺斯典藏咖啡”(Jim Reynolds Reserve Blend)。“太平洋综合鲜豆”集合毕特最爱的苏门答腊、爪哇、帝汶和新几内亚新采收的鲜豆,彰显独特的亚洲异国风味。这只综合豆的艾格壮烘焙度数值,全豆为#38,咖啡粉为#33,也就是说含有内芯部分的焦糖化读数#33,比外表焦糖化读数#38,低了5度,即内芯焦糖化高于外表,这相当罕见,印验了首席烘焙师伟佛的“豪语”。美国精品咖啡界抨击深焙豆不遗余力的毒舌派,同时也是诸多咖啡专书作者的戴维兹(Kenneth Davids)杯测这只综合豆,惊为天人地表示:
1700406173
1700406174 深焙豆能呈现如此甘甜、圆润的口感,干净无焦苦味,几乎是不可能。风味饱满丰富,水果香若有似无,又像杏仁味,慢慢体会,巧克力味浮现。深焙至此,却如此滑顺,毫无呛苦味,堪称奇迹!
1700406175
1700406176 另一只“金·雷诺斯典藏咖啡”是毕特大弟子金·雷诺斯集40年来采购生豆经验,所创造的极品配方豆,全豆的艾格壮数值为#34,咖啡粉为#31。它也是内芯部分焦糖化比外表深,深焙豆的仇家戴维兹却大加恭维:
1700406177
1700406178 这只深焙豆很巧妙地平衡了酸甘苦风味,如此深焙居然还留下明亮的果酸、花香、橘香、水果香,或许是葡萄味,恰有似无,够性感的。尾韵仍有些许深焙豆的呛,是最大憾事!
1700406179
1700406180 并非所有“毕兹”重焙豆的内芯都比外表深。“毕兹”一般重焙豆,全豆的艾格壮数值多半在#23~#35,磨粉后数值在#23~#43之间,只有最深焙的法式烘焙两者数值相同,即全豆和咖啡粉的艾格壮数值均为#23,可谓超深焙。“毕兹”最经典的“迪卡森少校综合咖啡”的艾格壮数值,全豆为#34,咖啡粉为#40,也显示豆表比豆芯还焦。为何“毕兹咖啡”有些豆子的内芯比外表焦,而有些则与坊间深焙没两样(豆表比豆芯焦),其间必有大道理。这或许是“毕兹”烘焙师的最高机密吧。
1700406181
1700406182 有趣的是,浅焙大师乔治·豪尔的咖啡就没有豆芯比豆表焦的异象。豪尔的豆子外表焦糖化比内芯高很多。以大师著名的“巴西达泰拉庄园南意烘焙豆”为例,全豆的艾格壮数值为#54,磨成粉的艾格壮数值为#66,显示外表比内芯碳化深,其间落差达10度。再以豪尔备受好评的肯尼亚名豆“卡洛加托”(Karogoto)为例,全豆艾格壮数值为#53,咖啡粉为#73,显示豆表的焦糖化程度深过内芯,两者落差达20度。最后以哥伦比亚国宝豆“托利玛”(Tolima)的烘焙度为例,豪尔也采浅中焙,全豆的艾格壮数值为#57,咖啡粉为#69,落差达12度。
1700406183
1700406184 另外,崛起于芝加哥、擅长浅焙与深焙的后起之秀“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也值得测试一下。他们的危地马拉“韦韦特南戈”(Huehuetenango)口碑甚佳,全豆的艾格壮数值为#49,磨粉后为#68,落差很大将近20度,却是得奖作品。
1700406185
1700406186 总之,这些单品豆喝来酸味迷人,香气有劲。我发觉二爆前的中度烘焙或浅中焙,豆表与豆芯焦糖化数值差距越大,风味越多元,层次感越明显。这与一般烘焙师认知的豆子表里深浅要一致,显然有很大出入。但数字与杯测会说话,证明了豆子表里色差大,反而是好事。如果表里如一,风味反而单调,香气亦缺乏动感与活泼性。换句话说,豆子里外色泽有落差,才是咖啡有层次感的保证。如果豆表和豆芯的深浅度一样,表示里外碳化或焦糖化一样,反而使咖啡喝来呆板没深度,缺乏惊喜的动感,这是很重要的新观念。
1700406187
1700406188 至于二爆后的深焙豆,表里焦糖化程度的落差逐渐缩小,难怪深焙豆的风味较低沉且狭窄,欠缺纵深度与层次感,明亮度也差。所幸深焙豆要的不是酸香与明亮的动感,而是浅焙豆所喝不到的甘甜润喉感。就如同“毕兹”首席烘焙师伟佛所言:“牺牲部分果酸换取甘甜与稠度……”但若重焙豆欠缺明显的甘甜、醇厚度与发酵的酒香,那就是失败的出油豆。
1700406189
1700406190 另类快炒:威力烘焙技法探秘
1700406191
1700406192 “毕兹咖啡”虽然大方公开烘焙节奏,但未详述火力大小与时间的分配,很难洞悉“毕兹”如何将豆芯的焦糖化程度烘得比豆表深。从时间来看,15分钟内要烘到二爆收尾才出炉,这绝非慢炒的曲线,而是快炒节奏。笔者强烈怀疑“毕兹”并非采用传统的烘焙技法(即第八章所述的欧美传统15分钟快炒或日式20分钟慢炒)。伟佛当然也不可能把私房的深度烘焙曲线一五一十公之于世,虽然“毕兹”曾多次强调是“慢炒”(slow roast)的信徒,但咖啡烘焙业的技法一点就通,兵不厌诈,谁会傻到全盘托出自家烘豆秘招,折损自己的竞争力?“毕兹”公开招认的“慢炒”也许只是障眼法罢了,难怪那么多业者争相模仿“毕兹”的“慢炒”式重焙,下场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最后窃笑的赢家还是“毕兹”。毕特承袭乃父的欧式重焙风,应以另类的快炒居多。
1700406193
1700406194 在此与业界分享盛行南欧的“威力烘焙技法”(Power Roasting),这是深焙快炒的新烘法,烘焙节奏与理论皆迥异于传统派论点,但欧美采用此法的业者渐增,而且都以重焙业者居多。威力烘焙诠释深度烘焙的效果,远优于浅焙,因为威力烘焙时间短,只会增加浅焙的尖酸,亦无助醇厚度的提升,所以比较不适合浅焙。然而,威力烘焙却可缩短重焙豆的滞炉时间,并降低烟害污染豆表的问题,亦可节省能源与工时。越是深焙,越不宜拖长时间,这就是威力烘焙的基本理论,恰好与日式慢炒相反。
1700406195
1700406196 威力烘焙虽有好几种火力与时间曲线,在此只说明最基本的一招,即两段火力控制,那就是大火和关火,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至于其他较烦琐,进化版的威力技法,请参考第11章北欧烈火轻焙的内容。
1700406197
1700406198 ●省时、省工、省事、省燃料
1700406199
1700406200 两段火力的威力烘焙技法,入豆后就以大火来快速脱水,与传统的慢火脱水大异其趣。至于火要多大才叫大火,这得视各烘焙机性能与是否加装强力抽烟马达而定。如有强力抽烟马达,炉子较易失温,火可能就要开很大;如果未改装强力抽烟马达,火力可能不必开到极限。入锅后大火烘豆,翠绿的豆色约4~5分钟转变成淡黄色,看看豆表,应不致出现黑焦点(如出现黑焦点表示火太旺),因为还在热身初期,豆体吸热能力很强,继续大火烘下去。
1700406201
1700406202 入豆后风门可全开或半开,视机子排烟通畅度而定,这一点对威力烘焙很重要。风门全开排烟顺畅,可减少杂味堆积。如果关闭或关小风门来进行威力烘焙,易导致热气、废气排不出,而发生焖烧现象,轻则污染豆子易有杂苦味,重则发生火灾,不可不慎。
1700406203
1700406204 大火烘至8~9分钟一爆来临前就要开始注意了,检查风门是否全开,随时准备进入第二阶段的关火闷烘期,这是威力烘焙的精髓所在。也就是利用前半段旺火烘焙期,豆体与炉体所累积的庞大热能,不需其他火力即可熄火滑行完成后半段的烘焙。换句话说就是借力使力,利用前段的庞大热能来推动后半段的关火闷烘。问题是:如何决定关火点?关火点的拿捏有关后半段闷烘的成败,但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温度点与时间点,端视各厂牌烘焙机的锁温性能而定。原则上,以关火闷烘后温度持续上升、不需添火即可完成二爆结束至出炉为止所需的能量为依据。这需要有耐性试烘好几次,详加记录与杯测才能定出最佳的关火点。
1700406205
1700406206 以美制安贝斯5千克烘焙机为例,关火点在191℃~193℃,即可在停火后借助前段的热力继续爬升20多摄氏度(至214℃~218℃),二爆收尾阶段出豆。德国波巴特(Probat)1.2千克的TINO烘焙机关火点在188℃~190℃,即可闷烘至二爆尾。可见关火点因烘焙机而异。当然豆子的含水量与软硬度也是关键因素,不同豆子的最佳关火点会有出入,要经过多次测试勤做烘焙记录,才能捉出最佳的关火点。原则上会落在一爆中段的密集爆左右,可供参考。
1700406207
1700406208 使用威力烘焙,约14分左右可烘至二爆尾的深焙,视烘焙机的锁温性能而定,越佳者越省时,原则上在12~15分钟可完成深度烘焙。此技法的火控手续远比传统的小火→中大火→小火→微调,三阶段或四阶段烘焙法,省事不少,简单易学。重点是要先捉出关火点,至于风门则从入豆开始就维持全开(或半开,但一爆前务必全开),这也比传统技法轻松多了。更重要的是可节省瓦斯,亦不致增加深焙豆的失重比。因此近年来采用此法的欧美业者有增加之势。上述的威力烘焙节奏旨在抛砖引玉,业者可依自家烘焙机性能,斟酌调整火力配置,完全照着做未必能百分百成功。威力烘焙的概念应可协助业界跳脱传统的束缚,对烘焙应有更宏观的视野。
1700406209
[ 上一页 ]  [ :1.700406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