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406248e+09
1700406248 硬豆浅焙磨酸之要诀
1700406249
1700406250 不容讳言,带有酸香的浅焙咖啡,比苦香带甘的深焙市场小很多,中国台湾尤其明显。我曾在课堂上做过杯测问卷,每10人中至少有8人喝不惯酸溜溜、香气上扬的浅焙豆,多半偏好低沉浑厚无酸味的深焙咖啡。美国情况虽比中国台湾好多了,但浅焙的嗜酸族市场仍明显不如深焙的嗜黑市场。近年来,在美国东岸浅焙硕佬乔治·豪尔大力推动下,浅焙庄园豆市场在美国逐步加温中,越来越多咖啡族已能鉴赏浅焙咖啡上扬的活泼酸。假以时日,相信浅焙咖啡的接受度必能和深焙分庭抗礼。
1700406251
1700406252 浅焙市场开拓不易,其来有自。由于烘焙时间较短,咖啡容易有尖酸味和谷物味,也就是所谓的半生不熟味,最令消费者却步。加上业者为了降低浅焙咖啡的酸味,纷纷改以低海拔的豆子或酸味不明显的老豆来做浅焙配方,殊不知低档豆的劣质杂味,最易在浅焙中自曝其短,因此形成了“业者不肯用好豆来浅焙,消费者更不可能领悟浅焙酸香美学”之恶性循环。事实上,优质浅焙豆除了酸溜溜风味外,还有深焙豆欠缺的多层次酸香转化之美,例如浅焙的危地马拉极硬豆,从入口的劲酸,瞬间转化成青椒香、柠檬皮辛香、烟熏味,最后以巧克力甜香或太妃糖香,精彩收尾,恰似经历一场会轮动变化的味觉之旅,令人难以抗拒。
1700406253
1700406254 治本之道在于浅焙务必舍得用高档豆,或高海拔的硬豆,如此才容易让消费者喝到精致、明亮的香酸,兴起发现新大陆之喜悦。但问题又来了,高海拔极硬豆每平方毫米的单位细胞含量比低海拔软豆多很多,所以硬度较高,且酸香物和含水量也较丰。烘焙过程不易磨掉硬豆的尖酸,而今要以高档极硬豆来浅焙,无非自找麻烦,难怪很多烘焙师望之却步,不喜欢浅焙,宁可不分青红皂白把豆子一律烘得黑漆发亮,最安全好卖。
1700406255
1700406256 极硬豆酸味重、不易烘焙又没市场,是目前烘焙界普遍存在的反浅焙心态。然而,业界竞相卖些重焙豆,或许好卖,但同时也把消费者的味觉喜好范围养窄了,限缩精品豆的市场规模。有远见的业者理应趁早钻研浅焙领域,用心耕耘这块净地。一来易做出产品区分,增加产品的多元风味;二来竞争者少,容易打出口碑;三来可节省燃料、工时、失重比,提高获利;四来可减少污烟排放,有益环保。业者若能敞开心胸,改以高档豆来浅焙,应可提高成功机会,然后再以咖啡热情教育消费大众如何欣赏上扬多变的酸香美学。笔者认为浅焙咖啡的果酸味并非不讨好,而是一种需通过学习与尝试才能领悟个中奥妙的美味,有点类似艺术的嗜好,所以只要多接触浅焙咖啡,就有喝出味道的一天。
1700406257
1700406258 很多人以为浅焙很简单,只要照着深焙曲线操炉,一爆结束至二爆前出豆即为浅焙豆,也就是在深焙豆的中途“下车”就是浅焙豆……难怪你家的浅焙豆喝来半生不熟不好卖!要让浅焙豆喝来有活泼性与动感,饶富明亮多变的酸香与上扬的甜香,就必须摒除深焙节奏中途下车的烘焙模式。硬豆浅焙的重点在于让单调的尖酸与生涩味变得更丰富柔和与香甜,让明亮的香酸与太妃糖香表现出来,决战点就在一爆附近,要设法延长一爆的风味发展期,一来让碍口的尖酸成分有充分时间转化成醇厚度和香酸,免得浅焙豆喝来稀薄如水,二来也可让浅焙豆有一定程度的焦糖化,减少半生不熟的谷物味。
1700406259
1700406260 浅焙豆和深焙豆的最大不同,在于浅焙豆旨在凸显咖啡产地的“地域之味”,尽量减少烘焙味的加工,免得焦糖化过度而掩饰了豆子本身精致的香酸。深焙豆则旨在利用烘焙的热能,尽可能提高豆子的焦糖化,不惜牺牲豆子一部分酸香,以凸显咖啡的醇厚度和甘苦平衡美学。两者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浅焙要尽量保留豆子的“地域之味”,焦糖化不必太过度以减少烘焙味的染指,而重焙豆旨在牺牲豆子一部分的“地域之味”,换取甘甜与醇度,这一点认知对浅焙很重要。
1700406261
1700406262 很多人误以为硬豆不能浅焙,只能深焙,因为高海拔硬豆浅焙太尖酸,会吓跑消费者,但这绝非事实。只要延长一爆的催香磨酸期,即能降低不讨好的尖酸或半生不熟的谷物味,喝出豆子的活泼果酸味与多变层次感。
1700406263
1700406264 接下来以两炉浅焙磨酸实战曲线来讲解,分别以Probatino和Lysander示范。
1700406265
1700406266 波巴特烘焙机诠释浅焙
1700406267
1700406268 附录一的[表一]是我在中国台湾大昌华嘉股分有限公司试烘取样,烘焙机是德国波巴特(Probat)最新型每炉1.2千克的Tino店内用半直火式烘焙机。此机造价昂贵,每台售价约14万人民币,可谓劳斯莱斯级烘豆机,尤其是接口贴心设计,使操炉更为方便,包括定时器、炉温显示器、九段火力旋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火力控制旋钮最好用,不必再加装瓦斯流量表,火力控制的方便性堪称同型机种之最,让初学者易于上手。
1700406269
1700406270 附录一的[表一]和[表二]采用磨酸的快炒曲线,豆子为危地马拉海拔1676米的极硬豆,却能在浅焙中表现出温柔优雅又活泼的酸香与甜感。
1700406271
1700406272 [表一]Probatino机试烘记录表(参见附录一[表一])
1700406273
1700406274 此烘机9段火力旋钮,1~3属小火范围,4~6为中火,7~9属大火。
1700406275
1700406276 附录一的[表一]采快炒模式,炉温至180℃入锅(如为巴西或海岛豆,硬度较低,可在170℃或180℃入豆),风门先半开(一爆后开八成),火力设定为4。
1700406277
1700406278 烘至第7分钟,豆表变为黄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豆体稍软。火力升到5,第9分钟,豆表出现丑陋的皱折和黑斑纹,这是极硬豆一爆的前奏,烤面包味明显转为咖啡香。9分30秒时,调小火力为2,也就是在一爆前就要先调小火力(如等到一爆出现后再调小火力,就不易拉长一爆的催香期)。但调小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一爆缩回去,而无爆裂声。这会让该有的化学反应发生错误的联结,严重影响风味。
1700406279
1700406280 9分40秒一爆开始,由于事先调小火,掌控了一爆后的放热不致过剧,炉温缓缓上升,每分的温差2至3摄氏度,让硬豆的尖酸慢慢磨得优雅顺口。12分30秒一爆结束,豆表皱折“拉皮”成功,变得光滑,豆体亦明显膨胀。13分钟,炉温193℃出豆。
1700406281
1700406282 此机二爆温约在200℃左右,但浅焙不需进入二爆。硬豆浅焙的秘诀在于“拖”字诀,即一爆至少要有2分30秒至3分钟,让芳香成分有足够时间发展,同时也可磨掉不讨好的尖酸,让死酸变为活泼的香酸。
1700406283
1700406284 此炉为快炒的浅中焙,艾格壮数值全豆为#59,磨粉为#65,喝来不会觉得尖酸碍口。因为劲酸很活泼,入口几秒钟酸味就转为乌梅汁的香气,略带微微烟熏味,这是危地马拉硬豆浅焙独有的风味,与重焙的焦熏味不同。
1700406285
1700406286 [表二]土耳其Lysander烘焙机试烘记录表(参见附录一[表二])
1700406287
1700406288 附录一的[表二]以土耳其进口的Lysander 2千克烘豆机来试浅焙性能,此机的一爆温约在150℃左右,二爆温约168℃左右,这比一般烘豆机一爆温约180℃左右,二爆温也要200℃以上,低了数十摄氏度,进口业者宣称,这是由于锅炉钢材较佳,所以出豆温偏低,并夸说此机具有低温烘焙的性能。
1700406289
1700406290 其实,这只是业者不明就里的宣传伎俩。钢材不同也不可能造就咖啡的低温烘焙,该烘豆机的一爆温偏低,完全是温度计插入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假象罢了。我的学生江承哲(赢得2013年世界杯烘豆赛亚军)与张晋铭(赢得2012年中国台湾杯测赛冠军)为此特地做了个实验,将Lysander烘机的温度计再往内部深插一厘米,一爆温就会升到180℃以上,这与一般烘豆机并无二致,显然问题出在温度计的插入点。因为锅炉内,各部位的受热高低不尽相同,越接近炉门开口处,温度越低。这家业者大言不惭,不攻自破。
1700406291
1700406292 浅焙采样豆则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的矮种铁比卡,海拔1371到1524的极硬豆来试,豆色暗绿豆体精小。这只豆子引种自埃塞俄比亚,有独特花香味,喝来不像亚洲豆,整体风味不输水洗耶加雪菲,甜感十足,熟豆每磅市价3800元,比“Toraja”和蓝山还要贵,试烘时压力不小,唯恐暴殄天物。
1700406293
1700406294 炉温120℃入豆,火力介于中火与小火之间的中小火(如采慢炒可以小火脱水,本炉为快炒故中小火为之),这只豆子果然超硬,脱水到第8分钟才变为黄褐色。10分20秒炉温149℃,一爆前先降为小火,以拉长一爆催香的时间,10分40秒,150℃一爆开始,维持每分钟升温2℃。13分30秒一爆结束,以小火滑行到14分158℃出豆。全豆艾格壮数值为#57,磨粉为#64,杯测结果,酸香有劲,花香浓郁,甜味直上鼻腔,一大享受。整体风味的丰富度远胜于危地马拉豆,喝来不像一般印度尼西亚豆低沉的闷香,这只豆子的活泼酸香与花香,较之埃塞俄比亚顶级“Yirgacheffe”有过之无不及。
1700406295
1700406296 另外,“Lysander”的火力很强,以小火或中小火,顶多中火,即可完成快炒或慢炒,无须动用大火,以免产生焦黑点。
1700406297
[ 上一页 ]  [ :1.7004062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