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528049
推出这台机器后不久,我应邀参加了电视节目“今日秀”(Today show),当时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们只有一台能阅读的机器。不出所料,就在该节目全国电视现场直播安排我出场之前的几个小时,那台机器出故障了。我们的首席工程师疯狂地把机器拆了,电子元件和电线的碎片散落了一地。当时要采访我的是弗兰克·菲尔德(Frank Field),他走过来问我是否一切正常。“当然,”我说,“我们只是在做最后的调试。”
1700528050
1700528051
首席工程师又把机器组装到了一起,但还是不能正常工作。最后,他用了修复精密电子设备最古老的方法:搬起机器狠狠朝桌子撞了过去。然后这家伙突然就变好了。顺利完成了接下来的电视首秀。
1700528052
1700528053
歌手史蒂夫·旺达(Stevie Wonder)得知我们上了“今日秀”之后,决定亲自来验证一下这台机器。我们的前台接待员十分怀疑电话另一头的人到底是不是那位著名的传奇歌手,但她还是把电话转给了我。我邀请史蒂夫来试了试阅读机。他恳求我们为他制作一台专属的阅读机,于是,我们在工厂里忙了个底朝天,匆匆为他赶制了第一台产品(我们可不想把“今日秀”上展示的那台机器送给他,因为那台机器上还有几道伤痕)。我们向史蒂夫展示了如何使用这台机器,最后他带着自己的新机器搭计程车离开了。
1700528054
1700528055
随后,我们把扫描功能和万能字体OCR投入了商业用途,比如往数据库中输入数据,或者往新兴的文字处理计算机中输入数据。新的信息服务项目,比如Lexus(一个线上法律调查服务项目)和Nexus(一个新闻服务项目)成立了,它们就是使用“库兹韦尔数据输入机”来扫描和识别书面文件的。
1700528056
1700528057
1978年,努力为企业融资多年之后,我们很幸运地吸引到一家大公司——施乐公司(Xerox)的兴趣和投资。施乐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把电子信息传送到纸张上。他们把库兹韦尔扫描仪及OCR技术视为一座桥梁,将纸张世界通往电子世界的路连接起来。所以,1980年,他们买下了我的公司。时至今日,大家还可以购买到我们最初开发的OCR,经过适当更新后,如今改名为施乐TextBridge,其质量持续在市场中独占鳌头。
1700528058
1700528059
我仍与史蒂夫·旺达保持着联系,1982年,在他位于洛杉矶的新录音室当中,我们有一次会面,他向我悲叹乐器界的发展形势。一方面,原声乐器的世界仍然存在,比如钢琴、小提琴和吉他,这些乐器为大多数音乐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声音选择。虽然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比较令人满意,但这些乐器也有一些局限。大多数音乐家只能演奏一两种不同的乐器。即使你会的乐器不止一种,也没法同时演奏两种乐器。大多数乐器一次只能演奏出一个音符,能够塑造声音的方法非常有限。
1700528060
1700528061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电子乐器的世界,电子乐器不存在控制方面的限制。在计算机化的世界里,你可以在音序器上录下一行音乐,然后回放,再用另一个顺序重新录一遍,这样就一行一行地谱写了一首多重乐器的乐谱。你可以分层处理多种声音,修改它们的声音特点,并且可以错时播放,使用各种其他技术。不过有一个问题,在电子世界里,你处理的声音听起来非常弱,就像是一架风琴,或者像是电子处理过的风琴声。
1700528062
1700528063
史蒂夫非常满意,如果我们可以利用非常灵活的计算机控制方法来处理原声乐器的美妙声音,那一定很棒!我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个想法听上去可行,所以那次会面后促成了“库兹韦尔音乐系统”的构建,并且定下了它的价值。
1700528064
1700528065
有史蒂夫·旺达做音乐顾问,我们便开始着手将两个音乐的世界结合起来。1983年6月,我们展示了“库兹韦尔250”(K250)的工程雏形,并于1984年投入商业生产。K250被视为第一台电子音乐乐器,可以成功地模仿大钢琴以及其他所有管弦乐器的复杂声音。
1700528066
1700528067
我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我对电子音乐产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的影响。1970年他过世之前曾对我说,他一直相信有一天我可以把对计算机的兴趣和音乐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因为他能感觉到在这二者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密切联系。我记得每次我父亲想听听自己创作的某一曲管弦乐时,都得忙着张罗一整支管弦乐队。这就意味着要筹资、油印手写的活页乐谱、挑选和雇用合适的音乐家,安排可以演奏的音乐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才能第一次听听自己的作品。上帝保佑他千万别不喜欢自己的作品,否则他就得解雇这些音乐家,并花费数天的时间亲手修改这些音乐。如今,音乐家可以在“库兹韦尔音乐系统”或其他合成器上轻而易举地更改自己的作品,就像在文字处理器上更改一个字母一样简单,然后可以立刻试听修改过后的成果。
1700528068
1700528069
1990年,我将“库兹韦尔音乐系统”出售给韩国的英昌钢琴公司,该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琴制造商。时至今日,“库兹韦尔音乐系统”仍然是全球电子乐器领域的领军品牌,在全球45个国家出售。
1700528070
1700528071
1982年,我还创立了“库兹韦尔应用智能公司”,希望创造一个激活声音的文字处理器。这一项技术急需MIPs(计算机速度)和百万字节(即内存),所以,早期的系统限制了用户可以使用的词汇数量。这些早期系统还要求用户在单词之间做出停顿:因此……你……不……得……不……这……样……说……话。我们把这种“离散文字”的语音识别技术与一个医学知识库结合在一起,为医生创造了一种创建医疗报告的系统,医生仅需对着自己的计算机讲话即可。我们的产品叫作Kurzweil VoiceMed[现在叫作“库兹韦尔临床诊断报告者”(Kurzweil Clinical Reporter)],几乎能够引导医生完成整个报告程序。我们还推出了一个通用目的型的听写产品,叫作“库兹韦尔声音”(Kurzweil Voice),用户可以通过对着个人电脑一次说一个单词的方法创建书面文件。这一产品在无法正常使用自己双手的人群中大受欢迎。
1700528072
1700528073
2000年,受惠于摩尔定律,个人电脑的速度已经非常快,可以识别完全连贯的语音,因此我仅需对着我们的最新产品说话就可以完成这本书剩下的部分,这款产品叫作Voice Xpress Plus,每分钟大约可以记录100个单词。当然,我不可能每分钟写100个单词,因为我总是改变主意,但Voice Xpress Plus似乎并不介意。
1700528074
1700528075
我们也把这家公司出售了,卖给了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大型语音——语言技术公司Lemout & Hauspie (L&H)。1997年,L&H接手公司后不久,我们便安排L&H的听写部门(前身为库兹韦尔应用智能公司)和微软之间进行了一次战略性联盟,因此我们的语音技术很有可能会被运用到微软以后的产品当中。
1700528076
1700528077
L&H也是文本——语音合成器和语言翻译领域的领头羊,因此,现在该公司具有翻译电话所需的所有技术。我在上文提过,现在我们把一个系统的技术展示合并在一起,这样你就可以在接电话时讲英语,打电话的人依然可以讲德语,反之亦然。最终,人们可以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打电话,你说的话可以立刻翻译成主流语言。当然,我们彼此误解的情况还是无法避免。
1700528078
1700528079
另一语音识别系统的应用——也是我们最初的目标,就是为失聪人士设计的听力装置。从本质上来说,这一系统与为盲人设计的阅读机器刚好相反。通过实时识别自然连续的语音,该装置可以让失聪人士读出别人正在说的话,进而克服他们面临的主要障碍。
1700528080
1700528081
1996年,我成立了一家新的阅读技术公司,名为“库兹韦尔教育系统”,已经为有视力却有阅读障碍的人群开发出新一代印刷体——语音阅读软件,还为盲人群体开发出新一代的阅读机。阅读障碍版本的软件叫作“库兹韦尔3000”,该软件可以扫描印刷文件,扫描效果与原始文件(比如说书本、杂志)上的原文完全一样,彩色图表和图片也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然后,这款软件可以一边大声阅读文件,一边用高亮形式标注出打印文件上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说,该款软件所做的其实就是一位阅读老师该做的——一边指着自己正在读的文字,一边为小学生朗读。
1700528082
1700528083
这是一项可以惠及残障人士的技术应用,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堪称现代计算机的能力和残障人士需求之间的幸运搭配。现在的我们并非在创造一个计算机天才,时机尚未成熟。如今的智能计算机的智能还很低,只能为大部分残障人士的小缺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机器有限的智能可以同残障人士灵活丰富的智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克服残障人士面临的障碍一直是我的个人目标。至于重大的身体残疾或感官残疾,我相信几十年之后就可以有效地彻底清除这些障碍。计算机就像人类思想的放大器,在帮助人们表达或拓展创造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我希望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来发掘这方面的潜力。
1700528084
1700528085
这些项目都需要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和聪明才智。每当听说或看见有新产品问世,看到它们对用户的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就难掩兴奋之情。这些杰出人士的创造过程及成果为人们带来了共同的喜悦。
1700528086
1700528087
新勒德分子的挑战
1700528088
1700528089
我们先设想一下,假如计算机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一种智能机器,做事情时在各个方面都完胜人类。如果是这样的话,只需要一个巨大的、高度组织化的机器系统来完成所有工作,根本不需要半点人类的努力。以下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人们会允许机器在没有人类监督的情况下自己做决定;也许人类会继续控制机器。
1700528090
1700528091
如果机器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们就无法对其结果进行任何预测,因为我们无法猜测机器会有怎样的行为举止。只能指出一点,即人类的命运将受机器掌控。也许有人会争论说,人类才不会愚蠢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机器来掌管。但我们的意思不是说人类会自愿把权力转交给机器,也不是说机器会强势夺权,而是说人类可能会轻易允许自己依赖机器,到那时就别无选择了,只能接受机器的一切决定。当社会和它所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时,人类就会让机器替自己做更多决定,仅仅是因为机器做的决定能比人类做的决定带来更好的结果。最终会是这样一种状态,能够保持系统运转所必需的决定非常复杂,而人类将无法智能地做出这些决定。到那时,机器将处在有效的控制地位。人类将无法再关闭机器,因为他们太过于依赖机器,关闭机器无异于自杀。
1700528092
1700528093
从另一方面来看,人类将继续掌控机器。如果是这样的话,一个普通人就可以控制几台自己的个人机器,比如他的车或者个人电脑,但是掌控大型机器系统的能力将掌握在少数几个精英手中——就像今天一样,但有两个差别:由于技术不断进步,精英对大众有着更多控制权;除此之外,由于人力劳动不再是必需品,普通大众会显得很多余,将会成为系统中一个无用的负担。如果这些精英残酷无情,他们可能会简单地决定将人类赶尽杀绝。如果这些精英是人类,他们可能会大肆宣扬,或者使用其他心理或生物技术来降低人类的生育率,直到人类灭绝,只把世界留给精英。如果这些精英是慈悲心肠的自由主义者,他们也许会决定在剩下的人类当中扮演好心的牧羊人角色。他们会确保每个人的物质需要都得以满足,每个孩子都能心理健康地长大,每个人都有一个让自己忙碌起来的健康爱好,那些对现状不满意的人会接受“治疗”来治愈自己的“问题”。当然,生活也会变得漫无目的,人们将接受生物或心理改造,以便移除他们对权力运行的需求,或者把他们对权力的欲望“升华”成为无害的爱好。这些改造过的人类在这样的社会中也许生活得很快乐,不过最确定的一点是他们将失去自由。到那时,他们的地位会与家养动物无异。
1700528094
1700528095
——希尔多·卡辛斯基[3]
1700528096
1700528097
诺丁汉郡的纺织工人们享受着一种简朴而舒适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家庭手工业蒸蒸日上,人们负责生产精美的长袜和蕾丝,这种生活状态已经延续了好几百年,稳定的家族企业也一代一代传递下来。但在18世纪初,动力织布机和其他自动纺织机器诞生之后,这些纺织工人安逸的生活就戛然而止了,经济权从纺织工人的家族手中转交到机器所有者手中。
1700528098
[
上一页 ]
[ :1.7005280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