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569818e+09
1700569818 2﹒农村乡镇精防员的组织管理及业务培训,是开展农村心理社会康复工作的重中之重。据近期资料报道,我国目前有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但精神病专科医护人员只有7.7万,充分显示出精神病专科技术人员的短缺。尤其是这仅有的专业人员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专科医院。广大农村的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几乎全部依赖于农村乡镇医生来完成,这就显示出对他们的组织管理及业务培训的重要性。
1700569819
1700569820 (1)乡镇精防员的定制、定编、定任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大多数没有条件住院,或只在急性期短时间住院,更多的时间是散居在家庭中,需要乡镇精防员对他们施行全面的医疗、护理、康复及常年、终生服务。乡镇精防员的任务是艰巨的,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有不少乡镇精防员为兼职。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全区有乡镇精防员34名,全部为兼职,他们的工作岗位在乡镇卫生院,他们身兼多职,诸如婴儿预防注射,孕妇保健,除出门诊要完成定额外,还要预防地方病和传染病,分发小儿麻痹糖丸等等,他们兼管他们那一片(乡镇)的精防工作,只能做到上达下传,填表登记等而不能深入到具体的医疗诊断、治疗、康复、护理中去。他们每月18日集中到区精神卫生保健院1天,听专家讲课,领取精神疾病岗位津贴,回去后却没有时间做精防工作,这使农村精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做好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必须由国家政府出资,在乡镇卫生院固定精防人员编制,然后为他们制定出工作制度,提出要求,规定任务,这样,才能做到人员上的保证。
1700569821
1700569822 (2)对乡镇精防员的组织管理:乡镇精防员应定编在乡镇卫生院,专职的乡镇精防员行政组织上应接受乡镇卫生院的行政领导,而业务上接受区(县)精神卫生保健院的业务培训及业务指导,这样,开展工作才有了组织、人员上的保证。
1700569823
1700569824 (3)对乡镇精防员的培训:乡镇精防员要选择有一定文化程度(至少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男女青年,经过办班培训和到精神病医院进修学习后回乡担任精防员工作。区县精神卫生保健院有义务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对他们的工作提出要求,才能真正做到农村的精神疾病患者享受到就地诊疗及送医送药上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否则,农村的精防工作将会停滞不前。
1700569825
1700569826 3﹒农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久病不愈不仅自身深受疾病之苦,并且对家庭的冲击以及对家庭成员所造成的精神打击也是巨大的。因此,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的精神压力以及由于患者的精神症状与精神残疾所造成的紧张的家庭气氛也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由于精神分裂症长期不愈给予家庭成员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久而久之,使家庭成员对待患者的态度发生改变,如有的家庭成员由于不懂精神疾病,对精神疾病的一般知识极度缺乏,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表现出不能容忍与缺乏耐心,甚至误解患者的病态行为是故意捣乱。可见,家庭成员对待患者的敌对态度,显然对患者的康复是不利的。家庭成员对患者的这种敌对态度,在农村中甚至严重到不给患者治疗,不给予应有照料,以致把患者关锁起来。这使得精防人员无法对患者施行医疗与康复。
1700569827
1700569828 家庭教育,是家庭干预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家庭教育对散居在农村的精神病家庭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对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防止疾病复发都至关重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有其不同的传统观念与社会规范。四川向孟泽教授的研究资料提供了农村中的精神疾病家庭存在着什么问题,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以及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必须的家庭教育。
1700569829
1700569830 (1)家庭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干预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目的是为家庭提供有关精神疾病一般知识和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的应对技巧。讲授精神疾病一般知识对于农村的精神病家庭更有其重要性,那就是让家庭成员懂得精神疾病是病,得了病,就得治病,精神疾病不是不可治的等,以达到改变他们所持的极端悲观的观念。
1700569831
1700569832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灵活掌握,恰当安排,其主要方式是集中的或分散的讲课或讨论,在农村更适合进行一个村庄的小型“讨论式讲课”及深入到家庭中的“个案教育”,这样做可取得一些实际效果,当然这样做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小型的讨论式讲课,便于亲属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作用,亲属们可以共同面对一些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精防员还可以从中了解情况,学到一些新的,更合适的应对方法,有研究资料报道:这种方式有助于减轻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的无助感与隔离感。
1700569833
1700569834 (3)家庭教育的内容:无论是城市或农村,家庭教育的计划,总有一些共同的内容,其中包括:①精神病一般知识;②精神疾病常见症状;③精神分裂症是怎样的一种病;④精神药物的治疗及不良反应处理;⑤怎样照料精神疾病患者等。这些都是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最最需要的学习内容。对农村的精神疾病患者亲属进行教育时,还要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尽力讲得通俗易懂,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紧贴他们的实际情况,还要应合农村相信年老医生的习惯,开始要请年资高的资深专家为他们授课,以建立他们的信任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民重视解决实际问题,那些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对他们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700569835
1700569836 总之,有关家庭教育,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WHO支持下,先后有杭州、济南、沈阳、苏州、上海5个城市合作开展了对社区患者家属进行集体社会心理教育,取得了可行的经验,之后,还有山东烟台、四川、北京等地也开展了该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家庭教育,是开展社区精防工作不可缺少的措施,尤其在农村。
1700569837
1700569838 4﹒农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家庭、社会角色的培训 农村中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相对较城市社区的劳动就业要简单,多数患者社会角色为农民或农村家庭中的主妇。因此,对他们的心理社会康复程序中最后一项内容是农村社会劳动角色的康复培训。这种培训多采用个体化,依据农村社会角色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1700569839
1700569840 (1)农民角色需求的培训:在农村实施职业性质的康复培训,更显得家庭监护人工作的重要性,一般是先对患者的家庭监护人进行教育、培训,要求他带领患者到田间劳动,这项康复培训的效果,直接与家庭监护人对患者的态度及工作的耐心有关。我们在北京某区农村指导实施这项工作时,发现有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亲,认真负责地说服他的高中毕业后患了精神分裂症的儿子,让他放弃考大学的念头安心务农,每天督促、陪伴儿子下地,教给儿子怎样使用锄头耕作,结果效果良好,半年后患者即可自觉和父亲一起到田间劳动。相反另一个家庭,坚持不接受精神病知识培训,认为精神病好不了,更不可能还会干活,故把患者关锁在空房子里,使病情逐渐恶化,精神衰退和精神残疾逐渐严重。
1700569841
1700569842 (2)农村家庭主妇角色的培训:不少农村家庭主妇,得了慢性精神分裂症后不能很好的料理家务。这种角色需求的培训,多数需要乡、镇、村精防员深入到患者家中作具体指导,如帮助患者做好计划,安排好作息时间,按时整理家里的卫生、买菜购物、按时做饭、关心丈夫下班和孩子放学的时间等等。
1700569843
1700569844 由于目前我国在这一工作上,尚缺乏具体、实际的人力、物力和经费的支持,同时,对这样一样费工又费力、科技含量又很高的工作,目前却尚未制定出一套收费标准,所以,在很多地区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全国发展极不平衡。近年来北京市市科委建立了医学基金,重点扶持了一些跨世纪的新型学科发展,在精神科,批准了数个农村社会心理康复课题,经费10至20万元,保证了这项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农村心理社会康复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1700569845
1700569846
1700569847
1700569848
1700569849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1700566516]
1700569850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第六节 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的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851
1700569852 一、住院患者的精神康复组织管理程序
1700569853
1700569854 传统的精神科病房,有传统的、规范的医疗护理常规与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诊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目的多数不是诊疗疾病,而是要求医生对患者施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其劳动技能。家属的主诉常常是:“大夫,他的病早已确诊,反复治疗过多年,现在就是太懒,在家什么活都不干……”医院收治这些患者的目的,也往往是设法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改善其社会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使他们尽快全面回归社会。这样,显然传统的医疗护理常规与组织管理制度不适合这类患者的住院需求。
1700569855
1700569856 我们于1990~1998年在北京某慢性患者为主的医院建立与发展了这一重点专科———“精神康复病房”,实践了一整套康复医疗管理程序,可操作性良好。
1700569857
1700569858
1700569859
1700569860
1700569861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 (一)医疗处置程序
1700569862
1700569863 1﹒疾病的诊断
1700569864
1700569865 尽管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数诊断早已确定,但是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精神症状与社会功能缺损和精神残疾,因此,精神康复病房内的医疗处置程序仍然需要参照病史资料和既往诊疗过程首先明确诊断。与传统的诊断程序所不同的是:在核实、确定疾病诊断后,还要重点、详实地对患者进行急病和慢性病的诊断(详见附一),然后还要对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损情况与精神残疾的量化检查及评估,也即残疾评定(评定工具见附二)。
1700569866
1700569867
[ 上一页 ]  [ :1.7005698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