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595989e+09
1700595989 (二)体格检查
1700595990
1700595991 1.根据外表特点判定是否早产 注意是否头相对大、头发纤细为短绒样、前囟大、骨缝分离或重叠、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皮肤鲜红薄嫩、水肿发亮、胎毛多、胎脂多、皮下脂肪少、指(趾)甲软、不超过指(趾)端;不能触及乳腺结节;足跖纹少而浅,仅在足前部见1~2条,足跟光滑;注意男性睾丸是否未降或未全降,女性大阴唇有无遮盖小阴唇。
1700595992
1700595993 2.根据生理特点判定生存能力 ①注意呼吸是否浅慢伴节律不规整,有无出现周期性呼吸、呼吸暂停及喂奶后暂时性青紫;②注意有无心率偏快、血压偏低;③注意是否发生哺乳困难、进奶量少、溢奶多、进食后腹胀,生后24小时内有无排出胎便,注意黄疸的程度是否严重,持续时间是否长,是否发生低血糖或低蛋白血症;④注意生后24~48小时内有无排尿,牛乳喂养儿要警惕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表现;⑤早产儿出生几天后,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迅速,血小板偏低,凝血因子缺乏,血管脆弱,注意有无发生贫血及出血;⑥对于小胎龄出生的早产儿,注意一些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对光、眨眼、拥抱反射等是否引出,肌张力是否正常;⑦环境温度低时,注意有无低体温或体温不升,或发生硬肿症,环境温度高时,有无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⑧早产儿各种代谢能力及免疫功能低下,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以及各种感染的表现。
1700595994
1700595995 3.胎龄评估 对于胎龄不详的新生儿,在其生后48小时内,进行外表特征和神经系统检查为主的简易胎龄评分法估计胎龄,胎龄周数=总分+27。
1700595996
1700595997 (1)足底纹理 无为0分,前半部红痕不明显为1分;前半部红痕明显但褶痕<前1/3为2分;褶痕>前2/3为3分;明显深的褶痕>前2/3为4分。
1700595998
1700595999 (2)乳头形成 难认,无乳晕为0分;乳晕可见,淡而平,直径<0.75cm为1分;乳晕呈点状,边缘突起,直径<0.75cm为2分;乳晕呈点状,边缘突起,直径>0.75cm为3分。
1700596000
1700596001 (3)指甲 未达指尖为1分;已达指尖为2分;超过指尖为3分。
1700596002
1700596003 (4)皮肤组织 很薄,胶冻状为0分;薄而光滑为1分;光滑,中等厚度,表皮皱褶翘起为2分;稍厚,表皮皱褶翘起以手足最明显为3分;厚,羊皮纸样,皱褶深浅不一为4分。
1700596004
1700596005 (三)辅助检查
1700596006
1700596007 实验室检查中,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偏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总蛋白、白蛋白均降低,血钾偏高,其他电解质偏低。血氧饱和度(SaO2)偏低,血气分析有时呈低氧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偏低。
1700596008
1700596009 (四)诊断要点
1700596010
1700596011 1.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
1700596012
1700596013 2.胎龄不详者,通过胎龄评估法判断胎龄周数。
1700596014
1700596015 (五)鉴别诊断
1700596016
1700596017 1.足月儿 根据胎龄或胎龄评估即可区别,参见表2-1。
1700596018
1700596019 表2-1 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比较
1700596020
1700596021        早产儿     足月儿     皮肤     鲜红菲薄发亮,水肿,毳毛多,有皱襞     红润柔嫩,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头发     纤细,乱绒毛线状     分条清楚     颅骨     前囟大,骨缝分离或重叠     坚硬     耳壳     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可折叠     软骨发育好,轮廓清楚,耳舟成形直挺     乳腺     无结节或结节<4mm     结节>4mm,平均7mm     指(趾)甲     未达指(趾)端     长过指(趾)端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外生殖器     大阴唇不能覆盖小阴唇,睾丸未降,阴囊皱褶少     大阴唇覆盖小阴唇,睾丸已下降,阴囊有皱褶   2.小于胎龄儿 又称小样儿。可有早产小样儿、足月小样儿、过期产小样儿之分。临床以足月小样儿为主,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 500g。对于胎龄未明的低体重儿,则可从神态、皮肤、耳壳、乳腺、外生殖器等外观特征,及骨骼成熟度等方面加以鉴别。
1700596022
1700596023 [治疗方案]
1700596024
1700596025 (一)一般治疗
1700596026
1700596027 1.保暖 出生后立即采取保暖措施,方式可因地制宜。如采用辐射式保暖床、暖箱、暖床、热水袋等。根据不同体重与日龄,选择适中的温度(又称中性温度,见表2-2),每4~6小时测体温1次,使体温保持恒定,即皮肤温度36~37℃,肛温36.5~37.5℃。体重愈轻者中性温度应愈接近早产儿体温。
1700596028
1700596029 表2-2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适中温度
1700596030
1700596031
1700596032
1700596033
1700596034 2.护理 对早产儿喂奶、穿衣、测体温、换尿布、翻身、拍背、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等,必须仔细认真、轻柔完成,减少医护刺激。加强脐部、皮肤、黏膜、臀部的清洁和护理,定期消毒早产儿室及所有接触的物品、医疗器械。对感染者应及时隔离治疗。
1700596035
1700596036 3.喂养 无病及体重>1 500g的早产儿常不需要全静脉营养(TPN),可于生后2小时开始先试喂10%葡萄糖1~2ml/kg,无呕吐者,以后改喂奶,每次2~5ml/kg,逐渐增加到每日需要热量。早产儿喂养以母乳为最优,其次为早产儿配方奶。体重>1 500g者每3小时喂1次,1 000~1 500g者每2小时喂1次,<1 000g者可用静脉营养,亦可试喂养,每2~4小时喂0.5~1ml。吸吮能力差或有青紫、呼吸困难者可用鼻胃管喂养。第1日液体总量为60~90ml/kg,第1周内每日液体总量为100~120ml/kg,第2周内每日为120~160ml/kg。
1700596037
1700596038 (二)药物治疗
[ 上一页 ]  [ :1.7005959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