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0396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4×109/L左右,淋巴细胞数相对增加,大单核细胞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合并流感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显著减少,可(1~2)×109/L。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1700600397
1700600398
(2)流感病毒抗原测定 应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法检测抗原。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或酶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检出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如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抗原则能鉴定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
1700600399
1700600400
(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应用RT-PCR酶标法直接检测鼻洗液、含漱液中流感病毒RNA,比病毒培养敏感、快速,也可检测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性H抗原基因。
1700600401
1700600402
(4)病毒分离 将急性期鼻洗液、含漱液接种于鸡胚羊膜囊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1700600403
1700600404
(5)血清学检查 应用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ELISA等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流感病毒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1700600405
1700600406
2.特殊检查 并发肺炎时X线胸片有斑片状或散在性絮状阴影。
1700600407
1700600408
(四)诊断要点
1700600409
1700600410
1.诊断依据(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流感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1700600411
1700600412
(1)流行病学史 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急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加。
1700600413
1700600414
(2)临床症状 急性发作,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伴有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婴儿可高热惊厥,部分患儿有喉气管支气管炎。新生儿呈败血症表现,有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肺炎。
1700600415
1700600416
(3)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②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或病毒核酸阳性;③在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升高≥4倍;④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⑤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病毒抗原阳性。
1700600417
1700600418
具有上述第(1)、(2)项为疑似病例,同时具有实验室检查第②~⑤项为确诊病例。
1700600419
1700600420
2.分型诊断
1700600421
1700600422
(1)单纯型 以全身中毒症状及呼吸道症状为主。
1700600423
1700600424
(2)胃肠型 以全身中毒症状及消化道症状为主。
1700600425
1700600426
(3)肺炎型 以全身中毒症状及肺炎的症状体征为主,重症者可呼吸衰竭。
1700600427
1700600428
(4)中毒型 以全身中毒症状及中毒性脑病表现为主,高热、神志不清、抽搐、休克、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1700600429
1700600430
(五)鉴别诊断
1700600431
1700600432
1.普通感冒 无流行病学史,年长儿上呼吸道局部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轻,多无头痛、头晕、全身酸痛。病原学检查常为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1700600433
1700600434
2.急性支气管炎 无流行病学史,呼吸道局部症状重,两肺听诊有干啰音,血白细胞增多,多无头痛、头晕、全身酸痛。病原学检查流感病毒或病毒核酸阴性。
1700600435
1700600436
3.急性传染病早期 发热、呼吸道局部症状可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1700600437
1700600438
[治疗方案]
1700600439
1700600440
(一)一般治疗
1700600441
1700600442
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预防并发症。
1700600443
1700600444
(二)药物治疗
1700600445
[
上一页 ]
[ :1.7006003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