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00496
2.对已患病儿童,应隔离病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在治疗时告知家长药物副作用与本病的并发症,使其配合治疗。
1700600497
1700600498
(四)病历记录
1700600499
1700600500
在病史中注意有无去过流感流行地区,是否接触活鸡、鸭、鹅、鸟等。记录当地流感的流行病学情况。在病史与体格检查时注意描述可排除其他传染病早期的表现,在病程记录中记载确诊流感的病原学依据、综合治疗措施与近期疗效。在出院小结中应强调休息与加强营养的重要性,并嘱家长按时门诊随访。
1700600501
1700600502
1700600503
1700600504
1700600506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第二版) 第二节 麻疹
1700600507
1700600508
麻疹(measles)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1~5岁小儿。由于青年母亲中易感人数增加,其出生的子女缺乏母传麻疹病毒抗体或抗体水平很低,婴儿出生后很快抗体阴转,故小婴儿麻疹病例增多。此外,轻型或不典型病例亦增多,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1700600509
1700600510
[诊断步骤]
1700600511
1700600512
(一)病史采集
1700600513
1700600514
1.现病史 询问早期是否有发热、打喷嚏、流涕、咳嗽、流泪、眼红、畏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如患儿就诊时已有皮疹,询问开始出现皮疹的部位与出疹先后顺序,询问发热多少天后出皮疹。
1700600515
1700600516
2.过去史 询问发病前3周内是否与患麻疹的病人接触,或询问幼儿园、学校、邻居中是否有出皮疹的患儿。询问有无结核接触史,有无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
1700600517
1700600518
3.个人史 询问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何时接种。
1700600519
1700600520
4.家族史 询问母亲是否曾患麻疹,患麻疹的时间。
1700600521
1700600522
(二)体格检查
1700600523
1700600524
1.口腔黏膜可见到白色细小的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持续发热3~4天可见皮肤淡红色斑丘疹,皮疹间皮肤正常。恢复期皮疹消退后,可见棕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
1700600525
1700600526
2.可见结膜充血、咽部充血、颈淋巴结肿大、肝脾大,下眼睑边缘有一条充血横线(Stimson线)。
1700600527
1700600528
3.注意有无肺部干湿性啰音、三凹征,有无脑膜刺激征、前囟隆起、角膜混浊或软化等。
1700600529
1700600530
(三)辅助检查
1700600531
1700600532
1.实验室检查 鼻咽分泌物涂片可见多核巨细胞。尿沉渣中可见包涵体细胞。直接荧光法可检出鼻黏膜、痰及尿沉渣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血清麻疹病毒IgM阳性(近1个月未种麻疹疫苗),或在病后1个月血凝抑制抗体(IgG)效价较初期增加4倍以上。对疑有麻疹脑炎者可进行脑脊液检查。
1700600533
1700600534
2.特殊检查 对疑有肺炎者、有结核接触史或病史者可进行X线胸片检查。对疑有心肌炎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1700600535
1700600536
(四)诊断要点
1700600537
1700600538
1.诊断依据
1700600539
1700600540
(1)早期有发热、喷嚏、流涕、流泪、畏光等卡他症状,口腔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患儿在发病前2~3周有麻疹接触史。
1700600541
1700600542
(2)持续发热3~4日开始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发生顺序为耳后、发际、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足心。皮疹间皮肤正常。
1700600543
1700600544
(3)恢复期皮疹消退后,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和糠麸样脱屑。
1700600545
[
上一页 ]
[ :1.7006004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