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628075e+09
1700628075 (1)心脏穿孔致心包填塞。主要由房间隔穿刺引起,需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措施,以免严重后果。
1700628076
1700628077 (2)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于瓣膜质量差或球囊直径选择过大,分级递增二尖瓣球囊扩张有益于预防二尖瓣反流。
1700628078
1700628079 (3)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
1700628080
1700628081 (4)急性肺水肿。
1700628082
1700628083 (5)房间隔缺损,Inoue法少见。
1700628084
1700628085 (6)各种心律失常,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1700628086
1700628087 (7)一过性低血压及短暂意识障碍。
1700628088
1700628089 5.PBMV疗效
1700628090
1700628091 (1)PBMV成功的标准:二尖瓣口面积较术前增加25%以上或达1.5cm2;心尖区舒张期杂音减轻或消失;左房平均压明显下降或正常;无严重并发症。
1700628092
1700628093 (2)即刻效果:PBMV疗效确切,成功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及运动耐量均有明显改善。
1700628094
1700628095 (3)远期疗效:PBMV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多数为15%~20%,国内有报道3年再狭窄率为17%,10年再狭窄率为39%。影响再狭窄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二尖瓣瓣膜及瓣下结构受累的程度、有无心房颤动、有无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等。外科术后二尖瓣再狭窄者疗效比首次PBMV差。
1700628096
1700628097 (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
1700628098
1700628099 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大多属于先天性畸形。1982年,Kan首先报告PBPV成功。PBPV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少,典型肺动脉瓣狭窄应用PBPV可替代外科开胸手术。其适应证: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瓣收缩压差>6.67kPa(50mm Hg)者。PBPV术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压差明显下降。近期疗效确切,远期随访再狭窄<10%。主要并发症为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一般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短暂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肺动脉壁撕裂、心脏穿孔都极少见。
1700628100
1700628101 (三)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
1700628102
1700628103 PBAV有一定的危险性,国内开展较少。
1700628104
1700628105 PBAV适应证:
1700628106
1700628107 (1)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与主动脉压差≥6.67kPa(50mm Hg)者。
1700628108
1700628109 (2)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如高龄、左心室功能不全者);伴有严重心外疾患、不宜行瓣膜置换术者。
1700628110
1700628111 (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外科急症,可先行PBAV缓解主动脉瓣狭窄症状,以利外科手术进行。
1700628112
1700628113 PBAV手术方法有股动脉逆行主动脉瓣途径及穿刺房间隔顺行插管至主动脉途径,尤以逆行插管法应用较多。
1700628114
1700628115 PBAV成功的指标为:术后左室与主动脉压差下降50%以上,主动脉瓣口扩大>25%,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700628116
1700628117 PBAV的并发症常见且严重,包括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心脏穿孔、脑栓塞、低血压、心肌梗死、心搏骤停、股动脉损伤与血栓形成。
1700628118
1700628119 PBAV的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差,仅为姑息疗法,大多仍需行换瓣手术。
1700628120
1700628121 (四)经皮导管人工瓣膜置换术
1700628122
1700628123 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植入术的设想由Davis于1965年首先提出。在其后的30余年中,其他学者先后设计出多种可经导管置入的人工瓣膜,以期实现经导管人工主动脉瓣置入术,但均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Cribier等于2001年报道了一种可经导管植入的人工主动脉瓣支架(percutaneous heart valve, PHV),2002年对1例有外科换瓣手术禁忌证的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后成功置入人工瓣膜支架,术后即刻和术后48h,瓣膜功能良好,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在4个月随访期内,食管超声检查显示,瓣膜功能良好,未复发心衰。2002年Lutter等报道了一种可经股动脉逆行插管植入的人工主动脉瓣支架,将此装置置入14只猪的体内,12只获得技术成功。德国Eberhard等使用第三代Core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从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共纳入86名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急性期装置成功率为88%,手术成功率为74%,手术死亡率为6%,30d总死亡率为12%,死亡、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总发生率为22%。研究者发现,成功的瓣膜植入可明显降低经主动脉瓣口的压力梯度。第三代瓣膜支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此项新技术的应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定位的问题,瓣膜固定的问题,合适的手术径路问题,以及术后的瓣膜反流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1700628124
[ 上一页 ]  [ :1.7006280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