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2599
既往的研究认为,长程应用他巴唑或PTU与甲状腺激素联合治疗GD可以增加其长期缓解率,并减少TSH受体抗体。
1700632600
1700632601
然而,随后几个随机研究比较长程他巴唑/甲亢平单一治疗和大剂量他巴唑/甲亢平加L-T4联合治疗未能证实早期的结果。加拿大的一个研究发现,149位病人他巴唑单一治疗或他巴唑+L-T4治疗18个月,停用他巴唑,在联合治疗组的病人继续服用L-T4随后平均随访27个月(6~47个月),结果发现:两组的复发率都在59%左右。欧洲的一个研,究显示,149例患者用他巴唑10mg,3次/d治疗,至T3正常分三组:他巴唑单一治疗;他巴唑+T4使TSH在正常中、高限(2.0~5.4mIU/L); 他巴唑+T4使TSH接近正常低限(<0.6mIU/L)。三组病人平均随访27个月(6~47个月),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在59%左右,三组的TSH受体抗体滴度也无明显差异。
1700632602
1700632603
目前的结论:抗甲状腺药物+L-TV4联合治疗并不能增加GD的长期缓解率。
1700632604
1700632605
(二)GD放射性碘治疗前应用ATD的价值是否增加治愈率
1700632606
1700632607
GD131Ⅰ治疗前常用ATD治疗至甲状腺功能正常,以防止放射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亢加重,这对伴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尤为重要。但GD131Ⅰ治疗前应用ATD是否可增加治愈率?一项GD131Ⅰ单剂治愈率回顾性研究发现,93例131Ⅰ治疗的甲亢病人中,33例治疗前接受PTU治疗,22例接受他巴唑治疗,38例未用抗甲状腺药物。单剂治愈率在他巴唑治疗组(61%)与未用抗甲状腺药物组(66%)相近,但PTU治疗组明显降低(24%)。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131Ⅰ治疗前停用PTU长达55d者,其单剂治愈率仍低。另一回顾性研究也发现,他巴唑和未用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2%和75%,而PTU组治愈率仅3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提示131Ⅰ治疗前ATD治疗用他巴唑优于PTU。用PTU者131Ⅰ治疗的单剂治愈率明显低于一般的治愈率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1700632608
1700632609
五、降低GD复发的危险性
1700632610
1700632611
GD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率高,文献报道,停药后50%(30%~70%)的患者在数年内复发。如何降低GD的复发率目前仍是GD治疗中的难题。有许多前瞻性的研究发现,低龄、男性、较大的甲状腺(40ml以上)、甲状腺血流丰富、高滴度的TRAb、重度甲亢、伴甲亢性眼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过短、吸烟等是甲亢复发的危险因素。
1700632612
1700632613
(一)TRAb与甲亢复发
1700632614
1700632615
TRAb与甲亢复发的关系本文已有阐述。高滴度的TRAb尤其是治疗过程中TRAb持续阳性、停药时TRAb仍为阳性是GD易复发的标志之一。
1700632616
1700632617
(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
1700632618
1700632619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程过短亦是停药后GD复发的危险因素。有文献报道,短疗程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仅能获得25%~30%的长期缓解率,而18~24个月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获得约50%的长期缓解率,因此甲亢药物治疗的疗程应在1.5~2年。
1700632620
1700632621
(三)吸烟
1700632622
1700632623
Glinoer等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停药时TRAb为阴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GD复发率分别为57%和18%,如TRAb阳性,则吸烟者GD复发率达100%,非吸烟者为86%。因此,吸烟是甲亢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GD患者应劝导其戒烟。
1700632624
1700632625
(四)过量碘摄入
1700632626
1700632627
苏格兰的前瞻性研究提示过量碘摄入增加GD的复发率。因此,GD患者即使在停用抗甲状腺药物后仍应忌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和含碘药物。有学者建议对某些容易复发的患者,可较长期服用2.5mg(或更小剂量)的他巴唑,以防止甲状腺内过量的碘积聚,降低甲亢复发率。
1700632628
1700632629
单一的危险因素预测甲亢复发的危险性意义不大,应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评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停药后甲亢复发的危险。
1700632630
1700632631
六、Graves眼病(Graves’ Orbitopathy, GO)
1700632632
1700632633
(一)GO的发病机理
1700632634
1700632635
最近研究发现,HLA-DPB1×201及CTLA-A基因多态性与GO的发生有关。
1700632636
1700632637
GO的发病机理主要为自身免疫,TSH-R是最重要的自身抗原。已发现眶部的脂肪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均可表达TSH-R而成为TRAb的靶点,IL-6可促进上述细胞TSH-R的表达。除TSH-R外,其他与GO发病机制有关的自身抗原可能有肌肉蛋白G2和D1、64kD的眼肌膜抗原、肌集钙蛋白(也称封钙素、聚钙素,Calsequestrin)、63K蛋白、Sarcalumenin、ID-蛋白等。目前比较一致肯定的GO致病交叉抗原是TSH-R。众多针对眼肌蛋白的抗体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损害的继发性结果,而不是致病因子。GO早期以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为主,而后期以体液免疫更重要。活动性及严重的GO球后组织有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及明显的葡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ucans, GAGs)沉积。GAGs沉积导致眼外肌肥厚,并活化T淋巴细胞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INF-γ、THF-α、IL-12、IL-16、IL-6、IL-8、IL-10等。这些细胞因子刺激眼内或成纤维细胞增殖,产生更多的GAGs。此外,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在致突眼机制中的作用为目前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GO患者的眶内脂肪组织具有与TSH结合的高亲和力。研究证实,在GO的幼/成鼠脂肪中的TSH-R表达增加,并在脂肪生成过程中TSH-R表达上调。最近研究表明,噻唑烷二酮类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加剧突眼的发生和发展,因此PPAR-γ拮抗剂可能具有改善GO的作用,有望成为控制和治疗突眼的有效药物。
1700632638
1700632639
(二)GO的危险因素
1700632640
1700632641
1.不可预防的危险因素
1700632642
1700632643
GO不可预防的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目前尚不能确定)、年龄(女性40~44岁、60~64岁,男性在此基础上增加5岁是浸润性突眼的好发年龄)、性别(男性浸润性突眼的相对危险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者多有关)等。
1700632644
1700632645
2.可预防的危险因素
1700632646
1700632647
吸烟、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和治疗后的甲减均可使突眼加重)、甲亢放射治疗。吸烟是GO的高危险因子,吸烟可诱发、加重GO, 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眶部放射治疗的疗效,机理不十分明确。吸烟者患GO的相对风险为7.7(95%CI: 4.3~13.7),65%的GO患者为吸烟者,而GD无GO者中吸烟者仅占43%,正常对照吸烟者为34%。另外吸烟的GO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也差。其可能的机制为尼古丁或焦油可刺激成纤维细胞中HLADR抗原的表达,并增加GAG的产生。
1700632648
[
上一页 ]
[ :1.7006325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