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2802
Recker等最初进行的静脉伊班膦酸盐用药研究,每3个月15~30s内静脉快速注射伊班膦酸盐0.5mg或1mg,3年后发现没有明显减少骨折发生(0.5mg,1mg,安慰剂组分别为8.7%,8.2%,10.7%),腰椎BMD较对照组略有增加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Adami等进行的研究则,每3个,月静脉注射伊班膦酸盐1mg或2mg,1年后发现疗效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2mg组腰椎BMD增加水平比1mg组明显(分别为5.0%和2.8%,P<0.001),降低骨吸收生化标志血C-端肽(CTX)也更明显(-62.5%和-61.0%,P<0.002),该结果说明Recker等0.5mg、1mg的伊班膦酸盐未达到最佳治疗剂量。所以2006年1月美国FDA批准每3个月一次静脉快速注射(15~30s)伊班膦酸盐3mg用于治疗PMOP。
1700632803
1700632804
有关三种二膦酸盐之间疗效的比较,观察终点应为减少骨折发生率,但是因为以骨折事件为终点需要样本量大观察时间长,所以很多研究都是以BMD、骨转换生化标志作为反映骨折的观察指标。Rosen等最近报道比较阿伦膦酸盐70mg/wk和利塞膦酸盐35mg/wk治疗PMOP的疗效,1年后发现阿伦膦酸盐提高股骨大转子BMD明显高于利塞膦酸盐(分别为3.4%和2.1%,P<0.001)。但是现有研究结果关于BMD增加量和骨折发生率减少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争论,有部分研究表明BMD增加越多减少骨折越明显,Guyatt等8项荟萃分析结论为腰椎BMD增加与椎骨骨折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与非椎体骨折之间则没有此相关性。Lindsay在美国骨骼和矿物质研究年会上提出利塞膦酸盐治疗期间,有/无发生脆性骨折患者之间腰椎和股骨颈BMD变化没有差异。所以BMD作为评估治疗OP疗效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确认,而其他的生化指标也没能证明能够准确反映骨折的发生率。
1700632805
1700632806
为减少消化道反应以及增加药物吸收率,二膦酸盐需要清晨空腹200ml清水送服,服后保持直立位30~60min以上,服用阿伦膦酸盐和利塞膦酸盐30min内,伊班膦酸盐60min内不能进食其他食物、药物和饮料(清水除外)。二膦酸引起骨坏死的报道在近几年逐渐增多,主要见于肿瘤骨转移患者静脉应用二膦酸所引起,这需要引起关注。
1700632807
1700632808
(三)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
1700632809
1700632810
目前大部分研究证明,雌激素只有预防而没有治疗PMOP的作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中风等危险,虽然以往大家都认为雌激素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但是HERS和HERSⅡ两项大的研究没有证明其心血管益处,相反却增加了心血管事件。所以雌激素替代已经不被推荐用来预防心血管事件。目前雌激素替代治疗用于更年期症状明显,低骨量以及有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者,建议短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待症状消失后,换用其他药物。
1700632811
1700632812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为人工合成的非激素类药物,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的靶组织分别产生类雌激素或抗雌激素作用。雷洛昔芬(raloxifene)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预防和治疗PMOP的SERMs制剂,它对骨、脂肪代谢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而对乳腺和子宫内膜则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MORE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有25个国家180个中心7705例PMOP患者参加,分成两个亚组,第一个亚组为腰椎或股骨颈的T-值<-2.5,第二个亚组包括:BMD降低合并≥1个中重度或≥2个轻度椎体骨折;≥2个椎体骨折(不论BMD是否降低)。随机分组给予雷洛昔芬60mg/d、120mg/d以及安慰剂对照,研究进行了3年,并延长了1年(CORE研究)。3年研究结果显示雷洛昔芬治疗组椎体骨折的危险性都有明显降低(60mg/d: RR, 0.7; 120mg/d: RR, 0.5)。第二个亚组120mg/d组椎体骨折发生率较60mg/d组低(分别为10.7%和14.7%,P=0.02)。延长1年的CORE研究发现椎体骨折的危险性继续降低,第4年60mg/d组降低新的椎体骨折发生率为39%,4年累积RR为0.64,120mg/d组的累积RR为0.57。以上两个研究都没有明显降低非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对此提出的解释为雷洛昔芬可能选择作用于松质骨而对皮质骨的作用较弱。
1700632813
1700632814
雷洛昔芬同时降低了乳腺癌的发生率,5213例继续服用雷洛昔芬的CORE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了69%(RR, 0.31)。最新STAR研究比较雷洛昔芬与它莫西芬(tamoxifen, 另一SERMs制剂,用于治疗早期和晚期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相同。雷洛昔芬治疗OP同时降低了乳腺癌风险,但是静脉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等的风险增加了3倍(RR, 0.31),潮红等绝经期等症状也有所增加。
1700632815
1700632816
组织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selective tissue estrogen activity regulators, STEARs)——替勃龙(tibolone)对不同组织产生不同的作用,有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和减轻绝经期症状的作用,但对乳腺和子宫内膜无刺激作用。Gompel等报道替勃龙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危险,但是Beral等研究发现又发现其增加乳腺癌风险,所以替勃龙的安全性以及疗效还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
1700632817
1700632818
(四)降钙素
1700632819
1700632820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作用于破骨细胞受体之后抑制其活性,并抑制大单核细胞转变为破骨细胞,从而抑制骨吸收。因降钙素口服后迅速在消化道内降解,所以目前用于治疗OP的降钙素为鲑降钙素鼻内喷雾。Overgaard等进行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将208例PMOP分组给予50IU/d、100IU/d、200IU/d以及安慰剂对照,2年后观察结果为降钙素治疗组总椎体骨折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数减少70%(P<0.05)。Chesnut等进行了更大样本的研究,有1255例PMOP参加历时5年,分为鲑降钙素100IU/d、200IU/d、400IU/d以及安慰剂对照4组,结果显示200IU/d组椎体骨折较安慰剂组减少了33%(RR, 0.67; P=0.03),非椎体骨折则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因为该项研究没有完全做到双盲,只有30%的研究对象完成了整个研究,所以产生了较大的偏倚。美国FDA批准降钙素主要用于治疗绝经5年以上的OP患者,通常剂量为每日鼻内喷雾200IU, 降钙素长效口服制剂尚在研究之中。
1700632821
1700632822
(五)甲状旁腺素(PTH)
1700632823
1700632824
Selye等70多年前第一次报道PTH可以诱导骨合成代谢。临床观察也发现原发性甲旁亢患者有放射学上可见的骨质损害不到2%,而且损害主要表现为皮质骨的丢失,骨小梁BMD值与同性别年龄正常对照者接近。Rubin等研究也表明原发性甲旁亢患者长期高PTH水平同时激活成骨细胞加强骨合成和破骨细胞增加骨吸收,总的结果则对骨的某些部位(如骨小梁)有益。以上临床经验提示如果能够控制皮质骨丢失而保留合成代谢作用,那么PTH就可以用于治疗OP患者增加骨的合成。已有大量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证实PTH以及PTH的活性肽片段包括PTH(1~84)、PTH(1~34)——特立帕肽每天一次注射能增加骨合成代谢防治OP。
1700632825
1700632826
细胞水平研究表明,成骨细胞表达PTH/PTHrP(PTH相关肽)受体,当PTH与该受体结合后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加活化的成骨细胞数量:刺激骨原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促进骨衬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并抑制成骨细胞凋亡。Bellido等研究提示PTH抑制成骨细胞凋亡可能通过转录因子RUNX2(成骨细胞分化所必需)实现,PTH每天注射一次增加RUNX2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凋亡。此外,每天一次PTH注射还能刺激局部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PTH同时增加骨的合成和吸收,只有骨合成超过骨吸收,PTH的净效应才表现为促进骨合成。研究表明这是通过调整RANK-L及其受体途径与护骨素之间的平衡实现。RANK-L为破骨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剂,护骨素则为RANK-L天然抑制剂,当长期持续PTH注射后刺激RANK-L表达并抑制护骨素表达,而当每天一次周期给药后该效应则是短暂的,骨吸收被控制,所以骨合成超过骨吸收。
1700632827
1700632828
临床研究也证明PTH提高骨BMD, 增加骨合成和吸收代谢的生化标志。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表明217例PMOP患者PTH(1~84)100μg/d治疗1年后,腰椎BMD增加7%。大样本Ⅲ期临床试验有1637例PMOP参加,随机分组每天注射特立帕肽20μg/d、40μg/d和安慰剂对照,19个月后发现腰椎BMD增加10%~14%同时PTH加强骨骼质量减少骨折发生。临床试验表明骨合成生化标志ALP、PINP(Ⅰ型胶,原N端肽)等在给药短期(3个月内)即快速增加,而骨吸收生化标志到6个月后增加,以后两者持续在一个高水平,但是平衡有利于骨合成方面,结果表现为BMD持续线性升高。McClung等比较予特立帕肽20μg/d和阿伦膦酸盐10mg/d治疗PMOP患者不同疗效,发现两者骨合成和吸收的生化标志正好相反,特立帕肽组明显升高,阿伦膦酸盐组则明显降低;特立帕肽组椎骨BMD增加较阿伦膦酸盐组明显(P<0.01),股骨颈皮质BMD值则有所降低,其余部位两者BMD增加值相当。
1700632829
1700632830
(六)其他药物
1700632831
1700632832
1.氟化物
1700632833
1700632834
氟化物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其可能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并增加BMC。对于PMOP应用氟化物后可明显提高BMC值。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氟化钠和一氟膦酸盐(特乐定),后者每片相当于含氟元素5mg和钙元素150mg。长期应用氟化物虽然可使BMC增加,但骨的强度和其他生物质量却下降,这可能与氟化物结合到羟磷石灰结晶有关。
1700632835
1700632836
2.依普拉芬(ipriflavone)
1700632837
1700632838
依普拉芬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异黄酮类衍化物,可增强雌激素的作用,刺激骨形成,调节骨吸收过程,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研究报道依普拉芬用于PMOP治疗有较明显的效果。
1700632839
1700632840
3.维生素K
1700632841
1700632842
维生素K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骨钙素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同时维生素K还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反应,抑制骨吸收因子的合成和骨吸收过程,同时刺激骨胶原合成,有利于骨形成。Yonemura等报道应用维生素K215mg每日3次,对于慢性肾炎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丢失有预防作用。目前临床上对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K3片剂治疗骨质疏松的用量和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1700632843
1700632844
4.锶盐
1700632845
1700632846
临床应用锶盐治疗各种骨质疏松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疗效与治疗剂量相关。大剂量锶盐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骨矿化;短期小剂量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长期治疗能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形成单位和BMC。
1700632847
1700632848
(七)药物的联合治疗
1700632849
1700632850
有关两种抑制骨吸收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一致意见为它们虽然进一步增加BMD, 骨转换的生物学标志也进一步下降,但是没有减少骨折的发生率,而且病人的耐受性和依从性下降,长期骨转化过渡抑制也降低了骨强度。所以除了PMOP高危人群应用小剂量雌激素减轻绝经期症状或SERMs防治乳腺癌联合二膦酸盐提高BMD之外,不推荐其他两种抑制骨吸收药物的联合应用。
1700632851
[
上一页 ]
[ :1.70063280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