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635033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1700635034
1700635035
叠氨胸苷(azidothimidine, AZT),又称 ZDV(zidovudine),双脱氧胞苷(dideoxycytidine, DDC),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 DDI),拉咪呋啶(lamivudine, 3TC),2’,3’-二脱氢-3’脱氧胸苷(stavudine, d4t),它们均为核苷类似物,可作为DNA合成期间逆转录酶的抑制剂。由于这些核苷类似物的3’位置缺乏羟基,使DNA合成受阻,从而导致病毒的DNA合成提前终止。①AZT: 为首选药物,可通过抑制逆转录酶而阻止艾滋病毒复制,可使CD4+细胞增加,改善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一般一岁以内10mg(kg.d),分三次服用;13岁以下,每天360mg,分三次服用;成人300mg,一日二次,或200mg,一日三次,症状缓解后,每天100~200mg长期维持。原则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维持在0.5×109/L以上,无论是HIV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均可使用,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应停药,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副作用:骨髓抑制,表现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少数有发热、皮疹和指甲色素沉着。可通过给予骨髓兴奋剂丙酸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对巨幼细胞贫血可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②DDI
:400mg,空腹顿服。副作用,约5%~7%可出现腹泻和胰腺炎、周围神经炎、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枢神经系统障碍、胃肠反应。③DDC
:0.01mg/kg, 每天三次或0.75mg,每天三次,8~12周为一个疗程。副作用:主要为神经毒性,表现为视觉改变、麻木、无力、眩晕、甚至痴呆,停药后可逐渐改善,其他副作用为贫血、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痛和腹泻。DDI和DDC优点:无明显骨髓抑制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病毒P24抗原,并使辅助性T细胞绝对值数增加,临床表现改善,体重增加。④Stavudine: 商品名Zerit, 又称D4T。成人,体重≥60kg者,40mg,每12h一次;体重小于60kg者,30mg,每12h一次。副作用: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15%,与剂量相关,其次为肾功能损伤,可随肌酐清除率调节剂量,其他副反应与AZT相似而略低于AZT。与逆转录酶相反,细胞的DNA聚合酶在DNA合成期间能校正和清除这些物质,因而后者并不影响细胞内DNA的转录过程,此类药物中的AZT最佳,它可抑制50%的病毒复制,但由于HIV的变异,易产生对这类药物的耐药。
1700635036
1700635037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
1700635038
1700635039
这是一类强力抗病毒药物,其特点:不能防止细胞被感染,但能阻止病毒后代的发育,能在毫微克分子浓度下抑制HIV复制,它与HIV非竞争性结合,从而使HIV酶活性下降,HIV复制减少。常用的有NVP(nevirapine, pyridinones)、L697、661等能使病人血清P24抗原减少,CD4细胞增加,与核苷类药物合用,能长期降低P24抗原水平、β-2微球蛋白和胞浆中HIV的mRNA含量,也可直接抑制HIV逆转录酶,从而减少HIV-1 DNA水平,但对HIV-2无作用,对人DNA多聚酶无效,常用于对AZT类耐药者。由于本身用药后6~20周,病毒变异对其产生耐药,因此临床很少单独应用。
1700635040
1700635041
3.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ase inhibitors, PI)
1700635042
1700635043
这类化合物与前两类不同,它不仅抵抗病毒的初期感染,还阻止病毒复制后期在慢性感染细胞内复制。蛋白酶抑制剂是一个对称的同源二聚体,它可在gag、gag-pol多肽前体之间裂解,通过设计仿HIV蛋白酶结晶肽结构的蛋白酶抑制剂模型化合物,能使宿主细胞合成不成熟的病毒颗粒,并阻止再感染新细胞。常用的有SAQ(sequinavir)、SC-52151、Ro 31-8950、Ro 24-7429、1592号、nelfinavir、Ritonavir、Indinavir, 体外实验对HIV-1、HIV-2均有效,能抑制急性和慢性感染细胞中HIV复制。其血浆中降低病毒滴度作用比AZT强,常与AZT、DDC等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1700635044
1700635045
4.Tat抑制剂
1700635046
1700635047
Tat为HIV-1编码的调节基因,某些药物如阿普唑仑衍生物可抑制Tat, 对HIV前病毒DNA有抑制作用,体外证明对HIV-1、HIV-2和AZT耐药株有效,用药剂量不详。
1700635048
1700635049
5.其他
1700635050
1700635051
整合酶抑制剂已在美国上市,重组可溶性CD4与免疫球蛋白IgG复合物(rsCD4-IgG),可阻止HIV-1与T淋巴细胞结合而避免感染。TNFα抑制剂、IFN-α及抗氧化剂对HIV均有一定作用。此外,唾液、乳汁中发现有灭活式凝集HIV的因子,体外有抗HIV-1复制作用,可用于制成表面用药。
1700635052
1700635053
(二)各种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治疗
1700635054
1700635055
1.抗原虫治疗
1700635056
1700635057
1700635058
(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剂量为2片2~4次/d,长期服用副作用有:发热、周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如用药7~10d效果不佳者应改药或加用其他药,最新研究发现,卡泊芬净对卡氏肺孢子虫有效。
1700635059
1700635060
1700635061
(2)喷他脒(pentamidine) 有效率为60%~80%,对复方磺胺甲唑无效者,喷他脒效果也差,副作用有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低血糖、低血钙及肝功能异常。目前国外采用雾化吸入喷他脒,对轻症的感染效果好。
1700635062
1700635063
(3)弓形虫病
1700635064
1700635065
1700635066
常用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联合治疗,副作用有药物疹、发热及骨髓抑制引起的周围白细胞减少(可口服叶酸预防),亦可用乙胺嘧啶加复方磺胺甲唑或加林可霉素,最近有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报道。
1700635067
1700635068
(4)隐孢子虫肠炎 口服乙酰螺旋霉素或阿奇霉素,亦可用甲硝唑和林可霉素,服药后可减轻症状,但不能清除原虫体。
1700635069
1700635070
2.抗真菌治疗
1700635071
1700635072
(1)隐球菌脑膜炎 首选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常与5-氟胞嘧啶合用,前者副作用有肝肾功能受损、低血钾和心肌受损等。亦可联用两性霉素B加氟康唑。
1700635073
1700635074
(2)念珠菌性口腔炎和咽炎 轻者可用制霉菌素加甘油局部涂擦,重者可口服氟康唑。
1700635075
1700635076
(3)组织胞浆菌病 常经活组织检查后病理诊断,治疗同隐球菌脑膜炎。
1700635077
1700635078
3.抗机会性病毒治疗
1700635079
1700635080
(1)疱疹病毒感染 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引起皮肤黏膜和生殖器局部感染,亦可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治疗可用阿昔洛韦,轻者口服0.2g每日5次,重者可静滴800~1200mg/d,分次给药,疗程2~4周,副作用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可逆转。
1700635081
1700635082
(2)肝炎病毒感染 AIDS患者常合并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试用干扰素,对早期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约30%~40%。
[
上一页 ]
[ :1.7006350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