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03698e+09
1700703698 (4)盲肠下位 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后内侧,阑尾的尖端指向外下方,阑尾全长位于右髂窝内(故又称髂窝位阑尾)。此型阑尾周围炎症易导致髂窝脓肿。
1700703699
1700703700 (5)腹膜外位 阑尾位于盲肠与髂肌之间。除与回肠、盲肠后位阑尾同样具有因部位深在而致症状隐匿的特征外,还因位于腹膜之外,给手术中寻找阑尾带来一定困难,应首先确认盲肠,并循结肠带追踪。
1700703701
1700703702 (6)高位阑尾 因先天性发育异常,盲肠下降不全而致阑尾居于肝的下方(故又称肝下位阑尾)。此型阑尾急性发炎时,其症状和体征局限于右上腹区,极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尤其当感染累及肝,导致非特异性肝炎和黄疸时,更增添了鉴别诊断的困难。
1700703703
1700703704 4.门静脉系与临床
1700703705
1700703706 (1)门静脉血液流入肝内的走向 门静脉在肝门横沟处分为左、右支入肝。来自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液大部分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而肠系膜下静脉与脾静脉的血液多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半肝。临床上某些疾病多见于左半肝,而另一些疾病则多见于右半肝。例如,阿米巴原虫的侵袭主要见于右侧半结肠,因此,可沿肠系膜上静脉向上侵入右半肝,故阿米巴性肝脓肿多发生在右半肝;血吸虫肠道病变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最多,因此血吸虫卵可随肠系膜下静脉而入左半肝。
1700703707
1700703708 (2)脾肾静脉吻合术 脾静脉与左肾静脉之间关系极为密切,两者的走向呈现出或平行、重叠,或交叉成角的邻近关系,故对脾肾静脉分流术具有重要意义。
1700703709
1700703710 (3)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术 为治疗肝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胃网膜右静脉常与右结肠静脉汇合成Henle干。此干汇入点至回结肠静脉注入点间的一段肠系膜上静脉,称外科干,长2.5cm以上,外径平均为0.8cm,外科干中段紧靠下腔静脉前方,对门静脉高压症施行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分流手术提供了有利的解剖学基础。因此,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肠系膜上静脉的外科干与下腔静脉之间进行搭桥术或直接吻合术以缓解门静脉高压症。
1700703711
1700703712 【实验拓展】
1700703713
1700703714 1.临床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呕血、便血、腹水、脾肿大等症状?
1700703715
1700703716 2.阑尾位置的不同,其发炎时体征和症状各有何表现?
1700703717
1700703718 3.肝脓肿破裂,为什么会导致继发性阑尾炎?
1700703719
1700703720 人体解剖学实验 [:1700697788]
1700703721 实验16 腹膜后间隙的解剖
1700703722
1700703723 【实验目的】
1700703724
1700703725 1.了解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境界与交通。
1700703726
1700703727 2.掌握肾脏的位置与毗邻;掌握肾蒂内的结构及排列关系;了解肾段的划分;熟悉肾的血管和被膜;了解肾的淋巴。
1700703728
1700703729 3.熟悉输尿管腹部的行径。
1700703730
1700703731 4.了解肾上腺的毗邻和血管。
1700703732
1700703733 5.掌握主动脉腹部及分支。
1700703734
1700703735 6.掌握下腔静脉及属支。
1700703736
1700703737 7.熟悉腰丛的位置和主要分支。
1700703738
1700703739 8.了解腰交感干。
1700703740
1700703741 9.了解乳糜池的位置和合成。
1700703742
1700703743 【实验内容】
1700703744
1700703745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介于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下至骶岬,两侧向外连于腹膜下筋膜。此间隙借两侧腹膜下筋膜向上经腰肋三角与后纵隔相通,向下与盆腔腹膜后间隙相连。
1700703746
1700703747 此间隙内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等重要结构。
[ 上一页 ]  [ :1.7007036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