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2353e+09
1700723530 所谓“循经感传现象”,是指在针灸操作时,病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常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在针灸的古书中,这种感觉称为“气感”或者是“得气”。如果针刺“得气”,就说明成功,“得气”时,不但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大夫也会感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1700723531
170072353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循经感传现象”有一点像民意测验,是对某种主观感觉的调查,在这种调查中,虽然也有人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但是,成千上万的人说同样的谎话,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这种研究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也是允许的。
1700723533
1700723534 同时,这一项目中的调查方法也按现代科学的标准进行了标准化。这种“气感”是用低频电子脉冲来诱发的。仪器用的是3~5毫米直径的银质电极,放在“井穴”上,“井穴”一般在手指或脚趾尖上;或放在“源穴”上,“源穴”一般在腕或踝的关节处。在调查中,大多数大夫采用这种标准化的电刺激方法,但也有些大夫用手压或用普通毫针来刺激穴位,还有些既不选用“井穴”也不选用“源穴”,而是选用其他的穴位。
1700723535
1700723536 除了刺激方法之外,“气感”的级别也设法标准化,从而便于统计学处理。调查结果表明,在这63,228人中,78%的人受试者出现了“循经感传现象”。也就是说,有40,000多位受试者有了这种感觉。显然,要说40,000多人都是骗子或傻子,实在有点困难了。同时,根据医学和药物学的经验,“安慰剂效应”的有效率最多只有25%,而78%是远远高于“安慰剂效应”所能达到的效果的。
1700723537
1700723538 第三阶段:超越古人的局限性,问古人没有问过的问题
1700723539
1700723540 事实上,这个“循经感传现象”项目的结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标。许多参加这一项目的大夫和研究人员,都趁此机会问了许多古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自己在实验中进行考查,得了许多非常重要的结果,澄清了经络理论中许多不够清晰的概念,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包括找到人体内这一“看不见的彩虹、听不见的音乐”,而铺平了道路。
1700723541
1700723542 古书的记载是否有错误?
1700723543
1700723544 有些“循经感传现象”项目的研究人员,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古书所记载的经络位置是否完全正确?”
1700723545
1700723546 从许多“循经感传现象”的观察结果来看:在人体的四肢,感传线基本上与经络线一致;但是在躯干部,就可以观察到感传线与经络线之间的不一致;而在头部,两者之间的差别就相当大了(图5-2)。
1700723547
1700723548
1700723549
1700723550
1700723551 图5-2 100例受试者膀胱经上感传线路的叠加(胡翔龙,1990)
1700723552
1700723553 还有,虽然多数人的感传线路很相似,但有时个体差别可以很大。
1700723554
1700723555 “循经感传线路”的稳定性及可变性
1700723556
1700723557 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经络线是否是像血管和神经一样有固定不变的位置?
1700723558
1700723559 观察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有时感传会完全离开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图5-3)。
1700723560
1700723561 其实,这种现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另一方面,“气至病所”现象也表明,要想通过解剖学的方法,找到像血管或神经纤维那样固定的管道系统,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然而,许多经络研究人员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
1700723562
1700723563 在某些特殊的病例中,甚至可以观察到经络线路的大幅度变化(图5-4)。
1700723564
1700723565
1700723566
1700723567
1700723568 图5-3“循经感传线路”直奔病灶所在地(李定忠,1994)
1700723569
1700723570 a. 脾脏疾病患者 b. 肝脏疾病患者
1700723571
1700723572 所以,经络完全不是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固定的管道。至于针灸教科书中所画的经络图,所描写的明确位置,只是给初学者用的,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说明图。其实,有经验的针灸师都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至于“气至病所”和“阿是穴”等经穴位置的移动,更是每一个针灸师都知道的。可惜,教科书上的这种简化图解和说明,还是误导了许多对针灸很感兴趣,甚至想从事这方面研究,但又对此情况了解不深的科研人员。当然更误导了那些本来对针灸就是雾里看花的西方科研人员。所以,他们才天真地想“按图索骥”,按照针灸书上的图,去找出里面的管道来。
1700723573
1700723574
1700723575
1700723576
1700723577 图5-4感传线路的大幅度变化(李定忠,1994)
1700723578
1700723579 “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这个问题还作出了定量的描述。这个项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86.7%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的经络图一致的,而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下,即使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1~2厘米的漂移。
[ 上一页 ]  [ :1.700723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