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23580
1700723581
从“循经感传现象”研究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结论:首先,经络不是古人面壁虚构出来的神话,它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有“功能”,即使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结构”基础是什么。第二,通过这一项目,我们知道了,古书上所记载的经络图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不是绝对没有错误。第三,经络的线路有可变性,并且在一些特殊的病理条件下,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所以,经络就不可能像血管或神经那样,具有固定的解剖结构。
1700723582
1700723583
“循经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
1700723584
1700723585
在古书中,并没有记载经络线的宽度和深度,只是画了一条细细的线。所以,许多科研人员和大夫就借“循经感传现象”这一研究项目,对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进行了观察。
1700723586
1700723587
对大多数人来说,感传线路并不像古书经络图上画的那样,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一条有中间部和边缘部的宽带(图5-5a)。中间部是比较窄的,为1~2毫米;而边缘部则比较宽,为2~5毫米。感传路线所处的深度则随部位而有所不同。在肌肉丰厚的地方位置较深,在肌肉浅的地方似乎就在皮下。
1700723588
1700723589
另一个可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是:当我们把毫针离开穴位中心点刺激时,感传线路也会作相应的平行漂移(图5-5b)。
1700723590
1700723591
1700723592
1700723593
1700723594
图5-5沿着肺经的实际感传线路(刘澄中,1985)
1700723595
1700723596
“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
1700723597
1700723598
与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不一样,“循经感传”是双向的,针刺激之后,“气感”同时往向心和离心两个方向爬行。“循经感传”的爬行速度也相当慢,只有每秒1~20厘米(图5-6)。比每秒2~120米的神经传导要慢得多了。所以,“循经感传”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神经传导。
1700723599
1700723600
耳针和“循经感传”
1700723601
1700723602
在“循经感传现象”这一项目中,有的研究人员也用耳针来刺激感传。也就是说,如果要诱导一条经络的“气感”,并不一定要在这条经络的井穴、源穴或这条经上的其他主要穴位上进行刺激;而是可以刺激耳朵上的相应穴位。当刺激耳穴时,气感首先在耳郭内循行,然后跨过耳郭,进入对应的经络。
1700723603
1700723604
1700723605
1700723606
1700723607
图5-6“循经感传”的速度分布
1700723608
1700723609
温度和药物等对“循经感传”的影响
1700723610
1700723611
在这一项目中也观察到,许多其他因素都会影响到“循经感传”的出现频率和强度。例如温度,尤其是热水浴,可以大大增加“循经感传”的出现频率和强度。此外,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Co A)、细胞色素C和某些中药都能增强“循经感传”的出现频率和强度。气功也有相似的效果。
1700723612
1700723613
“循经感传现象”真的是在身体中,还是只在大脑皮层里?
1700723614
1700723615
通过这一大项目的研究,很少有人再怀疑“循经感传现象”的真实性。然而,这种感觉到底是真的发生在身体内、在经络内,还是只在大脑内呢?
1700723616
1700723617
于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学派:一种是“中枢假说”学派,另一种是“外周假说”学派(图5-7)。
1700723618
1700723619
1700723620
1700723621
1700723622
图5-7“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假说”和“中枢假说”
1700723623
1700723624
“中枢假说学派”(图5-7右)认为:“循经感传现象”只是大脑皮层的一种活动。当针刺在身体的某一个穴位中时,在大脑皮层的对应点上就产生了一个兴奋灶。而这个中枢兴奋又扩散到邻近的区域,这个受扩散影响的区域就是所谓“气感”所能到达的线路和区域。
1700723625
1700723626
虽然由于大脑实验的困难,这种说法不容易证实,但毕竟是一种美丽的假说。生理学家W. J. S. Krieg为此画了一张很美丽的图,把人的体表分成了12个区带,对应于12条重要的经络和相应的大脑皮层(图5-8)。
1700723627
1700723628
1700723629
[
上一页 ]
[ :1.700723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