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2479e+09
1700724790
1700724791 “顺势疗法”药物的作用机理
1700724792
1700724793 英国物理学家史密斯(Cyril Smith)指出,在水中有许多微小的“相干区间”(coherence regions)。在这些“相干区间”中,“顺势疗法”药物的信息可能以微小驻波的形式贮存在这些“相干区间”中。这些微小的“相干区间”就如图10-3中的2号音叉,它能吸收能量,也就是通过共振来吸收病人体内的不健康信息。
1700724794
1700724795 当然,图10-3中的两个音叉之间还只是“单频率共振”(single-resonance)关系。事实上,德国古典医学“顺势疗法”药物和病人之间却是“多频率共振”(multi-resonance)。这个“多”,还不是几个或几十个频率的组合,而是上百、上千、上万个不同频率的组合,甚至更多。所以,药物就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可以传递极为微弱的信号。
1700724796
1700724797 事实上,在史密斯所说的“相干区间”内,有成千上万,几乎是无穷多的微小的“振子”(oscillators),就如成千上万个微小的音叉,它们可以通过振动来保存信息,也可以通过共振来吸收能量和信息。由于这种微小的“振子”的振幅非常之小,所以衰减也非常之慢,所以,“顺势疗法”药物中的振动信息就可以长期保存。但是,当温度超过70℃时,这种“相干区间”就会被破坏,药物就会失效。
1700724798
1700724799 什么是“信”?(What is belief?)
1700724800
1700724801 东方人和西方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典型的西方问题是“什么是真实的?”(What is reality?)。就在这种穷根究底的问题之下,就在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的激励下,现代科学才一步一步地、扎扎实实地发展进来。
1700724802
1700724803 而典型的东方问题却是“你信不信?”(Do you believe it or not?)这个问题好像有点不太负责。也许,正因为提问题的方式不同,所以现代科学就产生在西方,而没有产生在东方。
1700724804
1700724805 我虽然是在东方长大的东方人,但还是生得晚了一点,从小上的已经不再是“私塾”,读的也不是“四书五经”;而上的是所谓“洋学堂”,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学的是“数理化”,深受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以,记得20多年前,当第一次听到别人问我“你信不信气功?”时,我有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并且想:“你应该问我气功是否真实才对,怎么好问我信不信。难道我信了,气功就真实;我不信,它就不真实吗?”
1700724806
1700724807 然而,过了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步意识到:其实,“你信不信?”这个问题,要比“什么是真实的?”这个问题,要更深刻得多。事实上,两千年前在西方写下的《新约圣经》就非常强调“信”的重要,并明确地说过:“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只不过是近几百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自以为能够把握世界的“真实图像”(the reality)。
1700724808
1700724809 不过,真正的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大师们,倒是从来没有高估过自己的能力。例如,德国的物理学家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9—1961)都已经发现,对于人类来说,并不可能得到世界的真实图像,我们科学家所能做的,只是对我们的感觉,对我们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一个没有内在矛盾的解释。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science)。
1700724810
1700724811 在这样一个感觉、数据的组织和分析过程之中,“信”(belief)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例如,你首先得“信”老师给你的教导。你还得“信”你的仪器给你的信号是真实的……
1700724812
1700724813 所以,说来也滑稽,“什么是真实的?”(What is reality?)这个问题,就如本书第二章所说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假说”一样,尽管也是一种错误的问题和信念,但是却成了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种动力。
1700724814
1700724815 当然,这样本源性的问题也不是本书讨论的重点。但是,无论是气功师还是心理学家,都明白“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一基本工作原理。甚至最传统的药物工作者也知道,“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有时可达25%的有效率。也就是说,只要病人相信,就是吃吃面粉团子,也能治好25%的疾病。所以,即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离不开“信”这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又怎样来解释这个“信”呢?
1700724816
1700724817 从“共振”的角度来看,“信”就是一种“调谐过程”(tuning procedure)。再简单地说,“信”就如电视机的选台过程。例如,当您的电视机选择了第一频道,就是与第一频道产生了共振,也就是它“信”了第一频道。对第一频道说的话句句爱听,而对所有其他的频道都堵上耳朵,一点也不要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一频道就成了您的电视机的“宗教信仰”。当然,您可以把您的电视机从第一频道转换到第二频道,这时,您的电视机也就改变了它的“宗教信仰”。
1700724818
1700724819 回顾人类的历史,您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力量,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回想到历史上以及当今世界上的可怕的宗教战争、血腥残忍的革命战争以及有关的恐怖主义活动等,您更可以看到,当信仰的力量被引向暴力时,会产生多么可怕的效果。所以,今后无论在生物学中还是在医学中,我们都不能不充分考虑到共振的威力和后果。错误的共振不但会导致社会的灾难,也会导致身体和人生的灾难。所以,正确的共振也就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选择了。通俗地说,正确的“信”,还真是人生幸福的核心所在,也是世界和平和幸福的核心所在。
1700724820
1700724821
1700724822
1700724823
1700724824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1700722402]
1700724825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第十一章 “佛光”的科学研究:从宗教概念到临床应用
1700724826
1700724827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从天降下,披着云彩,头上有虹,脸面像日头,两脚像火柱。
1700724828
1700724829 《启示录》10:1
1700724830
1700724831 在许多宗教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在圣者的头上,环绕着神圣的“光环”。在佛教中,称为“佛光”。
1700724832
1700724833 不过,对于许多像我这样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佛光”这种说法。我原来想:这不过是那些善男信女们,带着善良的愿望,用来美化和装潢他们所崇拜的圣者,不必当真。
1700724834
1700724835 然而,当我到了德国,到了俄罗斯,看到了生物物理的同行们所做的实验,我才不得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
1700724836
1700724837 也许,我还得从20世纪的80年代的中国开始回忆。那时,神州大地上的“气功热”方兴未艾。就像其他科学工作者一样,我也对这一运动的规模和热度感到吃惊。然而,我也并不太关心这种事。因为就如当时许多学者的看法一样。我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造神运动”吧。
1700724838
1700724839 说实话,尽管我能十分理解当时中国人的心态,但我对这场运动还是相当反感的。因为在这场“造神运动”中,真是不乏大大小小的骗子。
[ 上一页 ]  [ :1.700724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