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24995
1700724996
不过,对“经络”的现代科学理解就比“丹田”或“光轮”又要难多了。因为,“聚焦”已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老概念了,已经是经典光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大家在初中时就学过了。当我们说:“丹田”就是“聚焦中心”时,大家对“聚焦”这个单词早已很熟悉了。所以,前面的几张图和几段话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1700724997
1700724998
然而,当我们说“经络”是干涉图上的条纹,而这张干涉图又是驻波叠加而成的,是一个电磁场的耗散结构时,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了。
1700724999
1700725000
“干涉”和“驻波”是在大学物理中才开始学到的,而“耗散结构”在物理学中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有30多年的历史,比经络的研究还要年轻得多。所以,即使在一般大学的物理学教科书中,也没有“耗散结构”这个单词。甚至许多老一点的物理学家也没有学过,而生物学家和医生当然就更陌生了。
1700725001
1700725002
换句话说,“经络”本质涉及非常新的物理概念——“耗散结构”,并且还是肉眼不可见的“耗散结构”。所以,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耗散结构”的概念,因为这是对于解读本书是不可少的,希望读者更能耐心地阅读和消化这些章节。
1700725003
1700725004
“佛光”的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
1700725005
1700725006
当然,从理论物理的角度来说,人体内电磁场耗散结构的存在,是不容怀疑的。真正的困难,只是如何从实验测出来;以及从众多的实验数据中,如何理性地认识到这个电磁场耗散结构的存在。
1700725007
1700725008
前面我们把“佛光”分成人体周围的“佛光”和人体内部的“佛光”。从技术上来说,测定人体周围的“佛光”已经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了,除了本书引用的几个例子之外,测定生物超微发光、红外线和微波方面的文献资料已经数以万计了。
1700725009
1700725010
然而,测定人体内部的“佛光”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它是与化学身体混在一起的。更难的是,不管任何探头进入体内,都是对体内电磁场的一种严重干扰,当然更不能把人体解剖开来测量了。于是,这种研究工作就与地球物理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一样,只能在表面进行了。
1700725011
1700725012
所幸的是,根据物理学原理,电导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所以,从体表的电导分布就可以得到体内电场分布的许多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体表电导测量,来看到体内“佛光”的大体形状。所幸的是,中国的古人已经在针灸书上把这个“内在佛光”的形状用所谓的“经络图”粗略地画了出来。
1700725013
1700725014
还有,“基里安摄影技术”所得到的“人造佛光”也与人体表面的电场分布有关。而“基里安摄影技术”也证明了中国古人所发现的所谓“经络系统”也就是“内在佛光”的一种近似描写。
1700725015
1700725016
其实,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最难测定的倒是体内的“丹田”或“光轮”。尽管中国和印度的古人早就通过直觉“悟”到了。但作为科学家,我们还得再耐心地等待技术上的进步。
1700725017
1700725018
从理论上来看,“体外佛光”和“体内佛光”的存在都是不容怀疑的问题,难的是数据分析,难的是如何从这些测定数据中得到临床上有用的信息。与“化学身体”中的分子测定不一样,我们常用的“还原论”(reductionism)方法在这儿都不适用了,也就是说,所有研究简单系统的数学工具都不太管用了。因为“佛光”中的信息太丰富了,但又不能用解剖刀或超速离心机来分离这种丰富的信息。
1700725019
1700725020
所幸的是,许多天才的数学家又发明了一些处理含有无限元的复杂系统的数学工具,于是我们就又可以定量地来处理从“佛光”测量中得到的复杂数据,从而定量计算出人体“心身系统”(mind-body system)的和谐程度。而这将是本书第五篇中将要讨论的主题。
1700725021
1700725022
1700725023
1700725024
1700725026
看不见的彩虹:人体的耗散结构 第十二章 “拆分论”的尽头,黄金时代的开头
1700725027
1700725028
因为伟大的时代顾名思义就是转折的时代。这是急剧变革的时代,旧观念和旧制度迟迟不愿退出历史,而新观念和新制度则逐渐而痛苦地成长起来。世界历史上所有的黄金时代都是紧张和恐惧的时代,伯里克利的雅典、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无不如此……当今时代同样如此……只是当今时代的变革不仅仅影响像英国这样的小岛以及像希腊或意大利这样的狭小半岛,而是影响整个地球及其所有的居民。
1700725029
1700725030
斯塔夫里阿诺斯(Lefen Stavrianos)
1700725031
1700725032
美国历史学家、《全球通史》作者
1700725033
1700725034
拆分论的尽头
1700725035
1700725036
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现代生物学对医学的发展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现代生物学的基本思想是“拆分论”(reductionism)。
1700725037
1700725038
“拆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拆分论”基本思想就是一个字“拆”,即把一个复杂系统拆开来,拆成许许多多小零件,一个一个地进行研究。正如普里高津说的,西方人的思维就是一个“拆”,西方人的强项也就是一个“拆”。这种“拆”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但现在这种“拆”的思想已经成了现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年轻的科学家,从一开始就要学会“拆”。例如,要学会如何把一个力在一个三维坐标系中“拆”成在3个方向的3个力的分量。在研究复杂系统时,更是要学会如何把一个最重要因素从众多的因素中分离出来,也就是分“拆”出来。同时,还要把一个系统从它复杂的环境中分离出来,也就是分“拆”出来。
1700725039
1700725040
这种“拆”的思想非常典型地表现在医学和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尤其是对人体的研究工作中(图12-1)。用“拆分论”研究人体的第一步就是解剖学。也就是把人体用解剖刀“拆”开来,拆成一个一个器官。解剖学的下一步是组织学,就是把器官再“拆”成一组一组的细胞。组织学的下一步是细胞学,就是把细胞再进一步“拆”成不同的细胞器。细胞学的下一步是分子生物学,也就是把细胞和细胞器再“拆”成大大小小的分子。许多研究人员深信,只要我们把身体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搞清楚了,我们也就可以解决医学中的所有问题了。
1700725041
1700725042
1700725043
1700725044
[
上一页 ]
[ :1.7007249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