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29470
[提要] 概言几种病脉。
1700729471
1700729472
[浅释] 一般来讲,脉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弦为肝逆,紧为寒盛,滑为痰壅,涩为血滞。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一脉而主数病,也有数种病而见同一脉象。譬如弦脉主肝胆病,但疟疾、痰饮病亦多见弦脉;紧脉主寒,但疼痛的病人也可出现紧脉;涩脉固为血少而滞,但在寒湿痹痛,或怀孕初期,也常见到涩脉。因此必须脉证合参,不能单纯以脉断证。
1700729473
1700729474
[选注] 成无己:为人病者,名曰八邪,风寒暑湿,伤于外也,饥饱劳逸,伤于内也。经脉者,营卫也;营卫者,阴阳也。其为诸经脉作病者,必由风寒暑湿伤于营卫,客于阴阳之中。风则脉弦,寒则脉紧,中暑则脉滑,中湿则脉涩;伤于阴则脉沉,伤于阳则脉浮。所以谓之残贼者,伤良曰残,害良曰贼,以能伤害正气也。
1700729475
1700729476
张隐庵;合下两节,言脉有残贼,脉有灾怪。为诸脉作病,名曰残贼;变异无常,名曰灾怪也。夫脉弦则为减,脉紧则为寒,脉浮为虚,脉滑为实,沉为纯阴,涩则无血,故弦紧浮滑沉涩六脉,皆为残贼之脉,能为诸脉作病,此其所以为残贼也。
1700729477
1700729478
黄坤载:残贼者,残害而贼克之也。脉弦紧浮滑沉涩,木旺则脉弦,土虚者忌之;水旺则脉紧,火虚者忌之;表盛则脉浮,里虚者忌之;里盛则脉沉,表虚者忌之;血盛则脉滑,气虚者忌之;气盛则脉涩,血虚者忌之。此六脉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
1700729479
1700729480
[按语] 成氏论六脉主病侧重外因,张氏则侧重于病机变化,着重点虽有不同,但都合情合理,因此,都有参考价值。黄氏更举出何病当见何脉,何脉当忌何证,说得很为具体,对原文亦颇有发挥。
1700729481
1700729482
问曰:脉有灾怪,何谓也?师曰:假令人病,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因为作汤。比还送汤如食顷,病人乃大吐,若下利,腹中痛。师曰:我前来不见此证,今乃变异,是名灾怪①。又问曰:何缘作此吐利?答曰: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47)
1700729483
1700729484
词解 ①灾怪:指药证相符,服药反而病情加剧.是其灾可怪,因名灾怪。
1700729485
1700729486
[校勘] “何谓也”《脉经》作“何谓”。“与”《脉经》作“脉与病”。“如食顷”《脉经》作“之时”。“病人乃大吐”《脉经》作“病者因大吐”。“师曰”《脉经》作“因问言”。“我前来”《脉经》作“我前来脉时。”“今乃变异,是名灾怪”《脉经》作“今反变异者,是名为灾怪”。“又问曰”《脉经》作“因问”。“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故为灾怪耳”《脉经》作“或有先服药,今发作,故为灾怪也”。“故为灾怪”成本作“故名灾怪”。
1700729487
1700729488
[语译] 问:脉有灾怪,这是什么意思?老师答:假使一个病人,脉象与证候都符合太阳病,因而给予治太阳病的汤药。回家后服汤药大约一顿饭时间,病人就出现大吐,或下利腹痛等证。医师说我先前来诊病时并无此证,现在忽然发生这样异常的变化,这名叫灾怪。又问:什么缘故现在发生呕吐腹泻?回答说:或许在前些时候,曾经服过其他的药,而现在发生了作用,所以会出现灾怪情况。
1700729489
1700729490
[提要] 示人问诊必须详细,一旦发生灾怪情况,应究其因而切勿忽视。
1700729491
1700729492
[浅释] 用发汗解表方药治疗典型的太阳病证,照理服药后应该病情减轻;今服药仅有吃一顿饭的时间,却猝然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异常变证,这种灾害实为可怪,因而谓之灾怪。何以会发生这种变化?前两方面原因,一是病家未能将曾服过的方药告诉医生,使得医生不能全盘掌握;另一是医生的疏忽大意,没有问清病人的治疗经过,遂致发生灾怪情况,实际是旧时服药所致。这就说明医生临床时,问诊必须详细周到,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易发生医疗事故。
1700729493
1700729494
[选注] 成无己:医以脉证与药相对,而反变异,为其灾可怪,故名灾怪。
1700729495
1700729496
张隐庵:脉得太阳与形证相应者,如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此脉与形证之相应也。大吐,下利,腹中痛,前来原无此证,今卒然变异,是名灾怪。或有旧时服药,今乃发作者。言送汤如食顷,所投之药,未周于经,故必旧时服药之故矣。
1700729497
1700729498
《金鉴》:脉有灾怪,为因药而变灾怪也……望问固医家之事,亦须病人毫无隐讳,方能尽医所长。仲景为病家服药未告于医,医失问先服何药,故出此条以示戒耳。
1700729499
1700729500
[按语] 《医宗金鉴》认为本条是仲景设辞示例告诫后人,临床应该详细问诊,病家亦须悉心与医生合作,不能有所讳隐,皆颇为中肯,突出了本条的精神实质。
1700729501
1700729502
以上条文(44~47)内容大意:
1700729503
1700729504
1700729505
1700729506
1700729507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48)
1700729508
1700729509
[校勘] “此是肝脏伤”成本无“此”字。
1700729510
1700729511
[语译] 问:东方肝脉的形象怎样?老师答说:肝于五行属木,于六气属厥阴,所以其脉来微弦濡弱而长,这是肝的平脉。若肝病而见濡弱的脉,即容易痊愈;如果纯见弦象,多属不治之候。怎样知道的呢?因其脉象弦直,这是肝脏损伤,所以知为不治的死候。
1700729512
1700729513
[提要] 讨论肝脏的平脉、病愈脉及死脉。
1700729514
1700729515
[浅释] 四时分主五脏,各有本脉,而皆以胃气为本。胃气少就是病象,若无胃气,病即危险。所谓脉有胃气,也就是脉象和缓悠扬的意思。这里以肝脉为例,谓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的平脉;假令得纯弦脉者死,这和《难经》上“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正是同一意义。无胃气,即是真脏脉见,所以主死。
1700729516
1700729517
[选注] 成无己:《难经》曰:“春脉弦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脉来濡弱而长,故曰弦。”是肝之平脉,肝病得此脉气,为肝气已和也。纯弦者,为如弦直而不软,是中无胃气,为真脏之脉。《内经》曰:“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
1700729518
1700729519
张隐庵:夫五脏外合五行,故曰肝者、木也;五脏上合三阴,故曰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而得木体之条达也。肝病自得濡弱者,得胃气也,故愈;得纯弦脉者,不得胃气也,故死。“平人气象篇”曰:“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此之谓也。
[
上一页 ]
[ :1.700729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