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30837e+09
1700730837 (5)泻五脏之热,计十穴:心俞、肝俞、肺俞、肾俞、脾俞(各二穴)。
1700730838
1700730839 [选注] 成无己:五十九穴者,以泻诸经之温热。《针经》曰:“热病取之诸阳五十九穴,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而补其不足。”
1700730840
1700730841 汪苓友:盖以热邪之气注入经络,一时汤药不能取效,非针则无以泄其热,况仲景亦有刺风池、风府、期门等法,学医者所当究心。
1700730842
1700730843 [按语] 用针刺法治疗温病,主要取其泄热,二氏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汪氏认为针刺法专用于热邪之气注入经络,则不够确切。人体的经络与内脏密切关联,是有机的整体,怎么能割裂开来。
1700730844
1700730845 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①也。(106)
1700730846
1700730847 词解 ①中髓:损伤骨髓。
1700730848
1700730849 [语译] 又人身的孔穴,共有三百六十五个,其中有三十个穴位忌灸,七十九个穴位忌用针刺,如果误用了艾灸或针刺,就会发生灾害,并且会伤及骨髓。
1700730850
1700730851 [提要] 应当了解禁灸忌针的穴位,不可误灸误针,以避免损害身体。
1700730852
1700730853 [浅释] 禁针禁灸的孔穴,大都分布在邻近重要器官或内脏的部位,应当慎用针灸,否则,容易发生严重的损害,甚或导致死亡。“中髓”是指伤及骨髓,乃误灸误刺比较常见的后果之一。究竟是哪些孔穴,文中没有交待,可以参考针灸方面的专著。
1700730854
1700730855 [选注] 成无己:穴有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其灸刺之禁,皆肉薄骨解之处,血脉虚少之分,针灸并中髓也。
1700730856
1700730857 [按语] 成氏非针灸专家,只能大概言之。
1700730858
1700730859 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107)
1700730860
1700730861 [语译] 凡脉见四损的,三日之内死,正常人呼吸四次,而病人的脉搏一跳的,叫做四损;脉见五损的,一日之内死,正常人呼吸五次,而病人的脉搏一跳的,叫做五损;脉见六损的,一时之内死,正常人呼吸六次,而病人的脉搏只有一跳的,叫做六损。
1700730862
1700730863 [提要] 损脉的预后。
1700730864
1700730865 [浅释] 正常人的脉搏,一呼时两跳,一吸时两跳,所以一呼一吸之间,大约跳动四次。呼吸许多次,而脉才跳动一次的,名为损脉,标志着脏气损伤,所以预后极其不良。脉搏间歇的时间愈长,则死亡愈快,因此有四损三日死,五损一日死,六损一时死的不同。这样的损脉,后世的医案还未看到记载,只能存参备考。
1700730866
1700730867 [选注] 成无己:四脏气绝者,脉四损;五脏气绝者,脉五损;五脏六腑俱绝者,脉六损。
1700730868
1700730869 [按语] 成注似颇有理,但纯出于推论,难以令人真正信服。
1700730870
1700730871 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108)
1700730872
1700730873 [语译] 脉象有力而身上怕冷的,是因为感受寒邪;脉虚无力而身上发热的,是因为感受暑邪。
1700730874
1700730875 [提要] 伤寒和伤暑的脉证特点。
1700730876
1700730877 [浅释] 寒邪伤形,表阳被遏,里气不虚,所以脉盛有力,而身上恶寒。暑邪伤气,暑热外盛,里气虚弱,所以脉虚无力,而身体大热。这与《素问·刺志论》所说“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的精神是一致的。气盛故脉盛,气虚故脉虚。张景岳说:“阴邪中人,则寒集于表,气聚于里,故邪盛实而身本因寒也;暑邪中人,则热触于外,气伤于中,故正气疲困而热无寒也,此夏月寒暑之明辨。”可作进一步理解的参考。
1700730878
1700730879 [选注] 成无己:《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脉实血实,脉虚血虚。”寒则伤血,邪并于血,则血盛而气虚,故伤寒者,脉盛而身寒。热则伤气,邪併于气,则气盛而血虚,故伤暑者,脉虚而身热。
1700730880
1700730881 [按语] 成氏引用《内经》脉为血之府的理论来解释脉之盛虚,并从而推导出伤寒气虚,伤暑气盛,与《素问》“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的说法完全相反,征之临床,伤寒并不气虚,伤暑并不气盛。其实此节内容仍是源于《素问》,仅是改“气”字为“脉”字而已,一个字的变换,竟发生这样大的歧义,这当是叔和始料未及的。
1700730882
1700730883 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者,死。(109)
1700730884
1700730885 [语译] 脉的尺部寸部都盛实有力,而又大汗出,病仍不减的,为死候。
1700730886
[ 上一页 ]  [ :1.70073083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