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31562e+09
1700731562
1700731563 [语译] 太阳病头痛,到了七日以后,自然痊愈的,这是因为太阳病程已尽的缘故。假如病还未愈,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以针刺足阳明的穴位,使邪不得内传,就能痊愈。
1700731564
1700731565 [提要] 太阳病自愈机转及预防再经的方法。
1700731566
1700731567 [浅释] 太阳病头痛,既然称太阳病,就应当具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脉证,单举头痛,是一种省文。七日以上自愈,则七日之内,邪气仍在太阳经可知。本论第七条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内经》上也有“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的记载,说明病经七日,已经正胜邪却,所以有自愈的可能。以行其经尽,是指邪气在太阳经逐渐减退而消失。不应理解为邪气传遍六经,如果按照计日传经的说法,那么,六日厥阴,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决没有自行痊愈的道理,临床上也决不会有这种情况。若欲作再经,指太阳病经过第一个病程未愈,有进入第二个过程的趋势,可采用针足阳明经穴的方法,使其经气流通,抗病之力增强,则正能胜邪,病程缩短,就可即时痊愈。这与《金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精神,是一致的。
1700731568
1700731569 [选注] 周禹载:七日而云以上自愈者,明明邪留太阳,至七日则正气复而邪气退也。所谓经尽,盖六日之间,营卫流行,复至七日而行受邪之经耳,岂诚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六日间六经证见,至七日乃又显太阳经证也耶!针足阳明者,谓太阳将传阳明,故于趺阳脉穴针之以泄其邪,则邪散而自愈矣。
1700731570
1700731571 柯韵伯:旧说伤寒日传一经,六日至厥阴,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谓之再经。自此说行,而仲景之堂,无门可入矣。夫仲景未尝有日传一经之说,也未有传至三阴而尚头痛者。曰头痛者,是未离太阳可知。曰行,则与传不同,曰其经,是指本经,而非他经矣。发于阳者七日愈,是七日乃太阳一经行尽之期,不是六经传变之日,岐伯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有明证也。故不曰传足阳明,而曰欲作再经,是太阳过经不解,复病阳明,而为并病也。针足阳明之交,截其传路,使邪气不得再入阳明之经,则太阳之余邪亦散,非归并阳明,使不犯少阳之谓也。
1700731572
1700731573 陈修园:何以谓发于阳者七日愈,请言其所以愈之故?如太阳病头痛等证,至七日以上,应奇数而自愈者,以太阳病自行其本经已尽七日之数故也。若未愈,欲作再经者,阳明受之,宜针足阳明足三里穴以泄其邪,使经不传则愈。
1700731574
1700731575 成无己: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使经不传则愈。
1700731576
1700731577 喻嘉言:七日而云以上者,该六日而言也。六日传至厥阴,六经尽矣,至七日当再传太阳,病若自愈,则邪已去尽,不再传矣。设不愈,至七日再传太阳,八日再传阳明,故针足阳明以竭其邪,乃得不传也。
1700731578
1700731579 [按语] 周、柯、陈诸氏,均认为七日以前,邪仍在太阳,以行其经尽的经,是指太阳经本身。七日以上自愈,与病发于阳七日愈的精神一样。成氏、喻氏却沿袭一日太阳、二日阳明的计日传经说,认为六日是三阴传尽之时,七日复至太阳,所以自愈,未免脱离实际。关于针足阳明,究竟是什么穴位,周氏主张针趺阳,陈氏主张针足三里,可供选用。针足阳明的目的是预防邪传阳明,所以泄邪、竭邪都是使经不传,柯氏提出“针足阳明之交,截其传路,使邪不得再入阳明之经,则太阳之余邪亦散”,尤为明确允当。
1700731580
1700731581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
1700731582
1700731583 [校勘] 《玉函》、《千金翼方》“至”作“尽”,无“上”字。
1700731584
1700731585 [语译]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大概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三时。
1700731586
1700731587 [提要] 太阳病将要解除的大概时间。
1700731588
1700731589 [浅释]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六淫之邪可以伤人致病,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又可以对人的机体发生好的影响而有助于抗邪,因此六经病欲解都各有一定的时间。太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是从巳至未上,即现在的上午九时以后到下午三时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这是一日中阳气最隆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而充盛于外,有助于驱散表邪,所以太阳病欲解大多在这一时间。
1700731590
1700731591 表4 六经病欲解时辰对照表
1700731592
1700731593
1700731594
1700731595
1700731596 [选注] 成无己: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卯,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1700731597
1700731598 方中行:太阳者盛阳也,故王于巳午未,《经》曰“自得其位而起”者,此之谓也。
1700731599
1700731600 张隐庵:午乃太阳中天之时,巳未前后之气交也。夫天有六气,人有六气,人得天时之助,则正气盛而邪病解矣。
1700731601
1700731602 周禹载:太阳病自解,固如是也,服汤而解,亦如是乎?曰然,纵使服汤有先后,则其解应无定期,然亦必至其所王之时,而精神慧爽也。
1700731603
1700731604 尤在泾:太阳经为诸阳之长,巳午未时为阳中之阳,太阳病解必从巳至未,所谓阳受病者,必阳气充而邪乃解也,与发于阳者七日愈同义。
1700731605
1700731606 [按语] 各家对本条的解释,意见基本一致,总的说来,不外乎天人相应之理。但病解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不能过于呆板的看待。
1700731607
1700731608 风家①表解而不了了②者,十二日愈。(10)
1700731609
1700731610 词解 ①风家:凡家字皆指宿病而言,此处只作太阳中风证。
1700731611
[ 上一页 ]  [ :1.7007315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