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45187
[浅释] 脉浮主病在表,大而有力,为正气不虚,能抗邪于外,故治宜因势利导,用汗法以散邪解表。病在表,反用下法,是逆其抗邪向外之势,必正伤邪陷,导致病变增重,这是治疗原则的违反,所以说此为大逆。
1700745188
1700745189
[选注] 成无己:浮大属表,故不可下。
1700745190
1700745191
《金鉴》:脉浮大,此为表实之脉,应发其汗。若医误以大为里实,而反下之,此为大逆也。
1700745192
1700745193
[按语] 表证宜发汗,禁攻下,这是治疗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得违反。
1700745194
1700745195
脉浮而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脏者,攻之,不令发汗;属府者,不令溲数,溲数则大便硬。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脉迟,尚未可攻。(141)
1700745196
1700745197
[按语] 见“辨脉篇”23条。
1700745198
1700745199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而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142)
1700745200
1700745201
[按语] 见“太阳篇”48条上半节。“而发其汗”无“而”字,“太阳证”作“太阳病证”。
1700745202
1700745203
结胸证,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143)
1700745204
1700745205
[按语] 见“太阳篇”132条。“脉”字前有“其”字,“即死”作“则死”。
1700745206
1700745207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144)
1700745208
1700745209
[按语] 见“太阳篇”36条。“不可下”后有“宜麻黄汤”句。
1700745210
1700745211
太阳与少阳合病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不可下。(145)
1700745212
1700745213
[按语] 见“太阳篇”171条。首句作“太阳少阳并病”,“眩者”句后有“当刺大椎、肺俞、肝俞”,“不可下”作“慎勿下之”。
1700745214
1700745215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146)
1700745216
1700745217
[按语] 见“厥阴篇”330条。
1700745218
1700745219
病欲吐者,不可下。(147)
1700745220
1700745221
[校勘] 赵校正成本误入小注中。
1700745222
1700745223
[语译] 病泛泛欲吐的,不可攻下。
1700745224
1700745225
[提要] 病势向上,不可下。
1700745226
1700745227
[浅释] 治病应因势利导,欲吐为病势向上,不论虚证、实证,都不可用攻下的方法。
1700745228
1700745229
[选注] 张隐庵:病欲吐者,邪留中土,而阳明胃气上逆也,故不可下。
1700745230
1700745231
《金鉴》:欲吐者,邪在膈上,可吐之证也……虽具里证,戒人不可先攻下也。
1700745232
1700745233
[按语] 吐与呕虽然都是胃气上逆,却不尽相同,吐为有物无声,呕为有声有物,所以欲吐,不应混称呕吐。《金鉴》注为邪在膈上,颇是。可参考“少阴篇”324条。当然有属于太阴虚寒或膈上寒饮的,又当治以温中降逆或温阳化饮之剂,但不可攻下是肯定无疑的。
1700745234
1700745235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148)
1700745236
[
上一页 ]
[ :1.7007451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