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45606
1700745607
程郊倩:病腹中满痛,虽阴经亦可下,不必其为阳明矣。
1700745608
1700745609
《金鉴》:腹中不满而痛者,病或属虚;若满而痛,则为实矣,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1700745610
1700745611
张隐庵:腹中满痛,其病在里,既痛且满,此为实也,故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所谓通则不痛也。
1700745612
1700745613
又:或谓急下,乃上承悍热之气而下泄,用大承气汤宜已;宿食内实,是肠胃燥结,何以不用小承气汤?曰:大小承气之治,阳明篇言之详矣。小承气汤枳朴生用,但主破泄,不用上承之芒硝,止用下行之大黄以攻燥屎。大承气汤枳、朴炙用,臭香益胃,芒硝上承,大黄下泄;今宿食内实,是中土留滞,胃气不和,枳、朴炙香,能醒胃气,芒硝上承,能行土滞,醒胃行滞,自宜大承气汤明矣。且通篇下证,皆非伤寒所致,盖伤寒之当下,已列于三阳三阴篇中,此则不止是三阳三阴,出在诸可与不可与中,观下文举伤寒而论其后,义可见矣。
1700745614
1700745615
[按语] 腹满痛治以攻下,是指实证而言,注家意见基本一致,程氏提出病腹中满痛,虽阴经亦可下,当是指寒实证,不过只宜温下,而不可用大承气汤。如果是虚寒证的腹满痛,不管温下、寒下,都不得妄用。张氏设问讨论大小承气的运用区别,认为可下篇皆非伤寒所致,颇有见地。但谓小承气汤枳、朴生用,与大承气汤枳、朴炙用的作用不同,似亦有理,但《伤寒论》所载的小承气汤方,枳、朴也是炙用,并无生用的说法,未知所据,抑系其本人经验。
1700745616
1700745617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183)
1700745618
1700745619
[校勘] 成本“下乃愈”作“下之乃愈”。
1700745620
1700745621
[语译] 腹泻,反见滑脉,应当除去里实,用下法才能痊愈,治宜大承气汤。
1700745622
1700745623
[提要] 下利由于里实的,治当攻下。
1700745624
1700745625
[浅释] 脉滑主内有宿食,下利反见脉滑,从而断定下利不是虚候,而是里之实邪所致,所以说当有所去,下乃愈。这一经验,是十分可贵的。然而这仅是突出脉象,并不是说不要结合其他症状,还是应该综合全部病情来分析判断,才能避免误诊。
1700745626
1700745627
[选注] 成无己:《脉经》曰:“脉滑者,为病食也。”下利脉滑,则内有宿食,故云当有所去,与大承气汤以下宿食。
1700745628
1700745629
陈莲舫:当有所去者,谓有当去之积未去也。
1700745630
1700745631
张隐庵:滑者,往来流利如珠,有诸内而形诸外也。下利内虚,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1700745632
1700745633
赵以德:下利,虚证也,脉滑,实脉也,以下利之虚证,而反见滑实之脉,故当有所去也。
1700745634
1700745635
《金鉴》:下利,脉反滑,是证虚脉实,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气如常,饮食如故,乃有当去之积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气汤。
1700745636
1700745637
[按语] 下利反见滑脉,是属于实证,故宜用大承气汤攻下。“当有所去”指有当去之积未去,所以治当去其未去。陈注甚恰。张氏与《金鉴》注指下利为虚证,不够确切。果属虚证,何堪攻下。
1700745638
1700745639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柴胡、大承气汤。(184)
1700745640
1700745641
[按语] 见“阳明篇”255条。惟无“大柴胡”三字。
1700745642
1700745643
伤寒后,脉沉,沉者,内实也,下之解,宜大柴胡汤。(185)
1700745644
1700745645
[校勘] 成本“下之解”作“下解之”。
1700745646
1700745647
[语译] 伤寒病瘥以后,脉沉有力,脉沉,标志着内有实邪,用下法可解,宜用大柴胡汤。
1700745648
1700745649
[提要] 病后内实,宜用下法。
1700745650
1700745651
[浅释] 伤寒后,指病解以后,此处只提出脉沉,作为内实用下的根据,是不符实际的,一定还有其他见证,这从“差后劳复篇”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得到印证。由此可见,发热当是必具见证,可能还有“心下急,郁郁微烦”以及胸中痞硬,喜呕等证,所以治宜大柴胡汤和解兼下。
1700745652
1700745653
[选注] 成无己:伤寒后为表已解,脉沉为里未和,与大柴胡汤以下内实。《经》曰: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1700745654
1700745655
张隐庵:伤寒后,则大邪已去,正气外出,今脉沉者,正气不能外出,邪气内实也。故下解之,宜大柴胡汤,邪实从肠胃而解,正气从肌表而出也。
[
上一页 ]
[ :1.70074560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