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3299e+09
1700753299 第②条与第③条基本相同,此二条指出:温疟亦有但热不寒者,并有骨节烦疼,呕恶等见证。此二条中“其脉如平”一句,并非指温疟之脉如正常人,而是与一般寒热定时发作之疟疾相对而言。疟疾脉弦,温疟脉不弦,二者以此区别,故曰“如平”。
1700753300
1700753301 以上所引四条,论述了温疟的两种类型。据我们临床所见,以先热后寒,定时发作为主症者,常见于疟疾之热象偏重者。以但热不寒,骨节疼烦为主症者,似属热痹一类。两者病虽有异,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皆能获效。
1700753302
1700753303 【验案】 热痹
1700753304
1700753305 刘某女 27岁 1974年6月8日初诊 北京门头沟矿区
1700753306
1700753307 患者因发热,关节痛一周,来门诊治疗。正逢我们巡回医疗队在矿区,遂请会诊。
1700753308
1700753309 患者为一矿工家属,两月前足月顺产一女孩,在产假期间,不慎感受风寒,发热咳嗽咽痛,数日而愈。一周前又冒风寒,发热,关节痛,化验:血沉40mm/h,抗链“O”1∶800,西医诊为风湿热。因患者吃西药烧心胃痛,故请中医诊治。身热口渴,饮水不多,头胸腹有汗而下肢无汗,两膝关节红肿而痛,扪之则有灼热感,苔白而干,脉弦数。此为热痹,治当清热通痹,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1700753310
1700753311 生石膏30克 知母10克 粳米15克 生甘草15克 穿山龙15克 三剂
1700753312
1700753313 二诊 1974年6月12日
1700753314
1700753315 药后热退,关节红肿已消,但仍觉痛,再以原方五剂。
1700753316
1700753317 三诊 1974年6月18日
1700753318
1700753319 诸症皆平,化验正常,停药自养,嘱其千万预防感冒,否则反复。
1700753320
1700753321 【按】 白虎加桂枝汤在《温病条辨》中是治疗温疟的主方,这是常法。我们根据白虎加桂枝汤的组成特点,用在了治热痹,效果较好。凡因外感温热,留着关节,气血壅滞不通,或外感风寒,邪留关节,郁而化热形成的热痹,均可使用,这是变法。知常达变,也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
1700753322
1700753323 13. 温毒气分证候
1700753324
1700753325 (1)大头瘟、痄腮
1700753326
1700753327 【临床表现】 大头瘟初起恶寒发热,继则寒罢热增,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咽喉红肿而痛,口渴,舌苔黄燥,脉数有力;或痄腮发热,两腮肿胀酸痛。
1700753328
1700753329 【病机分析】 大头瘟又称为大头伤寒,大头风,大头天行,乃风温时毒侵袭气分之病变。初起风温时毒侵袭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继而温毒由表入里,气分热炽,故寒罢热增。温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可见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舌苔黄燥,脉数有力都是里热炽盛之象。
1700753330
1700753331 痄腮又称虾蟆瘟。为温毒侵袭少阳气分之病变。由于温毒上攻,气血壅滞两腮,故两腮肿胀酸痛。
1700753332
1700753333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1700753334
1700753335 【方药】 普济消毒饮(内服)(《成方切用》)
1700753336
1700753337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五钱 陈皮(去白) 生甘草 元参 柴胡 桔梗二钱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鼠黏子 薄荷一钱 僵蚕 升麻七分
1700753338
1700753339 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亦有加大黄治便秘者,或酒浸,或煨用。
1700753340
1700753341 三黄二香散(外敷)(《温病条辨》)
1700753342
1700753343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生大黄一两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1700753344
1700753345 上为极细末,初用细茶汁调敷,干则易之,继则用香油调敷。
1700753346
1700753347 如意金黄散(外敷)(《医宗金鉴》)
1700753348
[ 上一页 ]  [ :1.7007532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