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6988e+09
1700756988
1700756989 【按语】 此证纯属热深厥深之类。本为湿热之证,热郁日久,阴分早伤,阴伤则阳亢,热灼则神明受扰,故神昏发痉。热郁于内,下迫足厥阴,厥阴之脉络阴器,肝肾真阴不足,再加热郁下迫,故阴缩而筋急,甚则作抽。热郁络脉不和,阳气不能通畅,故独足冷,这全是肝经郁热,筋脉失其濡养所致。
1700756990
1700756991 本条所论“独足冷”,非阳虚气衰,乃肝阴不足,火郁且闭。何以知之?脉必弦细急数,舌必干绛无液,尖部起刺,舌形偏瘦,神必烦而面色必黑浊且干。绍琴每用四逆散少佐柔肝之品甚效。
1700756992
1700756993 薛氏谓“独足冷阴缩”为“下体外受客寒”,其说颇值怀疑。至于用辛温之品煎汤熏洗,乃隔靴瘙痒,与病无益。
1700756994
1700756995
1700756996 三十一、【原文】 湿热证,初起壮热口渴,脘闷懊,眼欲闭,时谵语,浊邪蒙闭上焦,宜涌泄,用枳壳、桔梗、淡豆豉、生山栀,无汗者加葛根。
1700756997
1700756998 【按语】 本条是浊邪蒙闭上焦,所以眼欲闭,时谵语。
1700756999
1700757000 温热病入营昏迷谵语的证型有二:一是温热邪气逆传,内陷心包,出现昏愦不语或谵语,舌謇,肢厥;一是由卫及气,由气入营而昏迷谵妄,身热夜甚。二者治疗不同,前者是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后者是清营汤。
1700757001
1700757002 本条之湿热浊邪蒙闭上焦,是湿热之气上蒸清阳,清窍为湿热浊邪一时蒙蔽,虽时有谵语,但无热入营分,阴液大伤之危象。所以在治疗上,应采用芳香开窍,兼清湿热,少佐淡渗。
1700757003
1700757004
1700757005 壮热口渴,懊脘闷,是浊邪蒙蔽上焦,热郁于内而在膈上,所以采用涌越的方法。用栀子豉汤以涌泄高位之邪,这符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高者,因而越之”之理。
1700757006
1700757007 我们认为:薛氏所说“涌泄”,是要宣阳,这与芳香宣透,芳香开窍,宣郁化湿,宣阳展气等,其理一也。如把“涌泄”讲成吐法,那就难以解释。
1700757008
1700757009 三十二、【原文】 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宜大剂犀角、紫草、茜根、贯众、连翘、鲜菖蒲、银花露等味。
1700757010
1700757011 【按语】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有所见,此为热入血室。今湿热证经水适来,热郁于内,故壮热口渴。热入血分,神明受扰,故神昏谵语,不分昼夜。热毒内陷,血行凝滞,则胸腹痛。从脉象滑数,舌无苔,可知湿已化燥,邪陷营分,故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并佐清气之药。
1700757012
1700757013 三十三、【原文】(湿)热证,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分,走窜欲泄,宜大剂犀角、生地、赤芍、丹皮、连翘、紫草、茜根、银花等味。
1700757014
1700757015 【按语】 本条是讨论湿热证化燥深入血分。邪热内迫,逼血妄行,上则吐血、衄血,下则便血、溺血,热窜阳明肌肤,故汗血。这全说明邪热蕴郁太甚,逼血走窜而成失血之证。出血之证,古人每分阳络伤与阴络伤,但治疗仍需分清出血原因,热则清之,血不归经而成瘀,则化之,考虑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1700757016
1700757017 三十四、【原文】 湿热证,七八日,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志昏迷,进辛香凉泄,芳香逐秽,俱不效,此邪入厥阴,主客浑受,宜仿吴又可三甲散,醉地鳖虫、醋炒鳖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蚕、柴胡、桃仁泥等味。
1700757018
1700757019 【按语】 从症状上看,口不渴,声不出,与饮食亦不却,默默不语,神志昏迷,这全是心情抑郁之象,也就是足厥阴肝经郁滞之证。因为不是湿热郁阻,故用辛香凉泄无效;因为不是暑湿蕴郁中、上焦,所以用芳香解暑,芳香逐秽之品也不效。文中说:“主客浑受”,“主”指的是肝经郁结,“客”指的是暑热夹湿之证。既然本证以内因肝郁为主。所以采用三甲散加减,以柴胡、桃仁泥、生僵蚕调肝郁,活血瘀。以僵蚕升清降浊,用三甲咸寒破结,化瘀通络。冀其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1700757020
1700757021 三十五、【原文】 湿热证,口渴苔黄起刺,脉弦缓,囊缩舌硬,谵语,昏不知人,两手搐搦,津枯邪滞,宜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味。若脉有力,大便不通,大黄亦可加入。
1700757022
1700757023 【按语】 本是湿热证,由于热势重,而湿邪相对减少。由口渴,苔黄起刺,能看出是阳明腑实,津液大伤。心阴为热所扰,故神昏谵语而不知人。少阴之脉络舌本,故舌本强硬而言语不利。厥阴之脉下络阴器,故囊缩。血虚阴伤,肝失所养,故肝热而动风,两手搐搦。总的看来,本证是阳明腑实,津液大伤,心阴为热所扰,肝经热盛动风,热邪深入少阴、厥阴,治疗急当泄热救阴,凉肝熄风,俟其阴复热解而愈。
1700757024
1700757025 三十六、【原文】 湿热证,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大便不通者,热邪闭结胃腑,宜用承气汤下之。
1700757026
1700757027 【按语】 本条论述湿热证已化燥成温,而成阳明腑实的见证。此时湿邪已少,热邪加重,阴液又伤,遂成阳明腑实而引动肝风。症状是:发痉,撮空,神昏笑妄,舌苔干黄起刺或转黑色,由于热邪闭结胃腑,而见大便不通。这全是腑实郁热,津液大伤,肝风内动之象,必须釜底抽薪,用承气汤,并可加用育阴熄风之品。
1700757028
1700757029 在临床时,一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加减化裁。阴不足为主时,当以育阴为主;舌苔老黄糙垢且厚时,以通下为主;若属湿热蒙蔽于气分时,用芳香宣透即可;如病已入下焦血分,阴伤已极,必须用复脉汤、大定风珠等方,以潜阳熄风,甘寒育阴为妥。
1700757030
1700757031 撮空之证,所见甚多,属实、火、热之新病者,每用泄、清、通等法,皆能治愈。若久病阴分大伤,病近危笃之时,须防不测。
1700757032
1700757033 三十七、【原文】 湿热证,壮热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脉洪大而长者,此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宜白虎加苍术汤。
1700757034
1700757035 【按语】 壮热,口渴,自汗,脉洪大,是典型的阳明气分热盛之证,白虎汤主治。本条的脉象还有一长脉,这更说明属正盛热实,用白虎汤甚为恰当。另外还见身重,胸痞,为湿阻肺气不畅,有碍络脉通调。虽然本条没有说明舌象与面色,从目前我们已知的症、脉,可以肯定本证是热多湿少,所以用白虎汤清热为主,再加上苍术。苍术味辛,它重点为开郁化湿。
1700757036
1700757037 三十八、【原文】 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主治。
[ 上一页 ]  [ :1.7007569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