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7038e+09
1700757038
1700757039 【按浯】 本条是讲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来治疗湿热病。暑热挟湿,故身热气高,心烦溺黄,自汗口渴。汗出气液皆耗,故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早期以暑热为主,脉见洪濡,后期气津皆伤,正气大衰,脉必虚弱力差,这时切不可用芳香耗气之药再损正气,必须急用益气和阴,以救气阴两亏。本条主张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但东垣清暑益气汤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还以王孟英清暑益气汤为佳。
1700757040
1700757041 如阴津过耗,舌瘦干红时,必当加入酸甘敛液之味,如:五味子、金樱子、沙参、麦冬等。如虚阳外越时,可加牡蛎、龙齿等,以潜其虚阳,并助止汗。若阳气大亏,汗出过多,有亡阳之势,必急用参附汤回阳为务。
1700757042
1700757043 三十九、【原文】暑月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者,宜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味。
1700757044
1700757045 【按语】 暑热之证,早期以热为主,证见身热多汗,口渴。热则耗气伤阴,汗出津又伤,故后期必以气阴两虚为主。早期脉象洪大,后必虚濡,再则虚弱矣。
1700757046
1700757047 若素质不充,或老年阳虚,或慢性病患者及产妇等,如感受暑邪,更应当早些考虑气阴不足的一面。
1700757048
1700757049 由于热伤元气,肺虚失肃而喘,所以选用生脉散,以两补气阴。
1700757050
1700757051 在一个证发展过程中,往往前后出现郁、热、虚、衰四个阶段。譬如白虎汤证,在早期由卫而来,表气郁闭,郁久化热,热入阳明,故身热汗出而口渴;由于热势重,迫汗过多,由津伤而逐渐正气又虚,脉渐虚濡,气短喘促,神气疲乏,就要用白虎加人参汤;若益气不及时,逐渐走入虚衰之途,又当以益气固正为主,方用生脉散。先实而后虚衰之四个阶段,就是这样演变的。
1700757052
1700757053 四十、【原文】 暑月乘凉饮冷,阳气为阴寒所遏,皮肤蒸热,凛凛畏寒,头痛头重,自汗烦渴,或腹痛吐泻者,宜香薷、厚朴、扁豆等味。
1700757054
1700757055 【按语】 中阳为寒饮所遏,这种病夏季最多,医生每每忽之。可是病人痛苦异常,甚则诱发喘哮,终年不愈。
1700757056
1700757057 暑月因热贪凉,多饮为快,但不知热郁于内,气血沸腾,外界寒饮骤至,寒热相激,脏腑刺激过重,故胸痛堵满,甚则叹气不欲食。寒邪骤至,脾阳受克,运化功能受遏,则中脘堵满,叹气则舒。热伏于内,故皮肤蒸热。清阳不升,故畏寒头沉。虽心烦口渴,但不欲多饮,饮水则脘腹胀势更甚。热在阳明,故自汗而头面较多。这全说明热郁于内,湿阻于中,寒遏中阳,气机不能畅通。
1700757058
1700757059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饮些寒凉,不致为患。但在内热较重之时,或运动之后,血液沸腾,口干欲饮,既寒凉又饮过多,中阳骤然为寒凉所遏,气机不能正常运行,热伏于内,寒热互阻,影响升降,故呕吐腹泄发作,治疗必须调和升降,温寒拈痛。
1700757060
1700757061 在诊断方面,必须细诊舌、脉,掌握寒热多少,孰重孰轻。凡热多者,脉必滑数有力;寒多者,脉必沉涩迟缓;湿盛脉必濡;疼重脉多紧;正不足者,脉定无力;寒邪阻遏较重者,脉多沉伏。从舌象看:寒多则舌苔白,滑润而液多,质淡嫩而舌体偏胖;热多则舌质红,苔厚干裂;阴分伤必舌瘦干无液;阳气不足则舌胖嫩滑润。总之,要根据寒热之多少,与正气之充否,来推敲用药。
1700757062
1700757063 用药方面:凡暑邪未解者,当以芳香祛暑为主,药如:香薷、藿香、佩兰之属;阳气阻遏,升力不够时,当升其阳明、太阴,药如:葛根、升麻、苏叶等;寒阻不化,气机不能伸展,可用干姜、炮姜、官桂之流;热盛时可用苦寒泄热之品,药如:黄芩、黄连、黄柏等;如气机不调时,根据寒、热,及其部位,可以酌情加木香、檀香、沉香、香附、乌药、川楝子、青陈皮、香橼、柠檬等;气冲且逆时,加半夏以降浊,旋覆花以转输气机。
1700757064
1700757065 在治此证时,绍琴每用草蔻三五分、厚朴一二钱、杏仁三钱、半夏、苏梗各三钱等加减取效。然必须结合辨证,切不可专用一方。
1700757066
1700757067 四十一、【原文】 湿热内滞太阴,郁久而为滞下,其证胸痞腹痛,下坠窘迫,脓血稠黏,里结后重,脉软数者,宜厚朴、黄芩、神曲、广皮、木香、槟榔、柴胡、煨葛根、银花炭、荆芥炭等味。
1700757068
1700757069 【按语】 湿热证,内蕴积滞,外受暑邪,暑热积滞互阻不化,蕴于肠间,发为痢疾,而致便有脓血,胸痞,腹痛,下坠窘迫。入血分则便血较重;在气分则便脓白较多,治疗必以清化湿热为主。如舌苔黄厚者,以积滞内停为主,当先消导积滞;湿重者,以祛湿为主;热盛时,必当苦泄清热。俟其热清、湿化、积滞消,则病自愈矣。
1700757070
1700757071 四十二、【原文】 痢久伤阳,脉虚滑脱者,真人养脏汤加甘草、当归、白芍。
1700757072
1700757073 (真人养脏汤:人参、白术、肉桂、诃子肉、木香、肉豆蔻、罂粟壳)
1700757074
1700757075 王士雄按:“余历证40余年,治痢惟以疏理推荡清火而愈者,不计其数,观其服热药而死者甚多”。
1700757076
1700757077 聂久吾云:“痢疾投补太早,锢塞邪热在内,久而正气已虚,邪气犹盛,欲补而治之则助邪,欲清而攻之则愈滑,多致不救”。
1700757078
1700757079 【按语】 我们认为:痢无补法,古有名训,唯有正气太虚,不补无以恢复正气时,方可议补法。但仍须几补几化结合,如:三补一化,或五补一化,补是补其不足,化是化其积滞,后期仍须调养。
1700757080
1700757081 四十三、【原文】 痢久伤阴,虚坐努责者,宜用熟地炭、炒当归、炒白芍、炙甘草、广皮之属。
1700757082
1700757083 【按语】 痢疾的病因及治疗,古人提法很多,如:“无积不化痢”,“痢无补法”等。对于里急后重,便脓血的治疗,古人又说:“活血则便脓自愈,行气则后重自除”。今谨将绍琴个人在临床上的体会提出讨论,以备参考。
1700757084
1700757085 1. 逆流挽舟法
1700757086
1700757087 苏叶二钱 葛根二钱 白芷二钱 藿香三钱 厚朴二钱 半夏三钱 黄连一钱
[ 上一页 ]  [ :1.7007570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