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8351
1700758352
舌苔:黄白相兼,白偏多,黄偏少。
1700758353
1700758354
舌面:偏干,或略干。
1700758355
1700758356
舌质:淡红,边尖红。
1700758357
1700758358
病机:从舌边尖红,偏干,苔黄白相兼来看,是温邪已在卫气之间,卫分证未解而气分郁热渐形成,脉象多滑数而渐有力,逐渐转化向洪脉发展。
1700758359
1700758360
治法:辛凉平剂兼以清化方法。
1700758361
1700758362
参考处方:薄荷2克(后下) 连翘10克 银花10克 竹叶6克 生石膏6克 茅芦根各15克 前胡6克 黄芩6克 炒山栀6克
1700758363
1700758364
卫分4:温热挟湿病或湿热病。
1700758365
1700758366
舌形:正常。
1700758367
1700758368
舌苔:白腻,浮罩略黄。
1700758369
1700758370
舌面:糙老不干燥。
1700758371
1700758372
舌质:略红。
1700758373
1700758374
病机:本病乃温热挟湿病或轻度湿热病,从苔白糙老不燥,浮罩略黄看,是湿邪或温热兼湿,症状必为头晕或沉重,胸闷口苦,身热口渴,头面微有小汗,脉象以滑数为主,带有濡象。
1700758375
1700758376
治法:可用轻扬宣化方法。
1700758377
1700758378
参考处方:薄荷2克(后下) 佩兰叶10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连翘10克 忍冬花10克 前胡6克 大青叶10克 茅根10克 芦根10克
1700758379
1700758380
卫分5:温邪由卫入里,热象偏重,正气也实。
1700758381
1700758382
舌形:正常。
1700758383
1700758384
舌苔:灰白而糙。
1700758385
1700758386
舌面:糙老且干。
1700758387
1700758388
舌质:淡红。
1700758389
1700758390
病机:温病邪气由卫分入里,热象偏重,正气也实,故身热较重,微有恶寒,头痛不重,口干心烦,略思饮水,势将热入气分,脉象必滑数比较有力。
1700758391
1700758392
治法:用辛凉清气方法。
1700758393
1700758394
参考处方:薄荷2克(后下) 生石膏10克(先煎) 连翘10克 银花10克 前胡6克 桑叶10克 淡豆豉10克 炒山栀6克 茅芦根各10克
1700758395
1700758396
卫分6:素体阴虚,又感温邪,最易化燥伤阴。
1700758397
1700758398
舌形:偏瘦。
1700758399
1700758400
舌苔:薄白。
[
上一页 ]
[ :1.7007583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