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0758551e+09
1700758551
1700758552 舌质:红。
1700758553
1700758554 病机:温病热郁气分,从无形之热,消灼津液,渐转成腑实证,在本阶段治疗,当根据转成腑实的具体情况,结合年龄、体质、病期等进行通导方法。
1700758555
1700758556 治法:通腑泄热,兼以清气。
1700758557
1700758558 参考处方:大黄粉1克(冲) 芒硝1.5克(冲) 炙甘草6克 连翘10克 忍冬花10克 茅芦根各20克 沙参20克
1700758559
1700758560 气分10:温病气分阶段,阳明热盛。
1700758561
1700758562 舌形:正常,或偏瘦且干。
1700758563
1700758564 舌苔:从灰黄色转化为黑,若津伤太过则呈棕黑色或干黑色。
1700758565
1700758566 舌面:津少,中心干,根部厚。
1700758567
1700758568 舌质:红,或深红,糙老。
1700758569
1700758570 病机:温热病阳明气分热盛,积滞内蕴。
1700758571
1700758572 治法:宣上通下,泄热导滞。
1700758573
1700758574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 杏仁10克 前胡6克 瓜蒌皮20克 大黄粉1克(冲)
1700758575
1700758576 气分11:温疫初起,蕴热内伏。
1700758577
1700758578 舌形:正常。
1700758579
1700758580 舌苔:白如积粉,腻厚干燥。
1700758581
1700758582 舌面:湿多则滑腻,积滞内停故成积粉,热盛必干燥。
1700758583
1700758584 舌质:深红色,四边绛。
1700758585
1700758586 病机:温疫初起,蕴热内伏,湿浊蕴郁与积滞互阻。
1700758587
1700758588 治法:泄湿浊,导滞热,清热凉气。
1700758589
1700758590 参考处方:厚朴6克 槟榔10克 草果3克 知母6克 芍药10克 黄芩10克 甘草6克
1700758591
1700758592 气分12:温病热在气分,胃有宿积夹秽浊郁伏于内。
1700758593
1700758594 舌形:正常。
1700758595
1700758596 舌苔:白干,其状如碱。
1700758597
1700758598 舌面:干燥,无津液,扪之若沙面。
1700758599
1700758600 舌质:红。
[ 上一页 ]  [ :1.70075855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