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758601
1700758602
病机:温病胃有宿积,挟秽浊郁伏于内,热在气分,上蒸则口干、心烦。
1700758603
1700758604
治法:清气分之热,导胃中宿滞。
1700758605
1700758606
参考处方:佩兰10克(后下) 炒山栀6克 连翘10克 黄芩10克 焦三仙各10克 薄荷2克(后下) 大黄粉1克(冲) 元明粉1克(冲)
1700758607
1700758608
气分13:暑热内伏,湿阻中阳。
1700758609
1700758610
舌形:胖大嫩腻,或边尖有齿痕。
1700758611
1700758612
舌苔:白滑厚腻。
1700758613
1700758614
舌面:滑润液多。
1700758615
1700758616
舌质:红。
1700758617
1700758618
病机:暑热内伏,湿阻中阳,气分受伤,脉濡洪,舌胖,苔垢腻,症见气短,汗出,乏力,胸闷等。
1700758619
1700758620
治法:芳化益气,兼祛湿邪。
1700758621
1700758622
参考处方:藿香10克(后下) 佩兰10克(后下) 苏叶梗各6克 陈皮6克 茯苓10克 半夏10克苍术10克 厚朴6克 生黄芪10克 黄连3克
1700758623
1700758624
气分14:瘟疫初起,气热颇重,内热津伤。
1700758625
1700758626
舌形:正常或无变化。
1700758627
1700758628
舌苔:色白且干。
1700758629
1700758630
舌面:干,较板硬,状如砂皮。
1700758631
1700758632
舌质:红。
1700758633
1700758634
病机:瘟疫初起,气热较重,胃热上蒸,内热津伤,口干心烦。
1700758635
1700758636
治法:清气泄热,佐以育阴。
1700758637
1700758638
参考处方:生石膏15克(先煎) 知母10克 生甘草10克 粳米20克 麦冬10克 天花粉10克 连翘10克 石斛10克 芦根20克
1700758639
1700758640
气分15:温热蕴郁,胃热上灼,舌生糜点作痛。
1700758641
1700758642
舌形:正常或偏瘦。
1700758643
1700758644
舌苔:满舌白衣,挟有糜点,碎小作痛,热多则舌红干,虚多则舌粉滑润。
1700758645
1700758646
舌面:偏干,虚者不干。
1700758647
1700758648
舌质:红,正虚时则舌质粉。
1700758649
1700758650
病机:温热蕴郁,胃热上灼,舌生糜点作痛。若属慢性,考虑心肾不足。
[
上一页 ]
[ :1.700758601e+09 ]
[
下一页 ]